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古桥 | 中轴线上的桥
北京的古桥
历史上北京的桥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别具风采。可以说,北京的古桥是人类建筑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宝藏之一。“北京的古桥”栏目将展现北京古桥的历史与文化,并向公众介绍北京古桥保护的工作进展与成果,从而唤起更多人对北京古桥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中轴线是 “北京的脊梁”,贯穿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上的桥也堪称城市文脉之瑰宝。
在长达7.8公里的北京城市中轴线上,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共绵延有永定门桥、天桥、正阳桥、金水桥、内金水桥、神武桥、万宁桥七座古桥,它们共同串起了北京城悠久的历史。
01
永定门桥
清朝时为永定门外护城河上的吊桥。清末,永定门内大街改建为碎石子路,该吊桥遂改建为单孔石桥,桥面以长条石横铺砌。1957年被拆除。因城市发展的需要,现在是南二环的盖板桥。
02
天 桥
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清皇帝祭天时专用的“礼仪桥”。此桥为汉白玉单孔石拱桥,雕刻精美、雄伟壮观。1929年(民国十八年)为通电车将桥面铲平,尚留栏杆。1934年在拓宽马路时全部废圮,2013年于原址南移重建。
03
正阳桥
始建于1439年(明正统四年),是正阳门箭楼前护城河上的三座石拱桥。中桥直对箭楼门洞,专供皇帝使用。京城九座城门中,仅正阳门前有三座桥。清末,桥下河道填平后,只残留两排护栏,20世纪50年代彻底拆除。
04
天安门与外金水桥
金水桥在天安门前,由五座桥一字横列。金水桥从正面看,每座桥上飞云蟠龙望柱成八字展开,有凤凰展翅之美;从天安门上俯瞰,五座桥之间的四个空间,恰似航行的四条大船。整体造型巍峨壮观,气势恢宏,是紫禁城整体建筑的点睛之笔。
05
内金水桥
内金水桥位于紫禁城午门内广场南部的金水河上,五座桥弧线排列,为紫禁城内最大的一组汉白玉石桥。五座桥从中间向两侧规模尺寸呈递减形式,体现桥的等级差别。
06
神武门桥
始建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位于紫禁城北的神武门外,是通水涵洞。神武门,原名玄武门,清朝康熙年间为避康熙帝“玄烨”名讳而改名。因其是一个很小的桥洞,故有“后门有桥不见洞”之说。
07
万宁桥
始建于元1285年,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是元大都、明清北京城起源的重要标志。这是一座比北京城历史还悠久的单孔石拱桥,当时是连接和扼守大运河与积水潭码头的水上交通枢纽。该桥下装有水闸,通过提水放闸,以过舟止水,保证南来粮船直驶大都城内。其独特之处是,两侧燕翅处各有两只石雕镇水兽,生动形象。
塑造中轴线上的桥浮雕
作者 / 于化云
2013年恢复了天桥,它既是历史意义的天桥,在当今更具有公共艺术性质的天桥,因为它已经不单单是满足通行使用的桥,而是城市文脉的弘扬,具有纪念性和欣赏意义,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增加的新的景观。
天桥的复建,在桥下建设了人行过街通道,在通道的北墙上拟建设关于中轴线桥文化的壁画。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共有七组桥,七组桥的桥身数量是不同的,从南边的永定门桥到北边的万宁桥,桥身数量是“1135511”。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两头数字小,中间数字大,最外边的桥都是单跨桥,那当然有安全防范的需要了。
1.中轴线上的桥
南中轴线外城有两座桥,永定门桥和天桥,永定门桥是中轴线上的最南边的桥。
首先要说说天桥。据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永定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曰天桥。”这座桥是供天子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的,故称之为天桥。天桥,在历史上是一座北京中轴线上南北方向的“锣锅桥”,桥下的河道是东西向的龙须沟。
永定门桥没有更多的历史记载,从老照片模糊的影像看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平展的桥。由于拆城墙,修二环路,历史的踪迹已经全无。永定门城楼已经恢复,桥却是满足现代交通需要的新桥。
中轴线内城的前门正阳桥是单跨三道桥,在五牌楼的北端,正阳门的南端。中间道是御道,御道的两侧是汉白玉的桥栏板,自然把单跨桥分割成了三道桥,每根柱头上有小狮子,桥的两端有坐狮护桥,比较讲究。
