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城名城保护2018年会 | 老城可持续发展与中轴线申遗



内容来源:西城名城保护


12月15日,一年一度的西城名城保护年会,在红楼公共藏书楼举行,此次年会主题为“老城可持续发展与中轴线申遗”。


卢映川、王少峰、杜灵欣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年会,区名城委专家王世仁、王东、柯焕章、许伟、许立仁、邱跃、单霁翔、边兰春以及相关特邀专家到场。


区委书记卢映川在年会上致辞,他表示,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承载区,保护传承和发展好历史文脉意义重大、职责重大,西城区将全面落实新版北京西城总体规划,以街区整理为老城复兴的抓手,积极推进老城修补,不断改善老城的人居环境,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断展现新的局面,取得新的成效,同时围绕中轴线申遗保护,全力实施不可移动文物腾退


未来的工作中,西城将以历史的眼光和更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系统谋划和科学研究,持续攻坚,久久为功,推动老城保护与复兴,不断展现新的风采。


卢映川强调,西城将在加强整体保护上持续用力,精心打磨好每个历史文化街区,推进老城复兴与生态重塑,延续古都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扎实推动街区整理向纵深展开,做深做透街区诊断分析,继续深层次挖掘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对症施策。结合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完善城市设计导则,做细做实规划设计,着力提高整理效率,逐次推动重点街区亮相,推动形成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和文化复兴的良好城市更新格局

西海湿地公园


西城将加快推进文物的腾退保护与利用,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推动落实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加大文物腾退保护力度,恢复历史景观,实现一批重大历史建筑的修缮亮相,加强文物与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提升腾退文物的利用效率,优先用于展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补充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努力打造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展示区,积极扩大公众参与,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引导驻区单位、居民主动参与名城保护,充分调动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广大市民的积极性。

北京坊Pageone书店


   国际国内经验交流   



西城名城保护年会自2011年起已连续举办7年,今年是第八个年头。年会每年都有新的变化和提升,从2013年起,西城区特别邀请名城保护领域的国际专家参与年会,已有十余位分别来自法国、英国、日本、瑞典、黎巴嫩、中国台湾等地的著名学者来到北京西城分享经验,2017年起年会还增加了公共开放活动。



今年年会分上、下午两场,上午场为特邀专家主旨发言及西城经验分享,由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少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边兰春教授主持。



结合西城区正在推进文物腾退再利用工作,在年会主旨发言环节专门邀请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专家——瑞典UPPSALA大学Christer Gustafsson 教授介绍文物保护对历史城市发展所发挥的重要驱动作用;针对老城的街区整理,特邀德国历史古城康斯坦茨市前市长、世界遗产地雷根斯堡市前规划局长——德国Kurt Werner先生介绍多瑙河畔雷根斯堡的城市更新与再生经验;对于北京市积极推动探讨的北京中轴线申遗也特别邀请该申遗项目主持人——清华大学吕舟教授分享中轴线申遗的价值研究。


什刹海阜景街、大栅栏琉璃厂、天桥演艺区建设指挥部的代表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工作经验。中外专家学者与西城名城保护的践行者们共济一堂,交流讨论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次年会下午场既是学术专家与社会组织交流沙龙也是「四名」汇智年度工作总结会,由青年工作者专委会牵头人赵幸主持。多支精彩项目团队分享他们这一年为名城保护所做的实践。


  年会举办地  

红楼公共藏书楼



本次年会举办地点红楼公共藏书楼是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创新设立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由原红楼电影院改造而成,位于西安门大街156号。


1

红楼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为红楼球社,1945年11月20日改为红楼影院,是北京市第一家宽荧幕立体影院、第一家“无障碍影院”

2

2012年,因建筑破损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内部构造与设施无法满足公众观影体验要求,影院停止放映。

3

2014年开始谋划对红楼进行改造提升,使其重新焕发文化活力。经过4年多策划、改造,红楼变身为全国首创的复合型特色阅读空间——公共藏书楼, 2018年7月23日开始试运营。



