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长城突出的地位与特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 Author 刘昭祎

北京市长城文化带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永续利用的代表性地区,对北京实现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刘昭袆,将为大家讲讲北京长城资源的突出地位、北京长城文化带的突出价值以及北京长城文化带的保护发展等问题。


01

北京长城资源的突出地位

首先来说北京长城资源的突出地位。北京不仅有很多大家熟知且著名的明代长城点段,比如居庸关、箭扣、慕田峪、古北口、司马台长城,其实北京还有距今1400多年的北齐长城,而北齐长城的存在也标定了北京城市悠久的历史文脉与地位。北京长城资源的价值地位可以通过三个“第一”来表达: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北京长城的著名点段八达岭长城;北京作为全国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八达岭长城也是我国第一批世界遗产长城的核心要素之一;刚刚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中北京长城有八个点段榜上有名。北京长城从保存状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突出性、建造技艺精良和复杂性、长城沿线文化丰富性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中国长城的代表性精华点段。

北京长城分布示意图


02

北京长城文化带的突出价值

再来说说北京长城文化带的突出价值。北京长城一直伴随着北京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变迁而演化,历史上曾担负着承担着拱卫都城安全的军事功能,至明代长城修筑的巅峰时期形成了以长城墙体、敌台、关隘、堡寨、烽火台等共同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北京长城的独特性不仅在于她是值得我们共同保护的文化遗产,还在于以长城为主干的这一带形区域孕育了深刻的人地互动关系,形成了生态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历史的积淀过程中,长城沿线区域逐渐形成了军防文化、革命文化、交通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陵寝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以及聚落文化和非遗文化等“活态遗产”,长城沿线保存至今的百余座长城城堡仍然是长城文化带中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北京长城文化带的保护发展对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凝聚文化魅力和提升文化活力的重要时代价值。

北京长城文化带人文空间示意图


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另一大特点是横贯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区,自然地理空间上我们总结为“两山四水十八沟”,以燕山和太行山两大山脉为基底,长城在两山交汇的关沟沟域设置“一线五关”重点防御;以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和泃河四大自然水系为脉络设置重要防御单元,例如沿河城与永定河、古北口关与潮河、鹿皮关与白河等;长城跨越十八条主要河流沟域设置重要关隘,例如将军关与将军关石河、黑谷关与安达木河、神堂峪关与雁栖河、四海冶与菜食河沟、白羊城与白羊沟等。北京长城沿线地带已演化为首都的一道生态屏障,持续发挥守护北京城所在的“北京湾”小平原地带的重要作用。北京长城与山、水、城紧密相依,相互映衬,相伴相生。我们关心和维护这个特殊的区域,是为了给北京历史文脉的传承与生态的保护提供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继续享有它。

北京长城文化带山水空间示意图


03

北京长城文化带的保护发展

北京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目标的提出其实也体现了北京长城保护和利用理念的创新转变从聚焦长城本体的保护向长城地带的保护发展不断扩展,从注重长城资源的利用不断向长城文化价值的阐发不断延伸,也更加关注长城沿线资源价值关联性的研究和长城文化带整体价值的挖掘。正因如此,北京长城文化带的保护发展目标不仅要保护长城遗产和修复长城生态,还要发挥其传承长城文化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时代意义。特别是当前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强调了在这个历史遗存和生态景观高度聚集的地带形成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特定意义的公共开放空间。


大家会问长城文化带未来到底将建成什么样的区域形态?北京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空间架构确定为“一线五片多点”的整体新格局,同时这一构想也将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建设中有所体现。以长城为一线,穿起五个重点片区和几千个资源点段。特别是五片核心的重点组团(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沿河城),几乎每一片都是中国长城的“明星”,涵盖了当今北京八个“C位”长城点段(明长城将军关段、古北口-金山岭段、五座楼段、慕田峪段、箭扣段、居庸关段、八达岭段、沿字号敌台黄草梁段),未来也将是北京长城开放展示和长城文化阐释的集中片区。

北京市长城文化带空间布局示意图


北京市长城文化带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永续利用的代表性地区,对北京实现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北京长城文化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提出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长城保护员、长城志愿者、各级管理者、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各级各类在校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和团体,积极投入到北京长城沿线的保护与发展中,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维护和参与到北京长城文化带以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中来。


本文作者:刘昭祎,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内容来源: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

本文内容也是作者在北京印迹平台第二届“名城保护·大家谈”活动中的发言再整理。


推荐阅读

持续擦亮古都金名片,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举办第二届“名城保护·大家谈”活动

我是规划师丨什刹海,随时光静静流淌

回归本土性和现代性——外研社办公楼

我们搜集了北京市内225家美术馆,发现它们有这些特点......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印迹 inBeijing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