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周末 | 为了这个展览,今夏必须再去一次故宫!
京城周末丨展览活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真切体会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亲身去走一走、看一看。“京城周末”栏目将为大家推荐北京的展览活动、胡同小巷、历史遗迹、文化小店,让大家在闲暇周末,走出房间、走进城市,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感受北京这座城市浓郁的文艺氛围,去了解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快来跟小印一起周末打卡吧!
内容来源:北京晚报
如果说这个夏天的北京有什么绝对不能错过的
我们一定首先会向你推荐
卡地亚与故宫酝酿数年的一项合作成果
有界之外: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三个展厅
800多件极珍贵的藏品
特别的沉浸式体验
相信不仅会刷新你对故宫的认知
展览中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方文化的连结
也绝对会令你惊叹!!
其实这并不是双方的第一次携手。
十年前,“卡地亚珍宝艺术展”就曾在故宫举办。
而后,双方还共同修复了六件故宫收藏的待修复古钟表。
当时,还由李少红导演制作了一部反映双方合作历程的专题纪录片《唤醒时间的技艺》,这一纪录片也会在此次展览的时间技艺展区中播放。
也正是从修复古钟表开始,双方有了再次携手举办展览的念头。在长达数年的准备之后,东西方的艺术灵感与精湛工艺再次在古老的紫禁城中产生了万分精彩的碰撞。
有界之外,相信每个人看到这次展览的名称后,都会产生众多的联想与解读。
如果你去看了这个展览,也许会惊异于在同一历史时期内,东西方的文明、艺术与技艺竟然会产生如此惊人的相似与呼应,如果不看展签,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无法分辨出这件藏品来自于卡地亚还是故宫~
神像自鸣神秘钟
1931年,卡地亚巴黎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这也使得卡地亚与故宫的合作不断突破原有的界限,越发的深入,直至发展为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涵括800多件藏品的规模极大的展览。
而无论是钟表艺术、装饰艺术或造型艺术,本次展览的展品也呈现出跨越时间和技艺的界限,及跨越文化的重塑力和艺术的创造力。
展览于故宫午门的三个展厅呈现,分为灵感中国、风范见证、时间技艺三个单元,走入其中,便仿若重走了一遍中国明代至今的东西方的历史,看过一件件珍宝,相信你会感受到何为目眩神摇。
01
灵感中国
西雁翅楼展厅
1908年,热爱东方文化的路易·卡地亚派出专员于勒·格朗泽前往亚洲考察,他撰写的《旅行日志》和亲身经验影响了卡地亚后来的产品设计方向。
当时,东方趣味深刻影响着西方珠宝设计师的创意风潮,所以我们可以在当时的卡地亚作品中看到众多的中国元素。诸多中国器物在到达西方之后,经过卡地亚设计师的巧思,也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异域审美元素,就在此刻重逢。
逆跳指针鲤鱼时钟
1925年,卡地亚巴黎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Cartier
这件制造于1925年的逆跳指针鲤鱼时钟就是卡地亚的经典代表作。其中玉鲤鱼的部分来自19世纪的中国。海水江崖式造型灵感源于中国龙袍装饰纹样,寓意“江山永固”,而指针的装饰小龙则契合了中国民间祝愿高升的吉祥语“鲤鱼跃龙门”。
中国风格化妆盒
1928年,卡地亚巴黎
Nils Herrmann,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这件创作于1928年的中国风格化妆盒,盒盖上的图案源于路易·卡地亚私人收藏的康熙五彩瓷盘。
五彩仕女婴戏图瓷盘
清康熙,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
本次展览中故宫也选出了院藏的同时期瓷盘,通过对比可见卡地亚对东方意境的完美诠释。
中国风格台式烟盒
1927年,卡地亚巴黎
Nick Welsh,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还有卡地亚1927年经重新设计镶嵌制作而成的中国风格台式烟盒。其顶部瓷嵌片上的粉彩人物图出自中国古典名著《西厢记》终曲“衣锦还乡”的情节。
粉彩人物镂空长方香薰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
卡地亚的中国风格台式烟盒与故宫院藏粉彩人物镂空长方香薰盒描绘的《西厢记》“夫人停婚”的情节,在形制和表现元素上不谋而合。
东方与西方,香薰与烟盒,“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主题,超越了时代和阶层,表达了共同的理想和愿望,两者对话式的呼应也真的令人非常惊喜。
还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卡地亚典藏“天堂鸟”与紫禁城皇家收藏“翔凤纹皇后吉服”组成的“吉祥鸟”主题。天堂鸟与凤凰,它们本就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但在各自文化中都是人们美好愿望的象征。同时,这两件作品还分别代表了西方珠宝艺术和东方织绣艺术的最高水准。天堂鸟与凤凰,当它们在同一个展柜中共同起舞,是不是格外迷人?
