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周末 | “回归之路”中国年度重磅大展不容错过!
京城周末丨展览活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真切体会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亲身去走一走、看一看。“京城周末”栏目将为大家推荐北京的展览活动、胡同小巷、历史遗迹、文化小店,让大家在闲暇周末,走出房间、走进城市,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感受北京这座城市浓郁的文艺氛围,去了解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快来跟小印一起周末打卡吧!
三个单元
25个回归故事
600余件文物参展
回望70年
流失文物的回家路
这是一条回归之路
这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梦圆之路
回归之路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展期:2019/9/17 - 2019/11/17
(展期以官网最新信息为准)
地点:北2、3展厅
票价:免费
特别提醒
国博于9月21日至10月2日,暂停对社会开放
100多年前,清王朝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彼时大量珍贵文物惨遭劫掠、倒卖、走私,如游子飘零、流散他乡。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探索文物回归可行路径,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部分展出文物 | ||
时代 | 名称 | 收藏单位 |
商 | 青铜皿方罍(léi) | 湖南省博物馆 |
西周 | 青铜义方彝(yí) | 山西博物院 |
西周 | 青铜虎鎣(yíng) | 国家博物馆 |
战国 | 郢(yǐng)爰(yuán)金块 | 国家博物馆 |
晋 | 王珣《伯远帖》卷 | 故宫博物院 |
北魏 | 高树龛佛首 | 龙门石窟研究院 |
北朝 | 蝉冠菩萨石立像 | 山东博物馆 |
唐 | 看经寺罗汉像 | 龙门石窟研究院 |
唐 | 韩滉《五牛图》卷 | 故宫博物院 |
唐 | 邓峪石塔塔身 | 山西博物院 |
唐 | 《裴公墓志》 | 国家博物馆 |
唐 | 《许君墓志》 | 国家博物馆 |
五代 | 董源《潇湘图》卷 | 故宫博物院 |
五代十国 |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 国家博物馆 |
清 | 天下太平金钱(背满文) | 国家博物馆 |
宋 | 赵佶《祥龙石图》卷 | 故宫博物院 |
明 | 陈洪绶《探梅图》轴 | 上海博物馆 |
明 | 《永乐大典》卷538、539“容”字 | 国家图书馆 |
清 | 金农《观音图》轴 | 上海博物馆 |
清 | 吴昌硕《四季花卉图》屏 | 上海博物馆 |
清 | 宝云阁铜窗 |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 |
温馨提示:为确保珍贵书画展品安全,《中秋帖》与《韩熙载夜宴图》展期内为复制品展出,《五牛图》与《伯远帖》9月17日-10月16日为原件展出,《潇湘图》与《祥龙石图》10月17日-11月17日为原件展出。请大家合理安排行程,感谢大家支持理解。 |
本次展览精心策划的三个单元全景展示了70年来回归文物 600多件套,涵盖了陶器、青铜器、典籍、书画等诸多品类,《伯远帖》《永乐大典》等珍稀文物均为国之瑰宝。
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425件,包括圆明园青铜虎鎣、鼠首、兔首等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珍贵文物和意大利返还文物。展览文物年代跨度之久、品类之全、价值之重、参与单位之众,均为过去所少有。
局部细节更是精美
(可滑动查看)
每一件回来的文物
都值得我们珍之宝之
每一个单元
每一个回归故事
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展览三个单元
- 序·圆明梦归 -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万园之园付之一炬,礼器、典籍、雕塑、壁画……大量文物由于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而漂泊异乡。
中国政府始终以坚定的决心推进文物回归,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圆明园兽首从星散到重聚,辗转走过的,正是一条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
圆明园兔首铜像
圆明园鼠首铜像
圆明园猪首铜像
- 第一单元-
革故鼎新 昔往今归
(1949-1978)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迅速扭转了鸦片战争以来珍贵文物大量流失的局面。
在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指挥下,“香港秘密抢救文物小组”筹谋港岛,成功抢救大批珍贵文物,中秋伯远、潇湘五牛、熙载祥龙、陈氏珍泉,国之重器重回祖国怀抱。新中国对文化遗产的自重,赢得了苏联、民主德国等国家的尊重,《永乐大典》、义和团旗帜等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外国政府最早返还的重要文物。
大明通行宝钞壹贯
《永乐大典》卷5248、5249“辽”字
韩滉《五牛图》卷
- 第二单元 -
多措并举 殊途同归
