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年斜街,古韵今生:跟随设计团队一起看北京鼓楼西大街如何新生

吴晨工作室 北京印迹 inBeijing 2022-04-01

探访一处元代码头、漫步两段古迹高墙、体验四个口袋公园、了解多个历史典故......全长1.7公里的始于元代的斜街——北京鼓楼西大街,经过三年多的整理更新,于2020年底精彩亮相。焕然一新的鼓楼西大街散发出别样的魅力,成为北京市民可以自由漫步的林荫大道,可以体验古今的文化休闲区。本期“一起看北京”栏目将带大家跟随项目设计团队——吴晨工作室,一起看北京鼓楼西大街如何新生。



01

— 历史文化 —

北京老城最长斜街,积淀八百年文化

鼓楼西大街,位于北京市什刹海北岸,原名斜街,是北京老城内唯一一条人为规划的斜街,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几百年来,它的走向、宽度基本没有变,是元大都街道的重要历史遗存。

元代斜街景象

(清)《乾隆京城全图》中的鼓楼西大街


元代大都营建之初,刘秉忠奉忽必烈之命规划设计元大都,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理念规划都城。横平竖直的街巷恰好在此遇到积水潭(今什刹海)刘秉忠就势取斜,遂在积水潭至鼓楼之间规划了这条斜街。


元代通惠河建成之后,积水潭成为重要的漕运码头,大米、茶等源源而至,附近商栈林立,斜街一度成为大都最繁华的“斜街市”。《大都赋》中所描绘“扬波之橹,多于东明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即积水潭之忙碌盛景。

鼓楼西大街沿线重点文物示意


街道周边文物古迹众多,有醇亲王府、广化寺、关岳庙、寿明寺、瑞应寺等。街道两侧保留大量古槐,绿树成荫,景观环境古朴优美。街道周边建筑以传统四合院为主,集中体现北京老城的城市风貌特色。


经过岁月更迭,随着湖面变小、水系变迁、水退人进,斜街两侧渐渐盖满了平房院。违建、拥堵、乱停车等问题正侵蚀着老街的风韵,低端小门店充斥街面、道路慢行空间布局杂乱不合理、中小型强弱电箱安装混乱、沿街标志标识分布杂乱,绿化景观不足、文化遗迹缺乏保护、机动车违章停车严重、非机动车停车不规范、附属设施杂乱陈旧等问题共存。街道不但拥堵,交通秩序也显混乱,已难看出老城古街的原貌。

鼓楼西大街区位图

鼓楼西大街现状问题分析


02

— 复兴契机 —

从街巷整理到城市复兴

早在1984年,吴良镛先生在中国首次提出“有机更新”理论,他主张城市建设应该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在对菊儿胡同的改造中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达成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的社会共识。


四十年后,2017年吴晨团队受西城区委托编制了“鼓楼西大街三年复兴计划”,从空间形态、环境生态、经济业态、文化活态四个层面进行街区总体提升,以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与人文街区为目标, 促进老城复兴。这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批复后西城区首个重点推进完成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经过三年的整治提升,“鼓楼西大街三年复兴计划”已于2020年底精彩亮相——通过“微修缮、微更新”,这条北京最老斜街全街变新颜。整体亮相的鼓楼西大街,也是在西城区组织下吴晨工作室团队老城复兴理念持续实践的重要项目之一。


鼓楼西大街鸟瞰效果图


在西城区推动的“鼓楼西大街三年复兴计划“实践中,设计团队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与属地政府共同持续性地推进探索与创新。 


1

编制了街区整理与复兴三年计划

本次街区整理与复兴计划,采取“远近结合,以点带动,以区发展,整体提升,分布实施”的工作策略,全面统筹街区各项工作,制定明确的三年实施计划。在三年内完成街区总体提升、历史文脉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实现鼓楼西大街街区的全面复兴。


