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是规划师丨让城市静下来,还古都以历史风貌

曾经的什刹海,散发着城市中难得的野趣,体现了依水而居的人类理想居住形态。同时,这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众多,是老北京风貌和人文意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而如今的什刹海,更是成了北京旅游打卡地。商业繁荣带动消费增长的同时,一切也在安宁静谧中发生悄然改变。


3月23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我是规划师》第九集《你想静静吗?什刹海》播出,讲述了由政府牵头,经多方努力还什刹海一个清净的故事。节目引发了相关人士的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他们有关注什刹海地区的专业规划人、有酒吧街的从业者、有在什刹海地区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也有各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感受一下重归宁静、安得淡雅的什刹海吧!



01

提升环湖人居环境,复兴老城街区活力


我是2016年底来的北京,记得那时候刚来,趁晚上得空和朋友相约喝酒聊天。听闻什刹海酒吧街很有名,于是慕名而去,想象的是海边小酌、闹市中可寻得一丝清净,可曾想,到了之后,却被觥筹交错、霓虹炫目挡住了脚步,吵得甚是心烦,最后扫兴而归。之后我以规划师的身份,开始从事老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相关工作,在了解了什刹海地区的历史和传统的老北京生活之后,更是觉得什刹海“提海就是酒”的氛围,着实不是老北京的味道。


这集的《你想静静吗?什刹海》,主要讲述了如何让什刹海“静”下来这件事儿,这可以说是近年来,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实践中的典范之一。自新总规之后,什刹海地区通过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加大拆除违建、清退违规经营等行动力度,让什刹海回归了“老胡同·静生活”。此外,还以“环湖于民”为目标,逐步打通了环湖步道,实现了前、后、西海6公里临水步道全线贯通,串联起什刹海周边的公园绿地、文物古迹、休闲设施和特色驿站,让地区有了“空儿”、让老北京重拾了旧时记忆,也让游人在行进中感受和体验了什刹海真正的韵味。


什刹海的“环湖于民”充分体现了近年来规划师们对于街区保护的思考和实践。历史文化街区是活态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开展遗产保护工作的目的不仅是留下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人能感受到历史之积淀、古今之异同。所以,在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一方面我们关注古建筑、老房子的保护修缮,重塑历史的风貌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也强调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要选择适宜的功能,注重环境改善和文化传承,这样才能更好地承载市民生活和传统文化。

2015年什刹海地区整治前

图片来源:搜狐网

2018年什刹海地区夜景


胡同、四合院,更多展现的是老北京的居住文化,虽然为了加强文化体验、提升街区活力,我们需要适当引入适宜的公共功能,但需要把握一个“度”。我认为在保护利用的过程中,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还是需要让文化遗产回归本源,让街区整体的氛围与其历史特征相匹配。这样才能让人们在感叹传统工艺之精巧的同时,也能体验真正的文化精华。具有文化内涵的保护更新,才能让文化成为地区复兴的内核,不断提升老城的文化活力与魅力。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首都功能规划研究所,工程师

石闻


什刹海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内面积最大的开放性水面,这里传承千年都城的历史文脉,展示中国特色的人居空间,汇聚丰富多元的文化要素,展现不同时期的京味生活,是兼具文化景观、商业活力、传统生活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最受百姓欢迎的老城文化休闲地之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几代师生长期持续性的参与该地区的保护规划研究和实践工作,我们认为什刹海的保护发展历经了价值认知、整体保护、重点整治、保护修缮、试点先行、机制探索等过程,下一步应进一步持续推进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传统风貌的整体保护、社会生活的改善延续。以环湖滨水公共空间为核心,以文化探访路体系为抓手,继续做好街坊胡同院落内部的综合环境品质的提升,通过背街小巷和小微空间整治、申请式退租与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生活服务与市政基础设施增补、物管会与居民自治机制构建等方式,切实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实现地区全面保护复兴。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责任规划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高级规划师

 王晓婷

图片来源:搜狐网 绿色西城


02

商业合理发展,居民诗意栖居


北京老城承载了860多年的帝都气象,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大气而深沉的。而老城中的水系,则是这一抹灵动所在。什刹海作为老城内最大的一处对市民开放的水域,承载了很多人的回忆和乡愁。


曾经一段时间,什刹海周边喧嚣鼎沸,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困扰。经过综合整治,环境品质提升,什刹海周边静下来,步道串起来,生态好起来,得到了居民、游客和商户的认可。整治改造前,什刹海周边的商铺,在以空间大、喇叭响亮的竞争模式下,为争取经营利润,都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违建和喧闹揽客的经验方式。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市区两级政府下大力气进行综合整治,将沿海商铺调整为宁静的、品质享受的良性竞争,形成多方共赢,将魅力还给什刹海。这是规划和城市治理的力量,也是我们作为规划工作者,成就感和自豪感的来源。


