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壮丽70年 ·一起看北京 | 北京城的9个文化故事

小印 北京印迹 inBeijing 2022-04-01

壮丽70年 | 一起看北京

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北京城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自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70年砥砺奋进,70年天翻地覆,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北京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规划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脉络,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和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原点和灵魂。“壮丽70年 · 一起看北京”栏目,则试图通过首都北京70年,在城市规划、建筑设施、文化复兴方面的历史故事和发展变化,来展现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


传承千年历史,

历经百年沧桑,

一路走来,

古都北京积淀了深厚的文化。

自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70年砥砺奋进,70年天翻地覆,

跟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

北京也延续着作为文化之都的使命。


本文截取了北京70年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

讲述九个不同年代、不同视角的文化故事。


01

开国大典

油画《开国大典》  董希文 / 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直至今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仍在影像中被反复重播。


开国大典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北京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成为新中国的心脏与象征。


02

《东方红》

图片来源:川教社历史课程网


“东方红,太阳升……”歌声渐起,大幕徐徐拉开,一轮红日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


1964年出品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太阳最红的年代。作为建国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歌舞作品,《东方红》以其恢宏壮美的场面,众多的民族表演艺术形式,在新中国文艺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东方红》的筹备、演出,也与北京有着紧密的联系。从1964年8月开始筹备,到1964年9月底在人民大会堂正式上演,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东方红》的成功上演,凝聚着周恩来总理的心血、三千多名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和人民大会堂大工匠们的智慧。而《东方红》的流传程度之广,也为建国后北京乃至全国文艺演出树立了里程碑般的意义。


03

第一届北京马拉松


图片来源:中国体育图片


1981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成为经国际田联批准、由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我国首个城市马拉松赛事。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只有86人参加的赛事由此破土而出。这项赛事的成功举办,为国内外体育交流提供了新的窗口,同时也启蒙了大众对全民健身的认识。


如今,高水平的北京马拉松被马拉松爱好者们誉为中国的“国家马拉松”。作为国内第一个城市马拉松,它见证着中国马拉松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中的人对体育赛事热情的日益高涨。


历经30多年的发展,北京马拉松已成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并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选手前来参赛,一年一度的比赛成为国内外马拉松爱好者的盛大节日。


04

北京奥运会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01年7月13日,对于身处北京的不少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时,世界沸腾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奥运一直是我们的梦想和光荣实现的地方,申奥成功就是梦想照进现实的过程。“新北京,新奥运”是北京申奥口号,它的涵意是: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北京,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将以崭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进入新世纪,它将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和各界朋友,共同参与奥运盛会。


经历百年沧桑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举办,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翻开奥林匹克运动的崭新一页。同时,进入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也以全新的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申奥的成功不仅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巨大进步,还同WTO一道,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台发动机,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科技、文化、环保事业的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是我国崛起之路的里程碑。


05

北京国际设计周

图片来源:“北京国际设计周”官网


2009年,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设计大会在北京举办,同期举办了首届的北京国际设计周,以传达能够代表“中国设计”的声音为主旨。


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有将近三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学者,以及企业、组织机构代表共同参与,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设计大会,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对北京乃至中国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如今,北京国际设计周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和推动,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级设计交流活动,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设计周。


北京国际设计周推动了大众对于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让中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概念深入人心。如今,“大设计观”的概念已经逐渐被社会和产业所接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设计,创新发展需要创意设计的介入,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


06

京剧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来源:“北京印迹”官网


2010年11月16日,从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传来好消息,经过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由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作为项目保护单位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又称京戏,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被视为中国国粹。京剧的成功申遗,让国际社会对京剧有了进一步了解,既表明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面的信任与肯定。


借助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契机,北京也举办了一系列促进京剧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的活动,京剧课程进校园、京剧票友段位评授季、大学生京剧知识大赛、京剧传承发展论坛系列活动及精彩的京剧演出唤起了市民对京剧的热爱。申遗工作促进京剧获得更广泛的传承。


07

北京国际电影节

图片来源:“北京国际电影节”官网


2011年4月23日至4月28日,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创办,这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前身。北京国际电影节具有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开放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大型电影主题活动,旨在融汇国内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2012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直到2013年才进行奖项评选,自此,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正式设立。


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盛事之一,而首都北京也以丰富多彩的历史完美契合了在中国举办电影盛事的初衷,逐步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之都。北京国际电影节不仅使中国的电影产业实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推动国际电影制作公司与中国电影的交流合作


08

故宫文创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无论你去没去过故宫,这些年都一定能感受到近年来故宫文创的风生水起。


故宫历史悠久,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与丰富故事,故宫文创正是得益于此,它的来处与归处都是中华传统文化。说起故宫成立文化创意中心要追溯到2008年了,不过它的风格由正统转向活泼,还要往后说了。故宫在2012年以前一直都是靠卖门票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在2012年之后开始做起了艺术衍生品并在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2013年的“朝珠耳机”等一系列产品开始让故宫文创爆红,同年故宫在售商品突破5000种。故宫用文创产品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贴近民众和方便民众。


让故宫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文创自然也不能仅仅是宫墙内的点缀。故宫带动了其它博物馆的文创开发热潮。600岁的紫禁城如今成为了年轻人的弄潮地。


09

中轴线申遗

图片来源:“北京印迹”官网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长约7.8公里的传统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如今,中轴线——这条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北京符号,正在经历历史积淀与时代气息的交融生发,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的契合生长。


2014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对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习总书记特别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在2016年的北京市两会上,“推动中轴线申遗”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年来,北京市主要领导多次调研中轴线的保护和申遗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指出,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历史责任。目前,北京中轴线已经确定了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等14处遗产点,力争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实现申遗目标。


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不仅关系到中轴线本身,更是北京整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北京中轴线既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对其进行保护势在必行。



参考资料

[1]  周一兴. 当代北京大事记[M].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

[2]  北京马拉松为何能成为“国马”[OL]. 新华网,2018-09-16.

[3]  曾辉:十年北京国际设计周,营造北京城市文化生态体系[OL]. 北京印迹微信公众号,2019-10-30.

[4]  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N]. 北京日报,2010-11-17.

[5]  故宫文创这些年有多火[OL]. 环球网,2019-05-28.

[6]  刘美君.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撑起“京城之脊”[OL]. 千龙网,2017-12-21.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70年北京城的成长记:九个片段,九个建筑,九个故事

壮丽70年 | 一起看北京:永不褪色的十大建筑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