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品古诗词丨1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中国人爱写诗,也爱读诗。长期读诗的人,不鸣则已,一开口就让人惊艳。长期读诗的人,让人久处不厌,闲谈不烦。在杨雨看来: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展翅飞翔;诗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今天请一起跟杨雨老师品读古诗词吧!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说起陆游,我想大多数人一定马上就会想到那首大名鼎鼎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要给陆游贴一个身份标签的话,那我想大多数人一定会和我一样,首先送他一个词儿——“爱国”,用爱国诗人来定义陆游肯定是百分百正确的,而且作为南宋最著名的诗人,陆游的爱国还有特定的目标——那就是抗金。
因此这样来定义陆游的身份我觉得是很贴切的:“一个将抗金北伐作为终生理想的爱国诗人。”
但是,我也必须说明,这个身份只能定义陆游一生经历的主流。对于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来说,他的个性气质从来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他的人生经历也绝不可能是单调的。
当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同一个人就会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就好像我以前说,豪迈飘逸的李白也有款款情深的一面,沉郁悲凉的杜甫也有调皮可爱的时候一样。那么,陆游除了抗金爱国之外,还有哪些不太为我们所熟知的侧面呢?我们今天就来通过这首诗分享一个不同的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吧,那就是两个字——有闲。
有闲这个词看上去挺简单的,但其实内涵还真不简单。你想想我们一辈子真正有闲的时候有多少呢?
小时候就好像被上了紧箍咒一样,成天就是学习和考试,青年时期要应付找工作买房结婚养孩子,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就更不用说焦头烂额的,到了老了退休了,总该闲下来了吧?也未必。
大多数都心疼子女,忙着带孙子,身体不好的还总往医院跑。每个年龄阶段似乎都有自己永远都忙不完的事儿。
但,读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真是有闲得很哪!当然,我理解的“有闲”,就是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余,给自己挤出一点儿时间,彻底地放空身心。那么,陆游的闲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陆游在这首诗里面是怎么描述这种“有闲”的感觉的,然后再来介绍他为什么会这么有闲,以及有闲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诗的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一开始就感叹了,近些年来真是感觉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啊。可是,明知近年来,自己对于世态人情的兴趣已经淡薄得就像一层纱一样,那又是谁让“我”再次骑马来到这个官场繁华的京城呢?
“京华”就是指当时南宋的京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了。“客京华”,陆游是山阴人,也就是绍兴人。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天,陆游从老家再次来到杭州,当然就是“客人”而不是“主人”了。
杭州虽然风景优美,但陆游可不是到杭州来旅游的,他这次来是奉旨入京,所以他不像其他游客那样早出晚归,急急忙忙地各个旅游景点去“打卡”凑个热闹。可是到了京城之后呢,朝廷的正式通知迟迟没有下来,他又被晾在了招待所里,老半天没人理他,所以他才会这么有闲。
颔联是这首诗中的经典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你看陆游真是有闲哪,他可以躺在招待所的小楼里,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第二天一大早,小巷深处就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从艺术技巧上来看,这联诗的对仗也特别巧妙,“小楼”对“深巷”,是不是一下子就有了一种江南古城的感觉?
幽深狭窄的石板巷子,一栋连着一栋的精致小楼,一色的白墙灰瓦;“一夜”对“明朝”,下了一夜的春雨之后,第二天早上天放晴了,可以想象,被雨水洗过的城市,空气中都弥漫着清新的味道,还有淡淡的花香,我再提醒一下,这首诗的题目是《临安春雨初霁》,“霁”就是雨过天晴的意思。
这说明整个江南小城都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清晨的古城一定会显得更加温柔妩媚吧?“听春雨”对“卖杏花”更绝,听春雨的是诗人自己,卖杏花的当然是流动小贩,看上去这两件事儿写的不是同一个人,但其实啊,陆游写的都是他自己,因为听春雨的是他自己,听卖花小贩叫卖声的也是他自己。听了一晚上的雨声,又听了一早上的卖花声,你说陆游闲不闲呢?
