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个高中生跳湖自杀,生前被拴狗链,跪舔食物!容易成为霸凌者的孩子,大都出自这样的家庭

漫语心理MY 2022-10-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榄家长地带 Author 青榄君

作者:青榄君,来源: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


最近,网上又曝出了好几起霸凌事件。

湖北一女生,遭同校三名女生围殴和言语羞辱,还有人拿着一把疑似刀具的器物敲打她的背部。



江苏沭阳县东湖中学,多名女生对另一名女孩通过扇耳光、踢打、推攘等行为进行施暴,被打女生的两侧脸颊因连续抽打变得通红,施暴者与围观者则在旁嬉笑。



一个老人当街向学生下跪的视频更是看得人无比揪心。

老人的孙子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被打后不敢去学校。老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跪在这些少年面前,求他们放过自己的孙子。



校园暴力,总是能成为每一年的新闻热词。

虽然更多人开始关注此类事件,但让人深感无奈的是,这种行为屡禁不止。

到底是谁在为霸凌之恶在提供其得以滋生的“土壤”?

我们或许可以在今年上映的一部电影里找到答案,再探校园霸凌的祸根所在。

《想见你父母》


在一个男孩的手机里,存着各种不堪入目的视频——

男孩被扒光了衣服,赤身裸体地站着。

少年们嬉笑着朝着男孩扔酒瓶。

男孩紧张地闪躲。可一旦躲过酒瓶,等待他的,是逼迫他当众撒尿,以及更多的拳脚相加和羞辱。



他们甚至闯进男孩的家里。

把狗链拴在男孩的脖子上,像牵狗一样牵着他跪地爬行,命令他舔食地上的食物。

拿小刀割他的手腕,侮辱他的去世的父亲。



长期的凌辱让男孩痛苦不堪。

最终留下了一封遗书,选择跳湖自杀。

所幸他及时被钓鱼的老人发现并救起,送到医院后一直昏迷不醒。

这位受害学生,名叫金建宇,就读于韩国顶尖私立高中。

事发前,建宇给班主任宋贞昱留下了一封信: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受人欺凌。害怕被他们报复,我一直没有说出来。他们不把我当人看待,现在我也不把自己当人看待了。对不起妈妈,谢谢你让我成为你的儿子。我爱你妈妈。”

结尾,建宇给出了一份霸凌者名单:都允在、朴圭范、郑伊登、姜翰洁。


装潢富丽的校长室里,几位家长围坐在一起。

看看班主任战战兢兢的样子和校长卑躬屈膝的态度,就知道他们各个来头不小:

都允在的父亲是一家豪华私立医院的院长;

朴圭范的父亲早已经去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是前警察厅厅长;

郑伊登的父亲是这所学校的数学老师;

姜翰洁的父亲是一位专门服务权贵的著名会面律师。

听完建宇信里指控的内容,都院长最先跳脚,趾高气昂地质问班主任:

“为什么我儿子的名字会在里面?!你是临时班主任,可能不太了解,我儿子啊,可是每个月坚持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三万韩元的孩子!”


紧接着,是“官场老油条”、前警察厅朴厅长顺势转移焦点:

“学校有调查过吗?是不是之前学校也发生过这种事?”


数学老师眼珠子一转,自己还是这座学校的老师,事关前途,立马否认。

赶紧把矛头怼到了班主任宋老师的身上:

“新来的班主任是合同制的。她照顾孩子的责任心是不是不太够啊?”


院长立刻补刀:

“这种不像老师的人竟然当班主任?”

继而话锋一转:

“自杀的那个孩子是不是什么问题儿童啊?”


数学老师顺水推舟:

“建宇啊,是作为社会关怀对象进的学校。这种家长怎么说呢?对孩子的期待值有些过高!所以,这种压力……会不会对自杀有很大的影响……”


三个家长的言外之意无非是学校环境有问题,没编制的“临时”班主任不靠谱,受害学生没背景、没家世,心理不正常。

学校、老师、受害学生,全都质疑了个遍,单单没说自己孩子作为霸凌者的过错。
倒是深谙捡漏精髓的姜律师,理智、严谨地琢磨到了事情的关键:

“建宇醒来之前,信件不要公开。暂时由校长来保管。”

这一招着实高明,遗书是因死亡才生效的记录遗言的文字,那个孩子不是还没死嘛。


一句话戳到了重点,干脆利落地结束了这次会谈。

而姜律师的当务之急是,一面让儿子闭紧嘴巴,一面潜入受害学生宿舍,寻找证据。

在此之前,他自认为起码自己的儿子一定是无辜的,没想到,他最终找到的,却是那些受害学生建宇手机里那些血淋淋的霸凌视频。

看过视频,四个家长又聚在了一起。


这回,他们非常有“默契”地站在了同一“战线”上,打算联合起来,想办法平息事件,让孩子们逃脱惩罚。

首先,姜律师负责去医院找到建宇妈妈,以家长会的名义给建宇转院到了都院长的私立医院。

美其名曰,是学校对受害学生家庭的照顾和援助。

实则是更方便监视建宇的情况,希望他半死不活下去:

“你就这样如同死人般活着吧。”


其次,销毁证据。

数学老师找到校长,以曝光校长贪腐为要挟,迫使校长交出了遗书,连同建宇的手机一起付之一炬。

最关键的一步,是贿赂证人,“踩着”他们的弱点,逐个击破。

第一个是班主任。

校长将一份正式教师编制的合同递到了班主任面前,希望她能再也不过问霸凌的事情。


另一个,是受害者的朋友南智浩。

她曾无意中看到过建宇被霸凌的场景,记得霸凌者的样子。

都院长直接甩出了一张大钞,让她守口如瓶。


一鼓作气,人证、物证被抹得干干净净。

可惜不巧的是,就在此时,建宇却因为身体情况突然恶化而离世。

四个家长慌了手脚,可很快他们又恢复了平静,死了就死了吧:

“说实在话,那孩子死了反而轻松。”

因为,最后一个证据,也消失了……


好在,建宇死后,良心未泯的班主任难抵自责之感,拒绝了校长的收买,将真相告诉了金建宇的母亲,并向社交媒体曝光了这桩丑闻。


在舆论的推动之下,霸凌事件不断发酵,上级部门决定受理此案。

但四个家长却并不担心。

特别是姜律师,他早就想好了对策。

别忘了,那位朴圭范的爷爷可是前警察厅厅长。

虽然早就退休了,但人脉还在,很多当职警员曾经都是他的门徒或下属,对他忠心耿耿。

况且,建宇的遗书和手机已经被销毁,另一个证人被收买,守口如瓶,到时候只要四个孩子咬死不承认就行。

至于麻烦的班主任,姜律师索性就把脏水泼在她的身上,以散布虚假事实为由起诉宋老师。

顺便转移媒体的焦点,躲避舆论攻击。



机关算尽,正当得意洋洋的姜律师自恃摆平了一切之时,事态的发展,却超出他的想象。

法庭上,另外三个孩子竟统一口径,一致指认姜律师的儿子姜翰洁才是唯一的霸凌者。

就连证人也当场反水,当庭指认姜翰洁。


原来,另外三个家长发现案件升级后,已经私下协商,沆瀣一气,将姜律师的儿子推出来变成替罪羊:

“反正这次的游戏,必须再死一个人才能结束。”


这让姜律师始料不及。

为了替儿子辩护,姜律师开始正儿八经地搜集其他三个孩子霸凌建宇的证据。

当线索逐渐被梳理清楚,他也终于窥到了这起霸凌事件真相的一角——

他的儿子姜翰洁,才是这起校园霸凌最初的那个受害者。

入学时起,翰洁和建宇就是最要好的朋友。 


因为个性懦弱、腼腆,常常遭受三个同学的霸凌。

正直的建宇不忍朋友受欺负,勇敢向班主任告发。


可学校对建宇的状告无动于衷,不仅没有处罚霸凌的三个学生,反而对这样的行为熟视无睹。

霸凌者们自此更加嚣张,他们转而将告状的建宇当成了他们新的“玩具”,又胁迫姜翰洁加入他们的霸凌团体。

姜律师这才意识到,自始至终自己才是最蠢的那个。

起初,他是为洗脱儿子的罪名,亲力亲为协助其他家长销毁证据,却没有换来任何好处,反倒被人拿捏。

现在,三个家长组成了铁三角,姜律师只能孤军作战。

他找到了证人,通过偷偷录音的方式抓到了把柄,成功扭转了局面,最终三名施暴学生被送进了教改所。

他的儿子得以重返校园……


闹剧看似宣告终结,但真相却姗姗来迟。

案件结束后,姜律师无意间在儿子的航拍器上看到了一段视频,这才知道:

原来,他的儿子姜翰洁才是杀死建宇的真凶。

当天,建宇的确是要去跳湖自杀的,可中途就被翰洁拦下。

当然,这并不是出于曾经作为朋友的好意,而是出于不满:

姜翰洁将自己和建宇受到霸凌的原因,归结于建宇的“多管闲事”:

“连这个都坚持不下去吗?你是废物吗?这都怪你!只要你没跟班主任告状……”


对于瀚宇的自私和冷漠,建宇心灰意冷地回应:

“跟他们比起来,你更坏。”


由此激怒了姜翰洁,夜色之下将建宇推向了冰冷的湖水……

得知真相的姜律师,先是震惊,而后心痛不已,痛哭流涕,紧接着,便平静如斯。


他没有选择报警,而是把内存卡放回航拍器里,跑到山顶,朝建宇当日跳下的地方扔了下去。

他所希望的,就是让真相连同建宇的死亡一样被湮没和消失……


这并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反转僵硬,有明显的逻辑漏洞。但贵在它视角独到,立意新颖。