藏书楼首创“众藏、共阅、分享”模式,以收藏、展示、借阅、研究文化名家书稿、藏书及相关机构推荐图书、个人藏书等为主要业务,同时也举办以阅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目前,红楼公共藏书楼主体藏书区近2000平方米,共有藏书近6万册,并设有藏家书屋、演播室、大型演播设备、会议室等各项综合配合设施,是以书为媒介实现人文思想交流、促进文化传播的一个复合型文化空间


  与中轴线申遗工作相配合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持续推进


如何做好不可移动文物腾退与修缮工作,让城市遗产“保得住、活得好、历久弥新”,一直是西城名城保护工作实践的重点。每一年,西城都有新的探索与进步。


2017年底,北京市成立中轴线申遗保护专项工作组,全面启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


2018年,西城区围绕中轴线申遗配合工作,以直管公房为主要目标,全力实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首创文物主体尽责、依法维权、合理腾退、司法保障的政府指令性保护腾退模式。


在不断推进文物腾退结转项目工作的同时,西城还积极实施文保单位的开放和合理利用,以此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加城市活力。沈家本故居2018年实现对外开放,本次年会的举办地红楼公共藏书楼也是西城致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优秀实践。


   城市更新   

西城区街区整理带动老城复兴



2017年11月,西城区街区整理工作全面启动。这一年间,西城以街区整理为老城复兴的统筹抓手,开展老旧小区和平房、四合院设计导则的编制,强化街区整理城市设计的规范指导;成立西城区城市品质提升艺术审查委员会,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把关;聘请56名街道规划顾问,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成立街区办,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系统的培训指导。

杨梅竹斜街


在完成街区划分后,按照“一街一策”要求,各街道有条不紊推进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和深化,鼓西大街、阜内大街、广内街道街区整理展示中心对外开放。目前,进行一年的街区整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将依据街区整理项目库,集中开展街区整治提升,以试点带动全区,形成有效的街区整理工作模式和机制。


  名城保护因人而兴  

「四名」汇智计划的新成长



2017年,「四名」汇智计划在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促进中心与名城委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破壳而出。   


2018年是「四名」汇智计划成长的一年,总结经验,不忘初心,吸引了更多热爱名城的人们走到一起。


12家实施主体与服务机构企业支持,70支入选团队,超150场次活动组织。


2018年的「四名」汇智计划借助有限的资金,发挥充分的热情,举办丰富多彩的名城保护活动,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与丰硕的活动成果:


文创产品10余套、100多种;音频节目30余段、微电影16部;探访活动近50场,脚步踏遍京城,还走进辽宁、广州;深度访谈30余万字,涉及大栅栏、什刹海、白塔寺、南锣鼓巷、法源寺多个街区,覆盖居民、游客、残疾人、非遗传承人、名城保护行动者多种人群。


此外,在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上, 15个「四名」汇智计划团队现身白塔寺、什刹海、大栅栏、朝阳门等分会场,深受观众好评。2018年,「四名」社会影响力极速提升,切实起到了“激活民间力量、普及名城保护理念、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作用。


   城市间联合   

遗产活化城市联盟合作共赢



文化遗产活化对于每一个国家、城市都是重要课题,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中,即拥有共性,又存在特性。今年,在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倡议下,“遗产活化城市联盟”正式成立。北京、厦门、杭州、成都,四座别具历史文化特色,近年来又在遗产活化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及先进实践的城市首先加入到联盟中来,将遗产活化的零散实践推进到“由点及面、交流共赢”的新阶段。


西城区通过联盟平台与联盟成员协同推广传播遗产活化新方式、新理念;合力探讨联盟单位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实际问题;吸引更多更优资源投入到遗产保护,实现遗产保护活化中的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经验互鉴。


2018年,西城区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积极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和复兴。先后制定了《西城区街区整理实施方案》、《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和《西城区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等文件;发布《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及文创产业扶持政策;编制《关于促进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制定实施《博物馆(展览馆)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时期全民阅读推广规划》《西城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西城”的若干意见》《北京市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考核指标体系》等系列政策;制定《西城区便利生活与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以及正在研究制定的《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一项项计划、方案、政策的颁布实施正是西城贯彻实践名城保护、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关阅读

北京印记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