这还不算,接下来的颈联更闲:“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厉害啊,整首诗好像没有出现一个人物,其实句句都指向了诗人自己。你看这两句,陆游可真有闲情逸致哈。听完早上的卖花声之后,漫长的白天怎么打发呢?别急,陆游有的是放空自己的办法:煮一壶茶,然后写写书法。当然了他不是随便煮茶和写书法,既然他有的是闲工夫,自然可以将喝茶和写书法这两件事儿做得更有情趣一些,所以他才说是“闲作草”和“戏分茶”
他铺开小小的宣纸,斜斜地写下一行行草书,一边写还一边饶有兴味地自我点评一下,写完字又坐在窗户前,沐浴着雨后天晴铺洒进来的阳光,不厌其烦地烹茶、分茶、品茶。所谓“分茶”,是宋代一种煎茶的方法,带有一种观赏和游戏的性质。指的是注入茶汤后用筷子搅拌茶乳,使茶汤水泛起波纹,每搅拌一圈水波就会变幻出不同的形状,手势也可以耍得酷帅无比。要是碰上分茶高手,那茶汤简直是千变万化,让人眼花缭乱:“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杨万里《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
你看,千万不要以为陆游就只能是那种“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钢铁汉子,他其实很懂得享受生活。连分茶这种游戏也被他玩儿得炉火纯青。我还要补充强调一点,为什么陆游说只有很闲的时候才会写草书呢?我是书法的门外汉,可能很多外行会像我一样,以为草书很容易写,看上去龙飞凤舞,好像一笔下来随随便便就写出来了,反正看的人也不一定认识。平时我们自己可能也有这样的经验,时间一紧,字就写得很潦草了。但其实内行都知道,草书是审美性、观赏性极强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可不能将草书的“草”简单理解为“潦草”的“草”!汉代著名的书法家张芝擅长草书,被誉为是“草圣”,草书的鼻祖,他就说过“匆匆不暇草书”。意思就是急急忙忙那是写不好草书的,必须要花费极其充裕的时间。也有人说,这里所说的草书指的是章草,因为章草很讲究一定的章法,不是随便乱写的,如果时间不充裕是写不好的。所以啊,古代书法界就有了“事忙不及草书”的说法。
正因为草书费工夫、耗时间、特别考验书法家的水准,所以陆游才会在这无所事事的一天里,从容地“闲作草”了。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联诗,将陆游从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的“闲”,层层推进、渲染得淋漓尽致了。这样的描写,差点要让我们误以为陆游很享受这样的闲时光呢?就像我们平时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偷得浮生半日闲,泡一壶好茶、悠闲地晒个太阳,都忍不住要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自己的慢生活。那陆游是不是也是这样,好不容易偷个闲,也忍不住晒个朋友圈矫情一下呢?
在这里啊,我还有个小故事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个故事就和对这首诗的理解有关。有一次我和一位书法家聊天,那位书法家对古典诗词也有很深的了解,于是,我就向那位书法家请教问题了,我问他:“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一句诗和抒发有关,矮纸斜行闲作草,为什么陆游说要有空的时候才写草书呢?草书真有那么难写吗?”
那位书法家一听我的问题就很激动,因为他也很喜欢这首诗,而且还真想到过这个问题,他回答我说:“从书法的角度而言,陆游的这句诗确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除了说写草书要花时间之外,我觉得还和古代不同字体的不同功能有关。
比如说,写公文应该都是用正楷字体,陆游如果要给皇帝写奏章,那肯定得写规规矩矩的正楷,来不得半点潦草;如果要给朋友亲人写信多半会用行楷。但草书呢,既不是公文字体,也不是人际交往的常用字体,尤其是唐代以后啊,草书基本上完全脱离了实用功能,完全变成艺术性、审美性、观赏性的字体了。
你想想看,假如陆游是被朝廷重用,工作繁忙,那他肯定有很多公文要写,有很多同事之间的书信来往的,他用得最多的字体应该就是正楷或者行楷。一个成天忙于公务的人哪里有时间、有闲心写草书呢?所以,我觉得啊,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表面上看是说陆游很有闲,其实他真正想说的是自己很无聊,想赶紧找点儿正经事儿来做,也就是说,他很希望早一点被朝廷重用。”
我听了书法家的这一番话,相当认同。我为什么会认同他的观点呢?因为这首诗表面上确实写了陆游的悠闲,但其实,陆游并不享受这样的闲时光,反倒是担心这样无聊的日子还会一直持续下去,虚度光阴啊!
