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文化探访路『先农坛站』启程!沉浸式读史体验,探访神秘古老坛庙
为了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增强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水平,讲好老城故事,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北京印迹”平台特别开展“文化探访路”系列活动。
通过专家带领公众一起探访城市空间、探索历史文化,以沉浸式、体验式的活动方式,为公众提供历史寻迹、文化探访的特色体验,让公众在漫步城市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文化及其价值意义,提高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5月29日上午,“文化探访路”系列活动第二站:“先农坛——‘揭秘’中轴线上600余年历史的神秘坛庙”探访活动顺利举行!活动邀请到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研究馆员、学术带头人、北京市文物局青年学术评审委员李卫伟老师为大家带队讲解。深入百年古迹,聆听历史声音,体悟京城印迹。
坛庙建筑是都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先农坛作为中轴线上的皇家祭祀坛庙,在历史上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明清两代多位皇帝在此举行祭祀先农及亲耕耤田典礼,时至600余年的今天,主体建筑仍保存较好,是北京皇家祭祀建筑体系中保存完好的一处。
从北京建都史到中轴线的发展史、再到先农坛的历史沿革,李卫伟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大家梳理出整个历史背景的发展脉络。先农坛不仅传达出我国对农业的重视、对粮食的珍视,通过深入探访,更能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农耕文化、中轴线文化以及中国古建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
活动现场
<向右滑动查看>
活动首站来到了太岁殿建筑群,现设有《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常设展。中轴线原始布局的巨大沙盘,中轴线恢弘的格局与先农坛的位置关系尽收眼底!同时其内布有中国各式古代建筑原构件及模型,为古建知识的讲解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中国古建与西方建筑梁架的区别是什么?” “先农坛和天坛的原始框架范围为何设置成上圆下方?”“柱子与柱础是如何连接的?”一系列有趣的、发人思考的问答小互动,让大家不断抱着求知的心态听讲解,带着思考紧跟李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深入了解其中的历史因循。
现场互动
<向右滑动查看>
应参与者的请求,李老师专门增加了馆内藻井的讲解。馆内的藻井为隆福寺藻井,是为了营造天堂或天上的仙境而设。古人建筑构思的智慧与建筑上精巧的布局、精湛的工艺无不让人啧啧称羡。
陈列于北京古建馆内的隆福寺藻井
<向右滑动查看>
循着古代皇帝祭祀的顺序,李老师分别带领大家探访了神厨建筑群、先农神坛、天神地祈坛(目前仅设有地祈坛)。从建筑形制上讲述了中国古建屋顶建筑的等级、样式和作用,介绍了先农坛整体建筑特色以及每一处的设置缘由和历史功用。(PS:神库神厨院内准备祭祀用品,于先农神坛处、天神地祈坛处举行祭祀仪式。)
神厨建筑群内井亭讲解
井亭
地祈坛讲解
答疑解问
<向右滑动查看>
最后一站来到一亩三分地、观耕台与具服殿,这一处是举行皇帝亲耕及籍田典礼的地方,是古代重视农业的体现。“皇帝亲耕为何设置成一亩三分的地?”关于这一问题现场设置了激烈的抢答,参与活动的小朋友的历史知识面令在场的人频频赞叹,频出金句,引得众人欢笑不断。
一亩三分地
观耕台
具服殿
<向右滑动查看>
李老师解答道:“一亩三分地有两种说法,一是皇帝举行亲耕籍田典礼这天,皇帝与三公九卿13人共需要耕种13垄地,而一垄地一般是一分地,故而此处设置一亩三分地;另一种说法是一亩三分的地产出的粮食刚好可以够一个人一年的口粮。而这,也是我国划定耕地红线的原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耕地保护工作作出过重要指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我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都聚焦三农,耕地红线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的底线。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耕地既是农业发展的根基,也是粮食安全的保证。这些话句句铿锵,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听的认真专注。
两个小时的活动不知不觉接近了尾声,李老师为互动获奖人员颁发了小奖品——孔明锁套盒,其他参与人员也通过抽盲盒的形式,抽到了自己喜爱的孔明锁。希望大家通过解锁过程进一步体会中国古建技艺的精妙与工匠精神。
活动颁奖
<向右滑动查看>
北京印迹的活动水准真是一如既往地在线,线路选取精当,组织非常给力!讲解水平高,还注重和观众的互动,真是太感谢啦!
感谢组织的活动,非常专业。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兴趣。
第一次参加北京印迹的活动,组织人员认真负责,各司其职,领队、后勤、摄像摄影一应俱全;线路安排得当,活动主讲大咖级别,讲解内容生动有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水平太高了,比很多成年人的历史文化知识都丰富,期待更多精彩的活动!
活动中不少人带着本子和笔边听边记,小朋友们也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问,许多散客不自觉地被李老师的讲解吸引过来跟随学习,十分让人感动。李老师感慨道:中国古建文化缺乏广泛的普及和传播,看到有这么多人主动参与,还有这么多小朋友也这么感兴趣,非常令人欣慰和高兴!
不读史无以明志,实地探访与互动结合的体验式讲解,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生动的沉浸式读史课。“走近北京印迹,探访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需要我们走近才能更真切地感悟到它的内涵。短暂的活动虽然结束了,只要大家保持对历史文化的那一份热爱,文物也会讲故事,历史文化将会得到传承。
推荐阅读
走近北京印迹,探访历史文化:2021年度“文化探访路”系列活动正式启程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