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李敖笔下的那座建筑说起.......

叶洋 CA当代建筑 2021-01-25

在霍金离开四天之后

我们又听到了知名作家李敖过世的消息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男,字敖之,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国学大师,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台湾作家,历史学家,诗人。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李敖著有100多本著作,前后共有九十六本被禁,创下历史记录,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册,凡3000万字。2005年9月访问大陆,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发表了名为“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讲。

李敖的书当中,有一本和一座建筑有关

叫做《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以具象的、至今屹立的古庙为纵线,以抽象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为横剖,内容丰富自是罕见的。 这是一部有着深刻隐喻意味的思想小说 ,它以“详人所略 ,略人所详”的独特叙述方式诗意地再现了中国近代最黑暗时期一批文化思想巨人寻找救国之路的心灵历程。借改革时代人物之口讲述他对善与伪善,死事与死君等问题的看法,代表了近百年来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的最深刻境界。

       据李敖考证,著名变法维新人物谭嗣同,在刑前,也曾到法源寺一游。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历史,如今也被历史的时光隧道锁闭。不变的,只是黄昏中飞起飞落的群鸦,以及荡涤心灵的暮鼓晨钟。

       千年的古寺,千年的见证,千年的宁静 。

       2000年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使法源寺名声大躁,引来无数佛教信众以及寻幽探古的游客。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在法源寺内,不可不提的是那满庭院的紫丁香,每到四月,院中的丁香便紫雾般在暖春中开放,与寺中高可参天的古槐,墙角石盆中含蕊吐香的兰草,丁香树下悠闲跑动的放生动物,共同构筑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清幽景象。


       其实,许多作家都对某一座城市有着莫名的情结,可能是一座他们生活过、发生过难忘的故事的、经历过情感的激荡、或者承载了最多梦想的城市。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份书单

这份书单是关于作家、城市和作品之间的故事。


巴黎

《流动的盛宴》

作者:[美] 海明威

译者:汤永宽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理由:

        1920年代上半叶,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流动的盛宴》这本书,记录的正是作者当日的这段生活。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将近四十年以后,换句话说,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作者和读者都只是在记忆中追寻那段过往岁月,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这些记忆都已在时光的透镜里失焦、变形。所有有关巴黎的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于巴黎的共同的历史记忆。在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关于巴黎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中,《流动的盛宴》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扉页上的题献——“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已经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被广为传诵。在这部半纪实半虚构的作品中,二十年代巴黎文人圈的风俗画卷徐徐展开,那些当时在世界文坛、艺坛上呼风唤雨的人物都被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的素描像,与这座城市、这部书永远融为一体。


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的一年》

作者:彼得·梅尔

译者:王春

出版社: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推荐理由:

      作者讲述的是他隐居普罗瓦斯的第一年,书本的辑封上标注月份,让读者理解到书本的内容是分十二个月份来分成十二个篇章,辑封上还会摘选这个篇章里一些优美的文字,这些清新优美的文字选摘可以调动读者的阅读情绪,保持阅读的期待感。另外作者选取凡高于普罗瓦斯的阿尔和圣—雷米期间所创作的作品为文章的插图,增添了文章的艺术美,使得读者通过文字与美术作品的结合来更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描绘的那种闲情逸趣的生活和作者豁然安宁的生活态度。

      但其实整本书并没有完全在讲述美食,还穿插了很多普罗旺斯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对比英式生活)当然,最少不了葡萄酒文化,看完对普罗旺斯自酿酒家族的描述,真心感觉匠人行行处处都有,做事不在于泛而在于精。可惜这段讲述很快就过去了,大有意犹未尽之感啊!


纽约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F·S·菲茨杰拉德

译者:刘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理由: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那是一个罪恶的时代,也是一个梦幻的时代。而这本书被人最为津津乐道的,也就是黛西和盖兹比时隔五年的爱情,或者说是盖兹比念念不忘一往而情深的单恋。

      看完这本书让人开始喜欢纽约了,喜欢夜晚那种奔放冒险的情调,喜欢川流不息的男男女女,喜欢车水马龙让双眼应接不暇的感觉。喜欢走在第五大道上,从人群中挑出风情万种的女人,想象着几分钟我便进入她们的生活,而且不为人知,也没有人反对。有时候,我会设想自己跟随她们回到位于隐秘街角的公寓。她们回过头来冲我一笑,然后走进门里,消失在温暖的黑暗里。在都市撩人的暮色里,我有时会感到一种难以排遣的寂寞。在别人身上,我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形。那些可怜的年轻职员,在橱窗前徘徊游逛,直等到独自一人去餐厅吃顿晚餐。黄昏里的他们,如此虚度着夜晚和一生中最令人心碎的时光。


