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在行动 | 多措并举做好老城风貌保护“细活”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实现风貌保护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提升古都风貌保护意识和能力,5月30日,东城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门邀请到古建专家马炳坚专题讲解老城整体保护相关政策和胡同及平房院落恢复性修建相关设计、施工规范。


在专题讲座中,古建专家马炳坚老城区风貌保护与修缮进行了系统讲解,深入浅出地对北京胡同院落环境整治和修缮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现象、传统居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点评、讲解。


在会议上,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也对老城保护做出了如下三点强调:



一是要深刻认识老城保护的重要意义。

东城区作为首都“四个中心”特别是“文化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有着全市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最集中的现存胡同四合院,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是东城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意味着东城区必须在老城保护方面承担着更大责任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

要充分结合核心区控规编制工作,主动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


要明确技术标准,落实《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等各项规范。


要建立规划方案公开制度,广泛征集社会意见建议。



三是要高标准、精细化做好老城保护工作。

要全面加强学习,探索新的实施路径。


要提升“修旧如旧”的实施能力。


要发挥专家作用,明确对设计、施工队伍的资质要求。


要强化公众参与,推动共建共享


要加强督查考核,确保保护提升工作相关制度规范执行不走样。


据了解,东城区近期将出台《东城区老城风貌保护与房屋修缮技术导则》明确老城房屋保护性修缮技术标准。同时,建立施工队伍准入标准。针对老城房屋保护与修缮,明确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要求,加强施工队伍监管,不断充实房屋保护与修缮的专业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


老物件的收集利用也将有标准。通过制定《东城区老城房屋修缮老物件收集利用工作方案》,在保证安全、居民无争议的情况下,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使用拆除下的砖、瓦等老物件材料,留住历史遗存,留住乡愁。对其他有价值的材料加以妥善保存。


强化专家团队把关作用。不断完善东城区街区责任规划师工作实施意见》《东城区街区责任规划师管理办法》等制度,在百街千巷环境整治和平房院落保护性修缮中,与街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密切结合,在设计、施工各环节请专家全程把关,准确把握落实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理念,实现保护古都风貌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统一,打造老胡同的现代生活。


建立规划方案公开制度。街巷整治提升设计方案,由所属街道采取有效形式向社会公示,同时向社会公开设计团队和主设计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不仅如此,东城区还将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适时邀请市民、媒体记者、相关专家、学者参与老城房屋保护修缮设计、施工方案研讨,将社会、媒体对老城修缮工作的关注力量转化为凝聚共识、共治共建的力量,提升大家的共同保护意识。


东城区近期还将开展老城保护项目管理和施工工艺培训,再次向参与老城保护项目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贯彻老城保护项目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确保老城房屋保护性修缮“修旧如旧”。


内容来源:北京东城

文字:郑娜娜 乔斐

摄影:张传东 等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北京的古桥 | 万宁桥:矗立于中轴线上的石拱桥

京城周末 | “六一”儿童节跟小印一同“回归童年”!

准备好了吗?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么过!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