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秋分 | 北京最美的时节,有哪些事情值得期待?

京城文化漫步

在北京这座历史深厚的城市里,每一个院落都有很多故事,每一处历史文化街区都是一本关于城市的书,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也自然而然地渗透进文艺作品中。“京城文化漫步”栏目专注于发掘书·影·音中的北京印迹,带领大家寻访北京文化故事的发生地。有空的时候,不妨带上这张“文化地图”,以文艺的角度漫游北京的大街小巷,在现实场景中体验一场跨时空的旅行,感受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脉络。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暑气消散,秋风渐起。

天高云淡,秋意渐浓。

随着秋分的到来,

北京也迎来了最美好宜人的时节。

 

北京的秋天为历代名家所称颂。

秋分之时,

老北京有哪些习俗?

进入秋分之后,

北京又有哪些美景值得期待?

 

跟随名家笔下的文字

一起来看看吧!



秋祭月




秋天的月,无论是瘦弱的,还是丰满的,总是最明亮的……

俯瞰北京古城的色彩。紫禁城的红墙、金色的琉璃瓦、深红的廊柱、墨绿的古柏、汉白玉的雕栏……

这些色彩,总是异常分明。

——鲁迅《北京的秋天》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买瓜果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象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老舍《北平之秋》


秋分是收获的时节。瓜果飘香,稻谷归仓,处处是热闹的丰收景象。买瓜果、吃瓜果,当然是秋分时节里一件应景的事情!老城街边的水果摊上,各色瓜果摆放,五彩斑斓的颜色看起来像是一幅艺术画,为秋日更添一抹亮色。



吃糖炒栗子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林海音《秋的气味》


秋分前后,糖炒栗子成了街头小食的主角。铲子在铁锅里翻炒发出“刺啦刺啦”的响声,小贩的吆喝声伴随着诱人的板栗香气,这大概就是童年记忆里秋天最动人的模样了。



赏红叶




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山头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

——杨朔《香山红叶》


秋分开启了深秋的大门。此刻的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内敛,树木枝叶由黄入红,随风飘落,正是赏红叶的好时节。香山是经典的赏红叶之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蟒山公园、北宫森林公园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赏菊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北京的秋天清爽舒服,招人喜爱。菊花怒放,为这个城市最美好的季节再加一抹油彩。史铁生在秋日例行的赏菊活动中,融入了对母亲的思念。秋天,适于怀想与感悟。



秋游赏秋色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秋深的日子,经过金鳌玉蝀桥,看看北海的宫殿,半隐半显在苍绿的古树中。那北海的琼岛,簇拥了古槐和古柏,其中的黄色琉璃瓦,被偏西的太阳斜照着,闪出一道金光。印度式的白塔,伸入半空,四周围了杈枒的老树干,像怒龙伸爪。这就有千百成群的乌鸦,掠过故宫,掠过湖水,掠过树林,纷纷飞到这琼岛的老树上来。

——张恨水《听鸦叹夕阳》


秋天的北京有着枫叶的红色和银杏的黄色,在两种颜色的交织下京城变得更加漂亮。在这个层林尽染的季节里,北京人再也在家里窝不住了,纷纷走到公园踏秋赏秋。


老舍说:“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北平的秋天没有一样不令你满意的。”


您对于北京的秋天,是否有同样的喜爱呢?


本内容由北京印迹平台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文化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解读《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把传承北京城市历史文脉的中轴线保护好

北京中轴线现存古树名木7000余株

总体规划实施5年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这些阶段进展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