2

设置了对外开放复兴展示中心

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在实施之初,便在小八道湾胡同9号设置复兴展示中心对外开放,展示中心建筑面积约40平米。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向本地居民及全社会展示本次复兴计划工作内容及特色,设置居民意见簿,充分采集居民意见,定期汇总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吸取居民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公众参与,共建共享。


3

提出了“稳静街区”公共空间提升理念

综合考虑街道整体问题,以公共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为方向,营造承载古都韵味和历史文化、环境优美、舒适安全、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林荫大道。落实北京市新总规及核心区控规的要求,让什刹海地区 “静下来、慢下来”,实现“更安全、更人性、更健康、更智慧”、可持续的“稳静街区”。


“稳静街区”的实现,还路于民,为居民提供了出行顺畅、交通安全、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高品质街区空间,为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彰显老城空间秩序助力。


4

核心区控规批复后完成更新亮相的历史街区

这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批复后,西城区重点推进完成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将有效助力中轴申遗保护。“精准规划、精心治理、精研施策、精尖设计、精细修缮、精气生活、精智管理、精彩文化”,鼓楼西大街按照“保”字当头的原则,通过“微修缮、微更新”,实现有机更新,形成独有的景观结构,这条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北京最老斜街全街变“新颜”,可谓“千年斜街,古韵新生;棠影健步,槐荫悦骑;寻巷入海,闻鼓听钟;远客近邻,童叟共融;赏门访院,探史览胜;家和业兴,首善千秋”。


03

— 复兴规划 —

打造高品质的文化休闲区

在城市复兴的宏观视角下,规划从“空间形态、环境生态、经济业态、文化活态”四个层面入手,开展了立面整治、公共空间提升等多项街区整理提升工作,在保护老街历史文化的同时,打造高品质的文化休闲区,并改善人民出行体验。

鼓楼西大街文化休闲空间

鼓楼西大街64-70号广化寺院墙

鼓楼西大街东口


04

— 立面提升 —

传统风貌为基调,多元风貌共存

风貌恢复为原则的立面提升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恢复到古代,以清一色的仿古建筑为目标,而是以传统风貌为基调, 结合现状和历史发展脉络,合理认识各时代的印记,展现出从明清、民国,至现代、当代的不同风格,形成和而不的街区风格,体现出街区上百年来的变迁。对违建、开墙打洞的治理与立面整治同期开展。对拆违后的房屋,精心开展城市设计,进行立面提升。


鼓楼西大街整体以居住功能为主,沿街房屋的立面提升工作,以“一户一策”的方式实施渐进式改造。也就是说,每一户的改造提升形式都有可能是不同的,在依据旧城肌理、协调统一的原则下,展示出来的建筑型制,会展现出从明清、民国,以至现代、当代不同的风格,也显示出北京城市千年来的发展变化。在整理与复兴过程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拆掉再修复,而是谈妥一户修复一户。立面提升实施过程中密切配合古建修缮施工队伍,在提升改造中,按照老城房屋保护和修缮技术导则,严格把控施工工艺和材料做法,修旧如旧。

鼓楼西大街立面修缮控制导则图示

“一户一策”鼓楼西大街立面修缮效果图长卷

鼓楼西大街43号更新前后对比(左为更新前,右为更新后)

鼓楼西大街82号更新前后对比(左为更新前,右为更新后)

鸦儿胡同25号更新前后对比(左为更新前,右为更新后)


05

— 稳静街区 —

提升公共空间,打造历史文保林荫路

基于长期的老城复兴实践,吴晨工作室团队在“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中,创新提出“稳静街区”,落实北京核心控规要求,并与西城区道路林荫计划相结合,成为西城区首条落地的“历史文保林荫路”。“稳静街区”以公共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为方向,营造承载古都韵味和历史文化、环境优美、舒适安全、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林荫大道。关注点由“交通功能”向“城市街区复合功能”转变,保障街道安全性和可达性,促进慢行系统与城市景观和功能有机融合。项目通过8大项、22小项全面实现稳静街区提升,达到“街道有活力、交通有效率、空间有魅力”的目标。