天安门和太和门南面的桥都叫金水桥,天安门前面的叫外金水桥,太和门前面的叫内金水桥。天安门和太和门遵照“天子之门五”的都城制度,五个门洞对应五座桥,“五”是“天数”的中位数,在易卦中代表最尊贵的位置。外金水桥在天安门、太庙、中山公园前,共7座桥,其中天安门前是5座桥。桥栏雕琢精美,与古朴的华表和雄伟的石狮构成天安门前巍峨壮丽的景色。内金水桥在太和门前广场,弓型人工河道,共5座桥。内金水河曲曲弯弯,全长达两千多米,造型秀美,同雄伟壮观的午门城楼和金碧辉煌的太和殿相映衬,引人入胜。
皇城后门,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建成,明称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重修时 ,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是单跨桥,简单朴素,桥下只有一个桥涵。
北中轴线上最北边的是万宁桥,又称后门桥、地安桥,是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北中轴线上的一座桥。因桥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为皇城的后门,因此称为后门桥。原为木桥,元代改为石拱桥,名万宁桥。元代石桥跨在什刹海入玉河口处,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长10余米,宽近10米,桥面用块石铺砌,中间微拱。桥的两侧建有汉白玉石护栏,雕有莲花宝瓶等图案。万宁侨东西石拱券上方各有一石雕螭状吸水兽。桥两侧石砌护岸,四边各有一只鹿角分水兽,趴在岸沿边对视着桥孔。头顶有一对鹿角,瘪嘴翘鼻圆眼,四爪张开抓在花球上,浑身是大片鳞甲,一条粗壮的尾巴。四只分水兽的姿态不一样,桥东的两只爬在岸沿上,头伸出岸沿边,形成伏岸望水的姿势,因在下水方,有通过桥孔望水势的寓意;桥西的两只分水兽,是将头外伸,两只有吸盘的爪抓着垂直的岸边墙面,身体的一侧挂在岸沿外,大有了解水势,保一方水运平安之意。
2.桥浮雕的设计内容
现有环境和布局安排。地下通道东西走向,高2.5米,宽9米,北墙比较完整,总长77米。墙面是横向空间,面积是局限的,不能遵从自然轴线从南向北纵向构图。因此,采用一座桥一幅画面,7座桥7个画面,从左向右横向组合,类似于装饰性的构图,每座桥配以最主要的建筑物或民间生活景致。
通道的北墙安排中轴线上的桥浮雕,高温彩釉工艺。南墙安排中轴线的地图,突出标注中轴线上的桥和《北京老照片》以及《天桥史话》。东墙安排先农坛图标,阴刻;西墙安排天坛图标,阳刻。
中轴线上的桥浮雕内容。七座桥从西向东布置。永定桥与永定门城楼为主构图,辅助运输的骆驼等。天桥和两个阙是画面的中心,辅助有代表性的杂耍项目。前门是单跨的三道桥,中间的御道栏板为汉白玉,配有狮子。外金水桥在天安门南面,七跨桥,与天安门城门对应的是五座桥,另外两座桥对应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内金水河在太和门广场,五座桥曲折优美。出了故宫北门是神武门桥,相邻景山,依山傍水。万宁桥的载舟扬帆等图像。
色彩的考虑。总的底色参考北海九龙壁的翠蓝色,即不深暗,又比较稳重,能够把前面的每一幅画面托起来。内城的桥和建筑构图色彩丰富,如天安门、太和门、神武门、地安门,多数桥的规模比较宏大,桥梁造型讲究。天桥造型加上杂耍,色彩也会很丰富。前门正阳桥宽大,与五牌楼和正阳门构成完美的画面。外城的永定门建筑灰色,桥梁简单,有着朴素的色彩。
工艺技术。中轴线的桥浮雕在构图之初就考虑了使用的工艺和材料,因为不同的工艺材料画面构图和技法是不一样的。经过专家研讨,选择了高温彩釉工艺,釉的本义是“(陶器的)光滑的彩色表层”。高温彩釉颜色鲜艳适宜在地下空间,不透水,平滑而有光泽,不易沾污,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釉面还可采用各种装饰以增强制品的艺术效果。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有油状的光泽和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高温釉1300多度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艺术陶瓷在高温焙烧的过程中,看不见,全凭经验,因此又有火中取宝的说法。高温彩釉烧制的每件陶瓷都是孤品、绝品,正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在中轴线上的天桥地下通道的墙壁上,用高温彩釉工艺材料彰显中轴线桥文化的浮雕特别合适。艺术创作是艰苦的劳动,要出精品需要反反复复的切磋和提炼,我们已经反复过多次,我们仍然坚持着组织艺术家的创作,既尊重历史,又要有当代艺术元素,创作还在进行中,我们期待着。
内容来源:北京城市规划学会
壁画设计方案图由中国壁画学会提供
文中照片均来自网络,仅作文化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北京的古桥 | 朝宗桥:北卫京师的硬汉
北京的古桥 | 断虹桥:紫禁城内最精美的古桥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