——委学习实践班学员

李爽


“给我幸福的故乡永生难忘”--什刹海也是众多生活在其周边的北京人的故乡,近些年商业的快速无序发展确实让这个区域发生了巨变,让原来在此生活的人模糊了儿时的记忆,甚至影响到了周边居民正常的生活。老城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氛围特点,商业经济的发展应该与老城保护和传统生活相协调。近期,通过城市更新和环境治理,什刹海环湖7处堵点全部打通,西海湿地公园建成开放,“三海”6公里环湖步道全面贯通,不光河湖水质得到了改善,生态效益得到更好地发挥,通过对商业店铺的引导管理,让区域静了下来,什刹海更好地实现了与现代城市生活的共生,让城市更宜居,让周边的居民可以更有诗意地栖居。

——委学习实践班学员

龚钊


什刹海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是老北京风貌和人文意蕴最浓厚的地区,同时也是人口密集的旧城居住区,集文、商、旅、居于一体,融合了老北京生活缩影,凝聚了京味文化精髓。过去这里街巷狭窄、市政设施不完善、街边店铺林立、游人如织、交通拥堵,居民生活不方便。伴随着西城区街区更新计划的实施,对什刹海进行保护复兴,让人们重“新”遇见什刹海。通过街巷疏整促,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也让让历史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都得到了良好的传承。特别是改造后西海湿地,更加安静漂亮,成了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漫步在什刹海岸边,传统京韵美景又回来了。


——西城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与什刹海的水共同流淌的是远去的时光,留下的则是人间烟火,醇厚悠然。什刹海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各类古建传承着老北京风貌的同时,更因周围居民的生活印迹,而让人置身其中时多了一分亲切,也更能真切地体会“皇城根下的北京土著”那种洒脱随性,祥和安逸的生活态度。在经济社会急速发展的今天,什刹海陷于过度开发和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之中,而正是周围百姓朴素的愿望心声和规划师的科学布局,帮助什刹海在文化中心和百姓后花园之间找到了平衡,恢复了往昔的宁谧与温情,达到了游客向往、住户满意、交通便利、设施齐备、生态优美的和谐共赢目的。什刹海的规划体现的是历史保护、街区更新、生态保护、百姓需求与未来发展的共同融合,规划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此刻此地的缩影,但更是百姓生活轨迹与其创造出的历史的凝结,城市是人民群众的城市,规划更是人民群众的规划。


——密云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什刹海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丰富,古建众多,是老北京风貌和人文意蕴最浓厚的地区。随着沿湖酒吧业态的兴起,这里劲爆的音乐,闪烁的灯光,喧嚷的人群,与曾经什刹海静谧的氛围不符,什刹海街区同所有历史街区一样,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问题。规划后的什刹海,旧貌换新颜,重获新活力,重现新景气,重塑新魅力。什刹海静下来了,堵点打通了,道路顺畅了,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构建起来了,变得更加宜居了。同时,游客游览体系和交通体系的构建,让路线引导、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利用闲置空间,补齐城市短板。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应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提升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十四五”规划中开新局。


——土地利用中心学习实践小组


什刹海地区的提升是核心区控规实施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从商业密度的降低、文物保护的加强和空间格局优化的点点滴滴,我们看到了政府、规划人与百姓的决心与努力。从什刹海商业业态的提升,我们看到了这是一项有目标、有思路、有方法、有温度的首都规划蓝图的落地工作;从什刹海的环湖游,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努力、规划人的奇思和老百姓的欣喜。把一个安静而充满魅力的什刹海还给老百姓,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一切从增进人民福祉出发,一切为了提升百姓的生活幸福感。这是从实力而来的底气,从工作而来的自信。为首都点赞,为规划人点赞,为百姓点赞。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关丽


03

部门协同发力,什刹海恢复古韵


什刹海街道主任 毕军东

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北京老城区内,既是中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又是承载着大量居民生活的传统居住区,特色鲜明,矛盾突出。为了有效推动地区整体保护和发展、维护商业旅游秩序、回应居民问题需求,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问题导向,创造性推进综合执法中心建设,以“吹哨报到”促进区域化资源统筹,围绕“静下来、慢下来”积极开展景区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下大力气治理违法建设、开墙打洞、光声污染等。下一步,街道将按照中央、北京市和西城区“十四五”规划《建议》,认真贯彻实施核心区详规,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以街区更新为抓手深入解决好地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推进环境整治提升从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为建设环境优雅、业态高端、秩序良好的什刹海贡献更多力量。

