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胡同的地名,有着这样的文化内涵

北京地名

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是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传承的重要载体。继承和发扬地名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近年来,北京市的地名保护与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栏目旨在向公众更好地普及与展示地名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北京的胡同街巷名称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名称与人文地理名称两大类。自然地理名称如兔儿山、西河沿、臭沟胡同、河槽等,人文地理名称如西长安街、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护国寺、米市胡同、东交民巷等。其中,人文地理比自然地理名称要多很多。众多名称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北京胡同的地名文化。

东交民巷(高希 摄)


北京胡同从得名的形式上看,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借代名称,即借官署衙门、人物住宅、宫坛寺庙、文物古迹、仓场卫所、建筑树木等各种显著标志为名。如槐树胡同、石碑胡同、砖塔胡同、东厂胡同等。其中砖塔胡同位于西城区中部丰盛地区,呈东西走向。元代始称砖塔胡同,因胡同东端南侧有万松老人塔,故得此名。今塔保存完好,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新整修,现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鲁迅于1923年8月2日至1924年5月20日曾寓居砖塔胡同61号院。东厂胡同位于五四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胡同称东厂,是因为明代在此地设特务机构东厂而得名。东厂始设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太监提督之,使刺外事,与锦衣卫相表里。清代属镶白旗,称东厂胡同。清末军机大臣荣禄府第在胡同内路北。胡同东口路北有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住宅,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所在地。

砖塔胡同(高希 摄)


第二类:象形名称,即根据河流水系、地形地貌以及街巷胡同的走向等某些形状特征对街巷胡同命名。如南河沿、九道弯(弓字胡同)、门框胡同、月牙胡同等。其中门框胡同位于大栅栏街道办事处辖域东北部,南北走向。清代时称门框胡同,巷名沿用至今。巷内有一个石砌的过街门楼,下面有石门框,因此得名。这条胡同是京城著名的小吃胡同,最有名的是刘家老铺复顺斋,开设于清康熙年间,专卖酱牛肉,用多年的老汤煮制,肉香味醇,远近闻名。除酱牛肉外,这里的小吃还有褡裢火烧、炸三角、卤煮小肠、炸年糕等。胡同虽然很窄小,但是因为胡同内充满了名手制作的小吃摊铺,所以吸引了各阶层食客的光顾。

弓字胡同(高希 摄)


第三类:表意名称,这类街巷胡同的名称主要是表达人们的某种心愿或意愿,以体现人们期盼吉祥、平安或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如什锦花园、飞虹桥、太平街、百花深处等。什锦花园胡同位于东四北大街西侧,呈东西走向。明代时,因成国公朱能在此建有私家园林“适景园”而得名,清乾隆时称“石景花园”,宣统时称“什锦花园”,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什锦花园胡同”。胡同内21号院为当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国学大师启功的故居。此宅原为启功曾祖溥良的宅第,溥良是雍正皇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之后。启功出生于此,并在此生活了10年。1923年,溥良病故。不久,10岁的启功随着他的祖父、母亲和姑姑搬出了什锦花园胡同,搬到了安定门内方家胡同。


在上述三类街巷胡同名称中,第一类所占比例最大,应在全部街巷名称的50%以上,第三类则最少。

胡同见证了北京几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它无时无刻都在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昨日的历史。也许当我们踏进胡同的那一刻,想要寻找逝去多年的记忆时,殊不知就在那一个个地名的背后,就包含着一段段令人难忘的往事。历经百年,一路走来,这些名字就像一颗颗珍珠,历经岁月风霜,依旧莹润夺目,串联成这座城市永恒的记忆。

琉璃厂文化街(黄一曼 摄)



资料来源:

《北京胡同志》 

《北京地方志 风物图志丛书—王府》

《北京名人故居—东城卷》


内容来源:北京市方志馆 

作者:章亦民

文章仅代表作家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印迹”平台立场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京城古迹丨良乡昊天塔:从法相宝塔到烽火瞭台

“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汇编集(2013年—2022年)》发布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