02
风范见证
午门正厅
这个展厅堪称此次展览中的最“美”展厅,因为里面全部是 blingbling 的令人挪不开眼的珠宝。乍一走进展厅,就会被一整屏的历史人物投影所震撼,不过多剧透啦,为你亲自去探寻留一点惊喜~
无论是法兰西帝国时期的冠冕,还是清代宫廷服饰中的皇权象征,都是装饰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在权力的顶端体现着个人意志和国家荣耀的传承。
这一展厅中来自故宫的三件展品堪称重中之重:朝珠、乾隆皇帝龙袍、大清嗣天子宝,皆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皇权的代表,与展厅中卡地亚的皇室珠宝交相辉映。
明黄色纳纱彩云金龙十二章皇帝朝服
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
金“大清嗣天子宝”
清崇德,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
东珠朝珠
清咸丰,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
此外,这一展厅对卡地亚自创立之初到“装饰艺术”巅峰的风格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
卡地亚被称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可谓当之无愧。在近代风云诡谲的世界舞台上,卡地亚冠冕和珠宝也承载了见证风范、记录历史的使命。
项链
1947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这条项链来自温莎公爵夫人,20世纪30年代后期,温莎公爵夫人迷恋上了卡地亚,她的很多珠宝都是与卡地亚的艺术总监贞·杜桑女士合作完成的。
印度风格项链
1936年制作,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1963年改款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这条印度风格的项链,堪称卡地亚水果锦囊风格的代表作,曾属于美国胜家缝纫机女继承人之女黛丝·法罗斯,被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杂志誉为“全球最优雅的女人”。这位巴黎社交名媛拥有两大出类拔萃的品质:品味和大胆。也正是这两大品质,为她赢得了时尚先锋的声望,尤其是在1933年到1935年间她担任著名时尚杂志《时尚芭莎》的巴黎撰稿人期间。这款项链最初为印度风格,搭配黑色软绳,在背后固定。后经客人要求进行了重新镶嵌。每颗祖母绿、红宝石和蓝宝石珠都镶有座镶钻石。
项链
1932年,卡地亚伦敦,特别订制
镶嵌143.23克拉枕型切割祖母绿的钻石铂金项链,原属于美国富豪女继承人格兰纳德伯爵夫人。她是美国金融家和慈善家奥格登·米尔斯之女,于1909年嫁给格兰纳德伯爵八世。作为卡地亚伦敦的常客,她尤其钟情于卡柯史尼克冠冕,在1922年到1937年间一共订制了三顶。
逆跳指针鲤鱼时钟
1925年,卡地亚巴黎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Cartier
上面的冠冕就是三顶中的一顶。格兰纳德伯爵夫人在1923年订制。在1937年3月这顶冠冕回到卡地亚伦敦后不久,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玛丽·路易斯公主将其购入,随后特别改款,以钻石替换梨形海蓝宝石和凸圆形蓝宝石。1937年乔治六世国王的加冕典礼上,玛丽·路易斯公主初次佩戴了这顶为参加此次典礼专门购置的冠冕。1953年,年迈的玛丽·路易斯再一次佩戴此冠冕参加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后来,她将这顶冠冕传给教子理查德王子,即格洛斯特公爵。
当然也不能忘记摩纳哥王妃Grace Kelly~她这张佩戴卡地亚冠冕和项链的照片早已成为优雅王室风范的经典。
最近,王妃的外孙女Charlotte Casiraghi公主大婚中佩戴的正是外祖母的这条项链~
而冠冕和那颗祖母绿切割订婚钻戒,则就在这个展览上!
03
时间技艺
东雁翅楼展厅
从十八世纪初开始,中国风格大量运用于西方钟表造型工艺中,卡地亚1922年至1931年生产的13款以中国神话瑞兽、神话人物为主题的系列时钟便是其中的经典代表。
卡地亚不仅在设计上吸收中国文化元素(如龙纹、如意纹、团寿等具有象征性和美好寓意的图案),还在钟表生产中采用中国材料如螺钿漆器,积极重演中国传统技艺如点翠等。这样做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风在当时西方世界的风靡。
带支架座钟
1925年,卡地亚纽约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Cartier
像这个座钟的中心绘龙嵌片出自弗拉迪米尔·马科斯基之手,他是一位长居巴黎的俄罗斯艺术家,以用漆绘和各种石玉来设计东方情调的艺术品见长。
洋金壳画珐琅打簧小怀表
19世纪,瑞士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藏的洋金壳画珐琅打簧小怀表亦具有相似的诠释。
卡地亚在挖掘重演中国点翠工艺过程中,并不拘泥于中国的传统做法,而是利用翠羽的天然色差,采取小块拼接,通过翠羽本身颜色的对比,使作品呈现斑斓之色,极具立体感。
带支架座钟,钟盘是翠鸟羽毛
1925年,卡地亚纽约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中西方思想和审美的冲突在卡地亚的设计中得到化解、交融,从而成为一个时代风格的代表。
而第一位在卡地亚购买腕表的清朝末代王室爱新觉罗·载抡(乾隆的玄孙)也在另一个时代维度下坐实了二者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所抵达的交汇点。
爱新觉罗·载抡
© SZ Photo / Scherl / Bridgeman Images
卡地亚也善于捕捉以往钟表历史中瞬间出现的特殊技术或独特设计,并驱动技术创新,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那些卡地亚钟表中颇为引人注目的神秘钟、滚钟、重力钟,在钟表史上都能找到它们早期的身影。
重力滚钟
约1910年,卡地亚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此次展出的卡地亚重力滚钟,沿着特定角度坡面匀速向下滑动,历时8天,从顶端到达底部,这种钟表没有发条,不用上弦,是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催生出的蓬勃浪漫的技术创新。
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铜滚钟形成精密的对照
铜滚钟
19世纪,法国,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这两件铜镀金狮驮规矩表镜来自于18世纪末的英国,作为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正是前文提到的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合作完成机芯修复的六件钟表文物之二。
怎么样?
看了这一大波珍品之后,
有没有很心动?
这个展览真的非常值得一去!
而且因为800多件展品的超大规模,所以一次看下来,爆炸式的连续冲击之下,很难完全消化它们的美,所以大家可以去二刷三刷哦!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了解更多精彩
展览展期两个月,将在7月31日结束,要去的话可要抓紧时间哟。只需持故宫博物院门票即可免费参观。
展览日期:6月1日至7月31日
展览时间:08:30-17:00,周一闭馆
展览票价:门票60元
展览地址:故宫博物院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京城周末 | 北京消夏好去处
京城周末 | 6月文化展览活动推荐
京城周末 | 端午圆明园,一起去看龙舟!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