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行动 | 600岁“正阳门”华灯璀璨成热门打卡地!
正阳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是明清两代北京内城的正门,也是老北京城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和箭楼隔街相望。
国庆前夕,历时1个多月的正阳门城楼 、箭楼景观照明提升工程正式竣工,数千盏LED灯点亮了这座已经有600多年的古建筑。
今年整整建成600年的正阳门华灯璀璨,数千盏LED灯把这座古建筑妆点得通体明亮,雄伟壮观。不少游客和市民经过这里时,都会忍不住拍照留影。据了解,此次正阳门城楼和箭楼更换和新安装的灯具,共有5500余套。
由于古建筑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作为首都重点文物,对于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夜景照明的设计手法和灯具本身,都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如何在确保文物安全、不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让古建的夜景照明更清晰、层次感更强?
重新安装了灯具的箭楼仿佛穿上了“新衣”,周身散发出柔光。近看,这些灯外观为深绿色,内部透射着统一的白光。再仔细一看,每个灯之间的间隙并不统一,约为十几厘米。
“灯具采用的都是防水材质。色温大约在2700K,属于暖光源照明。”工作人员表示,正阳门城楼原来使用220伏的传统灯具,现在全部替换成24伏的LED节能灯具,功率更小,既保持在安全电压范围内,而且能总共支持10万个小时照明。
正阳门是一座凝结了数代人才智和匠心的建筑,建成至今经过多次修缮、重建。据悉,10年前,正阳门曾经历过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施工人员坚持“修旧如旧”,不损伤其原来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风貌。
此次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阳门城楼和箭楼的景观照明提升工作从进场施工到竣工,仅用了1个多月,在保证提升效果的同时,尽量降低对游客参观的影响。
5500套灯是如何照亮正阳门建筑的?
据施工方工作人员介绍,脚手架为两米乘一米,正阳门搭的脚手架高度达到了43米,箭楼为35米。与钢管式脚手架相比,此次使用的盘扣式脚手架会更厚、更结实。尤其重要的是,四周的脚手架均不接触古建筑。
“以往那种脚手架,为了承重,要直立上去。而正阳门的城墙是斜坡型的,总共4层。第一层总共4米,从地面悬挑过去,与第二层相连接。往上每层脚手架全部悬挑过去,呈‘F’型,与建筑的本体没有任何接触。”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减小风速对城墙的影响,脚手架外立面还搭了一个钢板网。
现场可以看到,施工人员站在踏板上进行新灯具的安装,换下的旧灯具被堆在一旁。奇妙的是,这些灯与古建也没有任何的接触。这是怎么做到的?
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在古建筑上,灯具不可能像在普通建筑上能得到牢固的螺栓固定,每一片琉璃瓦的四周“围”着灯架,灯具正好“卡”在灯槽里,“这些灯架和灯槽全都是特别定制,从而让灯具和建筑不露痕迹地完美融合。” 每盏灯具看上去仿佛有一个“长脖子”,可以调整投射角度,使用方便,从而适应古建特殊照明的需要。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壮丽70年 | 一起看北京:永不褪色的十大建筑
文遗小百科 | 天坛:坛庙建筑群集大成者
北京在行动 | 天坛圜丘坛四大坛门重聚首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