北京蓟城山水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高俊宏

北京卫视播出的《我是规划师》第九集《你想静静吗?什刹海》里,什刹海静下来后的变化让人印象深刻,但最深刻的还是那位老规划师的一句“以前是想做做不了”。一座城市,规划从不缺位,缺的往往是将规划付诸行动的实力。北京三十五中迁至新街口地区、杨梅竹斜街腾退、大栅栏观音寺片区申请式退租……近年来,每一次的规划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我们的综合国力必将再上新台阶,有了强大的国力保障,过去那些停留在规划图纸上的创意必将成为现实,让城市更美更和谐。

西城区园林绿化局规划建设科科长  康欣

“我爬上梨树枝,闻那梨花香,摇摇啊洁白的树枝,花雨漫天飞扬”,听着节目中熟悉的旋律,感受着什刹海的美丽与宁静,作为园林绿化工作者,顿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什刹海环湖绿道建设完成,绿地广场、滨水绿廊休闲设施和重要节点用绿道串联,利用环湖滨水步道打造出了亲水宜人、极富老北京传统韵味的环海景观带,再现碧水绕古都的历史风貌。恢复了地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构建了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如今什刹海地区人与自然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织,宁静的西海,开阔的后海,繁华的前海,儿时记忆中的什刹海又回来了,她真的静下来了,慢下来了……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科 汪明泉

什刹海畔因其自然景观丰富、古建众多,是北京文化精华区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繁荣的商业、旅游的打卡破坏了什刹海曾经的安宁静谧,使得安宁自在成为什刹海及其附近居民可望而不可及的诉求。规划师用大数据和深度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构、疏、显、引、补”的发展思路,构建人文与生态相得益彰的整体风貌。后海的垂柳拂岸与居民升腾的烟火气,组成老城与众不同的亲近感。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任海英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单院长以一个规划人的视角展示城市精细规划治理后什刹海的静和美,让我更加深刻体到了一个服务超大城市治理的测绘人的使命担当。作为一个毕业后留北京工作的北京外地人,北京作为第二故乡,她深深的文化底蕴已逐步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老城的保护,老城的管理,要回归自然本身。让人们更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希望给孩子们幸福的故乡,永生难忘。

什刹海居民拍摄


04

社会共治共享,城市和谐宜居


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公司  李战修

什刹海作为老城区内保留完整的历史水系,自古以来就是京城百姓的居住地和公共游览地,所以也一直代表着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生活。但是随着酒吧的兴起,表面的热闹和繁荣,带来了无序的增长,也打乱了原有的自然、朴野、安静的格调。这次的疏解拆违和环湖景观的提升,也代表了这个地区将从过度的商业化,转向了文化、生态、民生等全方面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是一种向更自然、更宁静、更和谐的人居环境的回归,也是体现了老城历史风貌的回归。

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李琰

北京城因水而建,因水而兴。在历朝城市变迁中,影响北京兴盛和发展的众多河流湖泊中,对北京城市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什刹海。什刹海整体山水空间的视觉感受以人的行为活动为基本的前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山体以及城市界面等要素对水面的影响。什刹海水域文化遗产,是反映该流域、地域范围内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遗产类型,是以什刹海水域为核心或者纽带而形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不仅对什刹海地区,甚至对整个北京城都具有文化的统治力和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水文化积淀在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里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形成了其特有的城市水文化遗产。

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学院

晁汐

近些年什刹海地区嘈杂拥挤,因此拆除了所有违规建筑物、联合多部门综合执法整顿周边商家,使什刹海静下来,慢下来,使拥挤、干扰居民生活的问题得以解决,什刹海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城市规划师怀着对古城的热爱,把握每一处规划的历史传承,使古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和谐发展,把握发展的尺度,“浓淡总相宜”

什刹海街道居民 满小新

我是家住护国寺西巷的居民,1956年生人,在什刹海生活了一辈子了。少年时代在什刹海夏天游泳、冬天滑冰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那时候的什刹海非常热闹。时光荏苒,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盛极一时的什刹海人民游泳场早已关闭,但什刹海仍然是北京的繁华之地,每年冬天的什刹海冰场都会有序开放,吸引来很多游客。如今,随着街巷的整治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静下来的什刹海让我仿佛又找回了小时候的那份宁静,让我的孙辈们仍然能够体会到我童年时代的乐趣。

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学院

张首创

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北京的什刹海一直捍卫着她固有的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什刹海历史的叠加,城市规划者在满足主客体的利益诉求中,提出了“构”、“疏”、“显”、“引”、“补”五大规划核心,充分展现了什刹海的魅力。


“浓淡总相宜”,什刹海的宁静是一种传承,一种记忆。海子湖畔,草薰风暖,舒适且安宁。

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来源:本内容及图片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学习实践班、西城分局、密云分局、土地利用中心、市规划院、市测绘院等提供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是规划师丨什刹海,随时光静静流淌

回归本土性和现代性——外研社办公楼

我们搜集了北京市内225家美术馆,发现它们有这些特点......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