“稳静街区”之公共空间

——慢行优先,还路于民

步行空间断面示意图

鼓楼西大街67号步行空间更新前后对比

(左为更新前,右为更新后)

鼓楼西大街64号步行空间更新前后对比

(左为更新前,右为更新后)

鼓楼西大街35号步行空间更新前后对比

(左为更新前,右为更新后)

鼓楼西大街62号步行空间更新前后对比

(左为更新前,右为更新后)

鼓楼西大街公共空间更新后


 “稳静街区”之园林景观——

“打卡鼓西、漫步斜街”情景体验故事线

环境景观通过“古街古槐,京韵京味”的设计立意,在鼓西大街串起一条“打卡鼓西、漫步斜街”的情景体验故事线。依据景观故事线,融入有节奏的景观节点,形成鼓楼西大街独有的景观结构:“探访一处元代码头、漫步两段古迹高墙、体验四个口袋公园,了解多个历史典故。”

鼓楼西大街打卡点位示意图


1

“一处元代码头”:高台故址

元代大都营建之初,鼓楼西大街是顺着水域的走势规划的一条斜街,紧挨积水潭,曾是繁华的沿河集市。鼓楼西大街的西侧为货运港口,设有滨水码头。经过岁月更迭,随着湖面变小、水系变迁,水退人进,斜街两侧渐渐盖满了平房院。留下的码头逐渐形成高台阶,这个高台阶也是这条街保留下来的独特历史景观。


现状元代码头属于文物遗迹,目前存在遗迹破损严重,缺乏风貌整治。部分慢行空间不足,影响行人通行。停车电箱等占路,影响美观的同时,对行人通行影响较大。


景观提升要处理好“保护遗迹风貌、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出行便捷”的关系:代表历史特征的高台维持现状,用老砖整修,体现出了对历史的尊重;局部对人行有影响的高台后退,上层为居民动线生活区,下层为路人行动线,两侧设有无障碍坡道。同时将高台里凸外进的现状边缘拉齐,结合现状大树整合绿地空间形成绿色街景。

鼓楼西大街元代码头遗迹更新前(左为更新前,右为更新后)


2

“两段古迹高墙”: 墉墙疏影、红墙映翠

墉墙疏影:

醇亲王府北墙外人行空间长约320米,外墙为青砖灰瓦,墙身为灰色,整体古朴素雅。通过树池联通、增加绿化、设置座椅,形成沿着灰墙下,舒适漫步的休闲空间。


红墙映翠:

广化寺北墙外人行空间长约150米,外墙为红墙灰瓦,极具传统古建筑风貌。景观对沿线进行了梳理提升,通过增加绿化和休憩空间,使竹林与红墙相互映衬掩,突出了古迹红墙的历史底蕴。

红墙映翠——鼓楼西大街64-70号广化寺北墙外更新后


3

四个口袋公园

在鼓楼西大街设置了四处口袋公园,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交往、休憩的空间。四处口袋公园分别是:谯楼更鼓、榴花轻语、竹韵暖阳、绿冠悠然。

口袋公园——樵楼更鼓更新后

口袋公园——竹韵暖阳更新后


项目总建筑师:吴晨

设计师团队:吴晨,郑天,段昌莉,刘立强,杨婵,姚明曦,肖静,李文博,袁兴帅,周春雪,管朝阳,王斌,曾铎,刘晓斌,李想,吕玥,丁霓,吕文君,刘刚,孙慧,倪文琦,李战修,梁毅,陈家洛,马腾,马玥,邓金凯,李静,李训智,胡韵萩,王雅萍,乔宇江,李平谱,杨京生,张小海,卢锦,王帅;


注:本文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吴晨工作室、北京市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是规划师丨从技术到艺术——751园区的华丽转身

史家胡同博物馆:承载城市文化的闪亮名片

寻找属于春天里的小确幸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