与其他故事不同,它将焦点对准在了霸凌学生之“恶”的背后。这也是片名《想见你父母》的涵义所在。

实际上,这也说明了霸凌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屡禁不绝的一个重要因素:

校园霸凌,绝不只是孩子之间的问题——这便是片名“想见你父母”的涵义所在。

影片开头,是姜律师以他惯用的谄媚、卑微的姿态,面对同事和服务客户,忙不迭弯腰致意。

却惨遭同行的奚落、客户的鄙视:

“别跟他说话,他是乡巴佬。”


在儿子沦为替罪羊时,姜律师不服气,他找到都院长对质:

“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

都院长只是冷笑,他的这个决定是由他儿子决定的:

“他说就是烦你儿子,我也一样。”


立身处世,姜律师从未想过自立自强,自以为依仗强势群体便能飞黄腾达,所以一再隐忍,成为别人的棋子。

学校里,他的儿子姜翰洁同样曲意逢迎权贵子女,甚至不惜出卖一直以来帮助自己的朋友,来保全自己。

家长的个性和处事态度如同一面镜子,身影就投射在孩子的身上。

私立医院的都院长,自然知道自己的儿子做过什么。

事发后,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儿子送出国,避避风头。

但儿子不乐意,说自己好不容易适应了这所学校生活。

都院长质问:“欺负同学是你说的‘适应’吗?”

本以为接下来该是厉声责问和呵斥训导,没想到他却对儿子的行为表示了理解:

“也是,挨打的人才是笨蛋。”


在这位父亲的观念里,弱者毫无尊严,人命一文不值,因而他的儿子才敢肆无忌惮地凌辱无辜的同龄人。

前警察厅厅长,一开始听说孙子涉嫌霸凌同学后,还义正言辞地跟姜律师对峙:

“查明错误就要接受惩罚。”

“教育孩子走正道是父母的责任。”



此番大义凛然的模样,却因都院长接下来的一句话而显露原形:

“不要一辈子被埋怨,阻挡了孙子的前程。”


话音落地,这位曾经除恶扬善的老警察就与其他家长勾结,销毁罪证,打通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孙子开脱罪责。

几个施暴少年的家长,为了所谓的“保护”孩子,无所不用其极。

也正是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所作所为衍生了自己孩子心底的“恶意”,助长了霸凌的发生和延续。

得知建宇自杀,三个少年仍旧毫无悔意,逍遥自在,嬉笑玩乐,一如往常。

在他们眼里,哪怕是坐牢,也像度假一样。


反正自己毫发无伤,无论犯了什么大错,家长总有办法为他们兜底摆平。

有人会说,电影情节总有夸张的成分存在,编剧也是有意放大了霸凌少年之“恶”的家庭因素,才显得震撼人心。

是吗?

2017年2月的寒假刚刚结束,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校16岁的朱某,当天心情不好想打人,便叫上几个女生在学校随意找了两个欺凌的对象,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殴打,还脱光了其中一名受害人小霞的衣服,并用手机拍摄了视频,在微信群内进行传播。


案发第二天,发现女儿被殴打后,小霞的妈妈立即报警。

当时,受理该案的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院在调查中发现,带头施暴的女孩朱某和受害人小霞并没有什么矛盾。仅仅是为了发泄个人情绪,一天之内对小霞殴打了三次,其他几个被告人也并不认识小霞,却成为朱某的帮凶。

最让检察官感到无奈的是,直到暴力事件发生,施暴学生的家长依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责任:

“在办案过程中,我发现涉案的五个家庭对于孩子教育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都对孩子有过度的溺爱的情况。

在案发之后,他们也承认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但是更多的将这些责任推卸给学校。”


这难道不是与电影情节如出一辙?

就像检察官所言,校园欺凌一般会发生在厕所、走廊拐角等隐蔽角落。

就是说,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欺凌别人,是不对的,但是依然无法克制。

这看起来,似乎就只是学生自己犯下的错。

人们的怨怼和愤怒,也是最先对准施暴的学生。

却忽视了霸凌学生举起拳头的那一刻,是谁给了他们动手的借口?是谁在背后沉默地围观,甚至推卸责任,掩盖罪责,让他们肆意犯错而无后顾之忧?

因此,防止校园霸凌,首当其冲的就是,所有承担教育义务的成年人要负起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未成年人就无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是说,当基本的人格教育本身就存在缺失,那你又怎么去期盼和要求未成年人能够全凭自觉就走上正轨。

怎样避免校园霸凌?

这个问题,请先问问我们自己。

- End -

作者简介: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100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育方法,让育儿变得更轻松;研发并提供各学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