(1978-2012)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行,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7年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以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好人士捐赠方式回归国内。第一次通过国际司法诉讼追索走私文物,第一次叫停海外市场流失文物拍卖,第一次促使外国博物馆退藏返还被盗文物……,在一次又一次的追索返还实践推动下,流失文物回归渐成趋势。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蝉冠菩萨石立像
看经寺罗汉像
- 第三单元 -
协和万邦 四海归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下,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新进展,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多层次提高的新阶段。在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政府与20余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合作机制,文物返还“中国声音”显著提高,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方案。
流失文物回归成果丰硕,圆明园虎鎣、秦公金饰片、皿方罍器身、曾伯青铜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自欧洲、北美、日本等地重回祖国。
邓峪石塔塔身
鸷鸟形金饰片
青铜皿方罍
展览十大看点
唐 · 韩滉《五牛图》
01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描绘了五头神态、性格、年龄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
(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为原件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复制品展出)
明 · 大明通行宝钞壹贯
02
“大明通行宝钞”是明代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也是世界上迄今票幅面积最大的纸币。其始发行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面额自一百文至一贯,共六种。
03
清 · 金农《观音图》轴
金农为清代“扬州八怪”之首,书画风格高古奇谲。这件《观音图》有一股浓浓的“童真”气息,一如他给自己作品所下“恍如龙门山石刻图像”的批语。
04
五代十国 ·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这两件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原镶嵌于王处直墓甬道左右两侧,武士像在长方形汉白玉上雕刻而成,应是佛教护法神的天王形象。浮雕石刻雕刻细致,线条流畅,精施彩绘,艺术风格上承唐代之余韵,下开宋元之先河,是五代艺术及考古的重要资料。
05
唐 · 邓峪石塔塔身
邓峪石塔雕造于唐开元八年(720年),高约3米,单层楼阁式,自下而上由基座、塔身、塔檐(带平座)、塔刹四部分套合而成。该塔是我国古代纪年佛塔的代表性作品,体现了盛唐造像的鲜明特点,显示出大唐盛世的文化与艺术气魄,对于研究唐代佛教艺术与雕刻艺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06
北朝 · 蝉冠菩萨石立像
这尊菩萨像头戴宝冠,面部丰满,身披璎珞,衣服稍薄而贴体,衣褶密而不厚,整个形体已显轻灵之意,是一尊典型的北朝时期作品。菩萨宝冠上装饰的蝉纹是佛教造像本土化的一个重要例证。
北魏 · 高树龛佛首
07
这件佛首原位于龙门石窟古阳洞,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而且是著名杨大眼大龛上方小型龛中现知唯一存世的一件主尊佛首。该龛左侧“高树造像记”为著名的北魏法书《龙门二十品》之一。
08
西周 · 青铜皿方罍
皿方罍为商代晚期酒器,器盖内铸“皿而全作父己尊彝”铭文,器身内铸“皿作父己尊彝”铭文,器盖造型借鉴商代宫殿和宗庙建筑形制。该罍器型硕大,雄浑庄重,铸造精美,纹饰富丽,为中国青铜器鼎盛发展时期的代表之作,是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物证。
09
西周·青铜虎鎣
“虎鎣”为行“沃盥之礼”所用的水器,顶盖内铸有“自作□鎣”铭文。因器盖、流部有虎形纹饰,故称“虎鎣”。据“虎鎣”相关流传资料和所配器座来看,这件文物应是清代皇室的收藏。现存商周青铜鎣寥寥数件,以虎为装饰主题的鎣仅此一件。
10
春秋 ·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为春秋时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克父所铸,包括鼎、簋、壶、甗、霝、盨等6大类共8件,品类丰富,铸造精致、保存完整,每件青铜器均有铭文,共计330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曾伯克父”器物群为目前考古发现所未见,对于研究春秋时期历史文化、曾国宗法世系以及青铜器断代与铸造工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国运兴则文化兴
文物流失,渐成过去
文物回归,正在进行
本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盛况的一次全面展示和总结,更是70年来祖国不断发展强大的生动写照。
这些文物在国博的北2、北3展厅等你
欢迎前来观看↓↓↓
内容整理自国家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北京的皇城,在哪里?
北京在行动丨南北池子完成提升 再现古街风貌
北京在行动丨百年京张变身9公里铁路遗址公园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