我这样理解,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陆游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要知道,虽然这首诗只写了从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白天的时间,但其实写这首诗之前,陆游闲下来已经整整七个年头了。
早在七年前,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五十六岁陆游被罢官回了老家。这当然不是陆游第一次被罢官,至于罢官的理由,官方当然每次都会有一些冠冕堂皇的说法,但归根结底,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陆游坚守了一生的抗金主战主张,和朝廷的主和政策背道而驰,所以主战的代表人物陆游屡屡被罢官。
这一次罢官,陆游被迫回到了绍兴老家,开启了长达七年的闲居生活,他再有满腔的报国热情和策略也没用,朝廷根本不给他工作机会啊!别说偶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了,他就是天天喝茶写草书、天天听雨看杏花都没关系,反正他也不用上班打卡,不用处理公务,不用应付上级下级的复杂关系,更不用上战场去冲锋陷阵。
一句话,他闲得很,甚至是闲得无聊、闲得发慌!
七年之后,六十二岁的陆游忽然再次被朝廷起用,他被任命为从六品的朝请大夫,知严州(今属浙江杭州)。接到旨意之后,陆游匆匆从山阴赶到了临安(杭州),可是到了京城却迟迟没有得到皇帝的接见,陆游住在西湖边的“招待所”里,眼见着春光从身边飞速流逝,自己却只能“游手好闲”地徜徉在美丽的西湖边,百无聊赖地打发着大好时光。这种无奈而又焦急的心绪化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经典诗篇:《临安春雨初霁》。
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就能明白,陆游的有闲绝对不是只有这一两天,而是整整七年!正因为有了前面漫长的七年等待,陆游才会在再次进京之后,连短短几天的时间都等得坐立不安,夜夜无眠。
偶尔的放空自己,那当然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可是长期失业、明明很有才却就是没有用武之地,那就是一种煎熬啊!
所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写的真不是陆游的悠闲浪漫,而是他彻夜失眠的无奈;“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的也不是陆游的书法水平和分茶技巧,而是他一事无成的痛苦。
“闲作草”、“戏分茶”,都只是陆游用来填补内心焦虑的一种手段;表面上的悠闲,只是为了反衬心境的苍凉。
一直到尾联两句,才终于流露出他真正的内心感受:“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素衣,指素色的衣服。南朝诗人谢朓的《酬王晋安》诗说:“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原意是指像京城这样的大都市人潮如织,路上频繁扬起的黑色尘土,连身上的素色衣裳都染成了黑色。
诗人其实是借都市繁华的车水马龙,暗暗影射高官豪门之间的迎来送往让京城尘土弥漫,洁白的衣服都染上了黑色的尘埃,让人心生厌倦,这样的日子并不让人留恋,陆游不由得对自己客居京华再次产生了怀疑:这里虽然繁华,却并不属于自己。别人都在忙忙碌碌,只有自己无所事事,再这样蹉跎下去毫无意义,不知道是不是来得及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呢?
诗读到这里,就算是解释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可能更关心的是,在这样焦虑的等待过后,陆游的闲生活到底有没有结束呢?朝廷对他的工作到底有没有新的安排呢?
其实,答案很快就出来了。陆游被任命为严州知州,他有新工作了,而且新工作看上去还真不错。严州地理位置相当好,毗邻杭州,交通也很方便。宋孝宗在召见陆游的时候,还特意交代了他一番话,孝宗对他说:“你就要去严州做官了,那可是个好地方啊,风景优美,你又是我朝最棒的诗人,在工作之余,可以好好游山玩水,好好写点儿诗词怡情悦性嘛。”
看来,陆游的七年并没有白等,朝廷并没有忘记他。只是,这份新工作离陆游抗金报国的终极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他的目标绝对不只是当一个工资高、工作轻松的官儿。但毕竟,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个新的转折。对于陆游来说,任何一个机会,只要能够让他离理想近一点儿,他都不会放弃。
如果理想暂时还显得有些遥远,如果现状暂时还无法改变,那么何妨换一种心情等待呢?耐心等待和执着追求并不矛盾,因为只有耐心等待,只有学会暂时地放空自己,才能积聚新的能量,才有可能在下一个转弯的路口,邂逅真正属于你的人生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