京都

《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

作者:[日]寿岳章子

译者:李芷姗

出版社:三联书店

推荐理由:

      “京都”绝对是越发掘、探索越有味道的一座城市。她是历史与传统的象征,长久以来,凭借强韧的生命力与现代潮流相抗衡着。而她悠长、丰富的情味,每每流露在街弄巷中的一景一物,让流连其间的人也濡染那份浓郁情味而触动心弦。

这本书描述的便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对京都的那份“恋恋情深”;从住、衣饰、食与精神生活,娓娓写来,京都的悠悠历史、浓厚人情、街巷光景……点滴扣动人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京都的书。书中记录了父母的结合过程,家中的饮食、服装习惯,以及自己在京都成长的种种童年趣事,并且历数她家与榻榻米行、扫帚店、味增店、木屐店、书店、染房等店铺以及寺庙的来往与交情,充满温馨与温暖。这是一部家族成长记录,城市成长记录,也是一本充满了人情味的回忆录。画家泽田重隆随着着寿岳章子穿梭京都大街小巷的一系列素描,将《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中的文字描述形象化,更勾起对对古老京都的回味。


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作者: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何佩桦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性作品。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跟每个伊斯坦布尔人一样)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

       福楼拜在“我”出生前一百零二年造访伊斯坦布尔,对熙熙攘攘的街头上演的人生百态感触良多。他在一封信中预言她在一个世纪内将成为世界之都,事实却相反: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世界几乎遗忘了伊斯坦布尔的存在。“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跟每个伊斯坦布尔人一样)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我”有时认为自己不幸生在一个衰老而贫困的城市,湮没在帝国遗迹的余烬中。但“我”内心的某个声音总是坚信这其实是件幸运的事。财富若是关键,那么“我”的确可算是有幸生在富裕人家,当时这城市正处于最衰落的时期。基本上,“我”不愿抱怨,“我”接受“我”出生的这座城市犹如接受自己的身体和性别。这是“我”的命运,争论毫无意义。命运就是这本书的主题。


孟买

《印度:受伤的文明》

作者:[英]奈保尔

译者:宋念申

出版社:三联书店

推荐理由:

       “印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容纳了现代文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将传统与现实融合在了一起。尽管有那么多的不完美、落后甚至野蛮,这个至今仍贫穷、纷乱的国家却一定会继续,会复苏。”印度后裔、作为曾经的BBC记者、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在《德里:一个人的城市》中写道。

      1988年,奈保尔第三度回到印度。他退到了一个观察者、聆听者的位置,他记录下个体的历史,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1988年,印度已经在外来文化和经济的影响下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一边是宗教和灵性的气氛,一边是诱惑、金钱和享乐;一边是文化衰落的悲凉,一边是经济活力增长带来的繁荣。双重生活造成人们内心的强烈不安。这一次的探访,奈保尔对印度和印度文化投入了更为复杂的理性和情感。尖俏的讽刺让位于沉郁乃至悲怆的分析与描述。千年古国的难题一一揭示,现实中的国度却未找到再生的原点。奈保尔的困境是印度的困境,也是我们的困境。本书颇为激越,但也证明像奈保尔这样的小说家,可更快速也更有效地指出问题所在,比之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小组和各式专家有过之而不无及。


台北

《台北人》

作者:白先勇

出版社: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台北人》是1971年集结数篇60年代白先勇创作的,并于《现代文学》发表的14篇短篇小说而出版的单行本。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7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描写了台湾社会各阶层人物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人生转变,具有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小说中所谓“台北人”,实质上是沦落台北的大陆客。“客们”朝思暮想远在大陆的亲人,怀恋往日的辉煌与风光,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形成一股浓郁的独特的“大陆情结”。白先勇的“台北人”较集中地体现了这种有异于以往文学主题的情结。不但小说之幅面广,使读者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读者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上海

《长恨歌》

作者:王安忆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推荐理由: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一周热门导读:


建筑热闻:他们落选普利兹克,或许原因在此

大师系列:让·努维尔:我会尽量拖到最后一分钟,才用铅笔把图画在纸上

大师的话:伦佐·皮亚诺:若不把手弄脏,就不配当个建筑师

设计案例:与天堂对话的教堂设计

住宅设计:让建筑师一见难忘的小住宅

宗教建筑:镜中花,水中月︱现代佛教建筑之美

设计竞赛:2017UA国际竞赛评审与入围作品公示

公共建筑:无声的悲鸣,静默的抗争 |纪念馆合辑

建筑年轮:雪景房,是对冬天最大的诚意

建筑色彩:建筑师的思想——少女心

最新展览:三月展讯:设计上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