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学学术界是怎样看待 MBTI 的?

知乎高赞 2022-11-10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MBTI 最近又火了。


上一次 MBTI 的爆火让 16 型人格成为了年轻一代的「社交名片」;


在秋招季,职业性格测试一下子成了应届生求职时最「深恶痛绝」的环节。


很多求职者天真地以为随便做做就可以,却不幸遭重,真的被卡在了性格测试上。


社交网络上再次出现了对 MBTI 科学性的质疑。


所谓的性格测试到底靠不靠谱?今天知乎答主从心理学专业的视角带你深入解读。



  MBTI 有看上去那么「科学」吗?


答主:简单心理

 

一、关于这个测试靠不靠谱的一些争议

 

听上去挺「科学」,还有理论依据,这也是 MBTI 如此流行的原因。

 

不过,心理学界关于 MBTI 是不是真的「靠谱」,其实一直存在争议。我们来看看各方的理由。

 

1. 这个测试的创建者说:

 

创建这个测试的初衷,是想让荣格的人格理论能够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因为很多看似随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背后其实都能找到基于人格类型的逻辑。

 

另外,成年人的人格其实非常有序和稳定,所以这个测试能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性格、行为方式、优点、缺点等。除此之外,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别人。

 

举个例子,你可能会发现,有些同事好像不太爱参与大家的讨论,总是一个人默默工作, 容易被定义为「孤僻、不合群」,但其实他可能只是更喜欢专注和独立的吸收信息( I )的、更内倾的性格。

 

2. 一些心理学学术专家认为,这个测试其实不太靠谱:

 

因为它给出的测试结果在有效性上有一些局限,因为情绪、环境等变化因素,很多人在不同时间做这个测试,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举个例子,你在刚和朋友一起愉快露营后,对于「更倾向团队合作」「在人群中令我快乐」这类问题会有更积极的答案;第二天在工作中和同事因为意见不同发生争论后再来做同样的题,选择可能就会截然相反了。

 

此外它的「科学性」有待商榷。学术界判断是否科学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它在小范围测试中的分析结果能否被复制到其他人群,MBTI 测试没有类似的可复制、可推广到更大人群的实验和数据;

 

还有,这个测试对人的行为和思维描述都是二元的,但很多时候,你自己的真实情况并不是能简单用「二元法」分类的。所以经常会出现测试者遇到「我有时更倾向于这样,但是有时更倾向于另外一端」,不知道如何作答的情况:

 

比如有一道题目问「对你来说,有条理比能适应更重要」,但是对于很多实际情况来说,这两者并不冲突,就比如你想要融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可以做到既有条理地列出优先级,也可以积极学习和适应?

 

又或者「你通常都很有动力和活力」,那么如果我在打游戏的时候充满动力,一到学习和工作就毫无动力和活力,要怎么选择答案呢?

 

最后,所有的心理测试都会不可避免的让人陷入「巴纳姆效应」,就是你会选「你想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你本来的样子」。

 

因为我们都希望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嘛,这可以理解,但是确实也会影响这类测试的可靠程度——那测试结果会是真实的你,还是想象中的完美自己呢?

 

3. 当然了,也有另外一些专家认可这个测试:

 

虽然它可能从科学的视角来看不够严谨,但是它也并非是玄学,它的题目是基于对人类认知方式的观察、归纳而形成的类别,而测试者自己的回答也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选择。

 

整个过程并没有像看面相/手相一样——你印堂发黑,所以有血光之灾;而是基本归纳:你在人群中不爱说话 —— 那你的交流方式更倾向于内倾。

 

另外,人类期待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是一个本能,MBTI 作为工具,题目中的部分问题确实能帮助人注意到自己平时不会关注到自己的行为、思考方法,部分分析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别人眼中的你」到底是什么样的。

 

图片来源:pinterest

 

二、所以,MBTI 能用吗?有用吗?

 

一句话:可以测,但不能当成人生教科书。主要看你对它的预期(希望它达成怎样的效果),和你使用它的方式。

 

你可以重点参考结果里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帮助的部分,比如没有察觉到的自身优势:

 

举个例子,结果说你是个擅长定计划并且执行的人,但你之前并没有留意过自己这样的优点,那么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就可以观察总结到,并且善用自己这个优点啦。

 

也可以用它去理解你跟别人交往时遇到的困惑,举个例子:

 

你跟朋友吐槽,明明只是想求安慰,对方却总是像人生导师一样给你建议。如果你能理解他可能只是更偏重分析( T )的类型,对情感情绪并没有很敏感,就不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更温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无形中也会化解许多矛盾。

 

但是如果你觉得答案跟真实的自己并不符合,那也完全ok,不用被测试结果捆绑住手脚。

 

「结果说我是个擅长交流的人,但是我不想和别人说话,我是不是不正常」——这种怀疑就不用有了。

 

更不用把它作为「标准答案」,以此指导自己的职业恋爱生活。

 

因为 MBTI 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类工具,肯定不能包含「所有人的所有情况」。世界上这么多人,每个人都是很不一样的,怎么可能只有 16 种呢?

 

而任何工具,当然也包括心理学工具,都是为了服务具体的人。如果把这些「尺子」当成目的,忘记了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有点本末倒置啦。

 

 

答主:林川登罗

 

MBTI 确实被科学心理学界反对,但是 MBTI 是非常有用的管理学量表,而荣格八维属于非科学心理学。

 

总结下来其实解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公司需要 MBTI,虽然 MBTI 无法测出人的真实人格而只是一个资本或者商业的拟像,但是依旧是很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宣传。

 

而荣格八维作为非科学心理学的非科学性毋庸置疑,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荣格八维是错误的,非科学≠错误,问题仅仅在于想用 MBTI 替代心理学来做到了解自己的目的。

 

但是其实用 MBTI 只能了解你在资本市场里适合的位置和虚拟社交中新的拟像认同,并不是「你自己」。

 

这也是学习荣格心理学的目的,但是荣格心理学同时也只是在一个视角看你自己,其实还需要更多的视角。

 

一、MBTI——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管理学量表

 

mbti 测试确实也不是完全的心理学,mbti 测试是一种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职业指导量表,是基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应运而生的。

 

mbti 测试确实是有「标签化」的嫌疑,但不是因为荣格的理论基础而导致标签化,而是资本主义运作导致标签化,这种标签化就像给商品贴上标签一样,不过是为了分明分类和所属(职业)等等。

 

这种标签化并不「科学」,至少不完全科学,但「科学」也并非一定是正确的,不科学也不一定是错的。

 

二、非科学的荣格八维


哪怕是在荣格本人的书中,他也从不认为自己是科学的,而是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当时他的追随者们还认为他作为拯救现代心理学的人,一部分可能是因为他把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理论特质。

 

虽然这个「拯救」可能并非公认,但确实是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那么 mbti 和荣格心理类型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从根本上来说,心理类型是一种结合哲学方法来提升人格的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弃测试题,回到哲学。

 

如果是科学心理学能诊断的心理障碍就尽量不要用心理类型来解决,心理类型更多是通过哲学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自己提升和改善人格和发现自身的问题。

 

但对于具体如何解决心理障碍,科学心理学更加科学和规范,心理类型相关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而没有规范的科学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要做到首先承认这个理论的非科学性。



题图: 《旺达幻视》

编辑: 鑫鑫向荣




 关注知乎高赞,看更多有用干货 👆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回答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




👇点击「阅读原文」,去知乎看更多精彩回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