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同·新生活丨跟随习大大的脚步,一起了解前门外草厂胡同的“前世”与“今生”
老胡同 · 新生活
“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胡同是北京老城的根基和脉络,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亦是联结这座千年古都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老胡同·新生活”栏目将讲述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关注胡同的保护与更新,以期唤起更多人对胡同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2月1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前门东区,沿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听取了区域规划建设、老城保护、疏解腾退、人居环境改善等情况介绍。前门东区是北京老城重要历史片区,是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对北京开展旧城保护整治的思路和做法表示肯定。
他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整治后的草厂胡同(图片来源:北京东城)
下面让我们跟随习大大的脚步,一起了解下前门外草厂胡同的“前世”与“今生”吧,一起关心老城与胡同的历史文化与保护更新。
草厂胡同片区的“前世”
草厂胡同作为前门外最有历史印记的片区,是北京众多老胡同的一个缩影。依古河道走势而建,曾坐落上百家会馆,当年“京漂”聚集地……见证着历史的兴衰,诉说着城市的故事。
据清朝朱一新老先生所写的《京师坊巷志稿》记载,草厂胡同隶属于京城中东坊。从地图上看,草厂一带,并排由十条胡同组成,再加上一条草厂横胡同,共十一条。这个近似正方形的地块被一条条胡同线段井然有序地分割成一块块长方形的居住区,充分展现了传统“天圆地方”的建筑布局特点。
草厂胡同片区地图(图片来源:网络)
据考证,元朝时城墙是土墙,汛期要用芦席等覆盖,草厂地区就是当年堆放芦苇的地方。明朝时,这里是一片芦苇园,聚集了很多以织席为业的作坊和业主,故得名“草厂”。
草厂胡同是京城唯一的南北走向胡同群,其布局的形成与前门三里河有关。前门三里河形成于1437年,是护城河的泄洪渠。到了清朝中晚期,泄洪功能不再,加上人口增长,河道被填埋,上面盖上了房子,逐渐形成了与河道南北走势一致的胡同群。
前门三里河地图(图片来源:网络)
清朝时,内城只允许满族人和皇宫贵族居住,且不得开办娱乐场所;而连接内城与外城的前门外地区,由于靠近六部,是汉人官员、各地举人进京赶考必经之地,因此很多店铺、戏馆、会馆等在此聚集,商业兴盛、市井繁华。
那时,前门外草厂一带就形成了很多同乡和商业会馆,从草厂头条至十条胡同,分布散落着大大小小上百家会馆、同乡会。据清《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在草厂头条胡同有归德、广州、兴国、麻城、金箔诸会馆;二条胡同有邵武、黄冈、临江、应城诸会馆;三条胡同有南陵、临江、太平会馆;五条胡同有宝庆、仙溪、黄梅诸会馆……等等。如今,依然十几家会馆遗存至今。
草厂胡同片区现存会馆(图片来源:千龙网)
草厂胡同片区的“今生”
2009年,草厂地区被列入北京老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保护区西起草厂三条,东至草厂十条,北起西兴隆街,南至薛家湾胡同和南、北芦草园胡同。总计有17条胡同,总长度约3500延米。草厂地区胡同狭窄曲折,平均宽度只有1.5米到4.5米。
2017年草厂地区启动了新一轮整治,主要是保护胡同风貌,实现雨污分流,电力、电信架空线入地,提升胡同景观等。“草厂一带很多房屋都历经了多次整修,此次风貌恢复,主要以各个院落能看得到的最早的历史痕迹为标准。”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整治后将恢复清末民国时期风貌。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1
兼顾保护和宜居
既要保护历史风貌,又要方便居民生活。为此,胡同更新在细节上做了很多尝试。
在路面铺装材质的选择上,四、五、六条胡同使用的是花岗岩,七、八、九条胡同使用的是老石材,其中还点缀了一些枕木等,让路面更软、景观更灵动。
图片来源:北京东城
针对草厂地区胡同狭窄、缺少绿化的现状,整治见缝插绿、立体播绿,增加了百余处绿化小景观。为了四季有绿,在背风向阳的地方种了竹子和黄杨;考虑居民喜好,种了石榴、丁香、玉兰等。过去,胡同里有一些野蛮生长的葡萄,这次搭了葡萄架,引导葡萄藤有序生长。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为方便居民生活,胡同里还配建了便民设施,比如主食厨房、菜站、理发店……。同时,在胡同外建停车设施,机动车、电动三轮车等都将集中存放,胡同彻底实现不停车。为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回家,物业公司配备了电瓶车,随时接送。
主食厨房(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以往最被诟病的胡同厕所,这次也华丽升级。雨污分流让胡同不再有异味了,同时,安装了新风系统、空调、洗手池、隔断等,冬天洗手还有热水。
2
引入多种新业态,增加街区活力
经过疏解腾退,草厂地区现有院落总数497个,居民960多户。其中80多套腾退空的院子,将与文华东方酒店管理集团合作,打造胡同精品酒店。目前,两套酒店客房样板间已经装修完成。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风貌保护工作是系统的、全方位的,包括新业态的导入。引入顶级酒店管理集团,把他们先进的理念带到胡同里来,有利于提升整个地区的环境水平和品质。”天街集团负责人李军表示。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据统计,草厂三到十条所在的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共有居民1000来户2000多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60%。为了增加街区活力,同时方便居民生活,天街集团引入了“微风市集”菜市场项目。菜市场总面积近300平方米。在风格设计上,强调传统和现代的对话。在服务方式上,一层以便民菜市场为主,二层定义为社区小客厅,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
“微风市集”菜市场(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整治提升后,草厂片区还在胡同里面配建了主食厨房,引入了四联美发店;一家名为“安庐空间”的艺术品展示交易平台也落户七条胡同,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美发店(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网)
如今,经过整治改造后,草厂胡同片区的居住环境大为改善。街道平坦整齐,房屋错落有致,走出家门,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修竹茂盛,黄杨、鼠尾草高低错落;庭院深深,灰墙灰瓦,老街坊们三三两两,摇着蒲扇,摆开马扎,聊着家常……体现了“老北京新气象,老胡同新生活”。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北京东城、新华网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老胡同·新生活丨北京“最”好逛的胡同都在这了
北京老城风貌怎么保护?请您来建言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