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点儿北京 | 古人“立夏”也“吃冰”

郑学富 北京印迹 inBeijing 2022-04-01

一点儿北京丨京事知多少

北京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外,数千年来各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它特有的“京味儿”——这些极具北京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是京城珍贵的文化资源。“一点儿北京“栏目将向大家介绍“京味儿“饮食、器物、民艺、风俗与传说等等,让大家对老北京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立夏到来

万紫千红的春天便已谢幕

酷暑难当的夏天就要拉开帷幕

温度上升,雷雨渐多

万物生长进入旺季


老北京人视立夏为一个重要节日。


皇帝要到南郊迎夏,

在宫中向文武大臣赐冰,

民间则要吃面食。


   帝王天坛迎夏祈福祉   

《逸周书·时讯解》立夏的物候景象描写到:

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立夏,就能听到田野中的蝼蝈叫声,接着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王瓜的蔓藤也快速攀爬生长。


唐朝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云: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仲吕,农历四月的代称;朱明,指立夏节。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按照五行学说,夏季属火,对应方位是南方,对应的颜色为红色,所以,在立夏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祭赤帝,迎接夏季到来。


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

——《后汉书·祭祀志》

以神农为赤帝。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明清时期,立夏之日,皇帝带着王公大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骑着朱红色的马匹,车上的旗帜也是朱红色的,来到京城南部的天坛,隆重祭祀炎帝、祝融,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图片来源:全景网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设案如前仪。春东乡,夏南乡,秋西乡,冬北乡。陈祭品三十有六,羊、豕各一,仪如初。

——《清史稿·卷八十五·志六十·礼四》

这段话详细记载了祭祀的方位、祭品的陈列和仪式。


   皇帝赐冰成为官员的福利   

明清两朝,官员们在立夏日有一项福利,那就是得到皇帝的赐冰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

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立夏之日,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由皇帝赏赐给官员。


官微罢复久,赐冰胡可得?

——《苦热》

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燕京岁时记》

在这两段文字中可得知,清代则是由工部负责印发冰票给各官署,按数领取


唐宋时就有皇帝立夏赐冰的习俗。


北宋史学家刘攽《末伏》诗曰:

每长安犹暑热,内官相属赐冰回。

这就配套而产生了藏冰制度。


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周王室专门成立“冰政”管理藏冰一事,官员称为“凌人”。


在清朝,每年封冻之前,工部都要安排人把紫禁城护城河里的杂物打捞干净,清洁水质,每年的腊八节是北京各个冰窖开始起冰贮藏的日子。


腊八日御河起冰贮窖。

——《帝京岁时纪胜》


清人杨静亭有诗描写起冰窖冰的情景:

朔风凛冽入城寰,典重藏冰备上颁。

寒夜截来三尺阔,沿河高耸水晶山。


如今的故宫冰窖已对外开放

(图片来源:网络)


北京故宫冰窖位于紫禁城西路,共有五座,是清朝贮藏皇室用冰的场所


清朝官员吴振棫的《养吉斋丛录》记载:

紫禁城内旧时冰窖五所,其四所各藏冰五千块,其一所藏九千二百二十六块。


乾隆有御制诗《冰窖》

首下围林暑未蒸,九华初御转凉增。

南熏殿里笙歌起,四月清和已进冰。


在民间,老百姓得不到皇帝赐冰的殊荣,但是有喝冰饮的习俗。

立夏日启冰……编氓(指老百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生磕,曰‘冰盏’。

——《帝京景物略》


清代不仅皇宫内藏冰,民间也有经营藏冰的专业户,官府有时候也向这些商户购买冰块,以弥补藏冰的不足。这些藏冰专业户可以到市场上叫卖。

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

——《燕京岁时记》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天津耿家的富盛冰窖最为有名,官府发给龙票一张(带有龙形符号的官方文书),许其在河中取冰,不纳捐税,等于徭差。


   立夏吃面盼丰收   

晚清学者秦荣光有诗说:

麦蚕吃罢吃推粞,一味金花菜割畦。

我国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鲜的习俗,即品尝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而老北京在立夏日则吃面食华北地区的小麦已进入灌浆成熟期,再过一个月就收割了,这个时候吃面食意在预祝小麦颗粒饱满,今年有个好收成。

    

北京人立夏面食有三种:面条、夏饼和扒糕


面条有炸酱面和打卤面。北京人一般吃抻面和切面,面条煮熟后,捞出,浇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浇入卤即成打卤面。


夏饼又称麻饼,将小麦面和好压成薄饼,里面包上肉丝、韭菜等,放入锅中煎炸制成。立夏吃夏饼,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说,就是说夏天不得病,身体不消瘦。


扒糕是北京的传统特色风味食品,用荞麦面做成。

色恶于今属扒糕,拖泥带水一团糟。嗜痂有癖浑难解,醋蒜熏人辣欲号。

——《燕都小食品杂咏》

并注称:“热天之扒糕,用荞麦面蒸成饼式,浸凉水中,食者以刀割成小条拌醋、蒜、酱油等食之。色灰黑,见之欲呕,色恶不食,于扒糕吾云亦然。”尽管如此,老北京人仍钟情于这种吃起来凉丝丝的美食。


老北京的夏

说不完、讲不够

从里到外都透着老北京的情趣和自然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副刊 

部分图片编辑自制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美中轴线 | 北端点钟鼓楼:暮鼓晨钟敲击出北京时间

致敬五四百年!

五一骑行攻略 | 许你以单车,带你在二环兜风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