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建筑师——王轩远

2018年1期 学术版 建筑志 2019-11-25

对话建筑师——王轩远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青年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教师分院建筑设计负责人,杭州成钧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法人、董事、总经理、建筑设计负责人,杭州在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董事、合伙人、建筑设计负责人。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及景观规划设计。

UA:请您介绍一下您自己的建筑经历?

WXY:我的经历比较简单,概括起来算是一个从建筑学者转变为职业建筑师的过程。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建筑学科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读完博士再接着做博士后研究,并一直在高校从教。这个过程大约有十多年。经过这一段时期,我还是感觉这门学科在属性上,偏应用的属性多过于偏理论的属性,因此,我转而把个人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建筑创作、设计实践中。大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安吉龙山古城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局部效果

安吉龙山古城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入口

UA:您在浙江大学建筑系完成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阶段的学习,又在浙江大学建筑系从事三年博士后研究,您是如何界定“建筑学”这个专业的?

WXY:“建筑学”是一个非常宏大、宽泛的学科,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学科群的组合。就我个人的学识和经历而言,不敢对它进行“界定”,只能谈谈我对它的理解,就从它的宽广说起吧。建筑学学科发轫于研究如何建造,本已离不开不断发展的工程技术、材料学科、节能环保、地理气象等各类理工类的学问,却又已然将人类对于哲学、美学、行为心理、社会经济等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内容融合进来。建筑物是人类几乎所有知识的承载体,所以“宽”是它最大的特点。但是在我看来,也正是因为其过于宽泛,每一个点的深入研究都有可能成为其他学科的专项内容,导致建筑学自身的理论研究在领域性和深度上存在较大的发展困境。观察和评价的角度太多,反而使理论显得杂芜,理论的解释性因为主观色彩强烈而愈加脆弱,这又导致希望找寻答案的人容易迷失在其中。我想这是这门学科面临的问题之一吧。

湖州西塞乡村旅游度假酒店

UA:2010 年后,您致力于商业实践活动,承接了大量工程作品,您如何定义和扮演“建筑师”这个职业身份?

WXY:承接前面,我觉得“建筑师”就是一个寻找答案的人。如果理论带来的困惑太多,是不是可以从实践中找一找答案呢?每一个建筑都有它自身的限制: 它所处的地点与环境各不相同,投资人和使用目的也不一样,建造的材料、手法、方式都不一样。或许你很难通过各类实践去总结对于整个学科的答案,但是至少你可以通过对每一件作品的用心,去体会和感知设计与建造的方法,它们会慢慢在你心里融合成你自己的“答案”,我想这就是建筑师这个职业的乐趣和职责所在。

杭州未来科技城贝达科技园区鸟瞰

UA:作为曾经的大学教师,您努力平衡好设计、教育和科学研究这三者的关系。在从教期间,您主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对您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WXY:不能说平衡好了这些关系,但是可以说,可以比单纯地做其中一样而看得更全面一些。做设计是解决单个项目的各类具体问题,教育是解决知识传递过程中的疑问,科学研究是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三者其实都是“问题”导向。如果说到不同,我个人的思考是,“教育”与其他两者有比较大的区别——教育面对的是人,这个过程中要解决的不是具体问题,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训练。你所要做的是引导思维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改图提供解决方案,这是一个难点,也是评价建筑教育是否有价值的核心。从这个角度上说,明星建筑师、能做出很好设计的开业建筑师,未必就一定会是一位优秀的建筑教育者。

杭州未来科技城贝达科技园区透视

杭州未来科技城贝达科技园区下沉庭院透视

UA:作为职业建筑师,您如何看待我们目前的职业环境及创作氛围?

WXY:在目前这个时期,在国内做职业建筑师可以说应了狄更斯的那句老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方面,历史给了我们大量的实践机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们对于建筑空间的需求,可以说被压抑得太久……改革开放与城市化把这个需求释放了出来。先是“从无到有”,紧接着就是“从次到优”,各种层面的需求应接不暇,为建筑师带来了全世界建筑界所羡慕的巨大舞台。另一方面,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凝聚了全社会极大的财富沉淀,也正因为如此,建筑师的工作对象背负了太多过于沉重的东西。个人的追求和所谓的“情怀”在资本与权力的角逐下,在商业运营的需求下,几乎是不堪一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 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较为恶劣和严酷的工作氛围。职业建筑师群体可以说都在这个矛盾的社会冲击下,或主动,或被动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杭州未来科技城贝达科技园区内院透视

UA:您如何看待建筑学教学与个人设计之间的联系?

WXY:教学工作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事情,因为它给予了我一个几乎是强制思考的时间。实际项目有时是不给你太多时间“抬头仰望”的,特别是对进度、成本要求非常严苛的一些项目。教学的过程让你把心放下来,摆脱具体问题的压迫,通过讨论和阅读,换一个角度获取一些思考,这个过程使我受益匪浅。

海亮房产诸暨浦阳江一号

UA: 如果让您从职业建筑师的角度看当前的建筑学教育,您认为有哪些方面可以提出建议?

WXY:从建筑师职业的实践需要和快速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我们的建筑学教育确实需要与时俱进。当下工程总承包、建筑产业化等趋势也反映出建筑师职业的价值点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全流程上,包含规划、设计、建造、运维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技术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目前的建筑学教育偏空间理论、图纸制作,更侧重于方案能力的“建筑设计师”的培养。应该说,“建筑师”与“建筑设计师”还是有所不同的——前者的要求更加全面,它客观上要求的是从实践角度对教育环节完整映射。目前的五年制课程,学术研究、技能培养和实践训练几个方面兼而有之,却缺少职业教育与理论教育相应的针对性。这一点确实可以借鉴一些欧美高校建筑教育在学制设置、实践时段的融合等方面的灵活针对的策略。

碧桂园十里江南十里江南庭院透视图

碧桂园十里江南鸟瞰

《城市建筑》学术论文版 2018.01

杂志购买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编辑部直邮正版哦~

| 微信编辑:张倩

| 原文刊载于《城市建筑》学术论文版  2018年1期  No.271

| 原文题目:《对话建筑师》

| 本文转载请联系《城市建筑》公众平台

| 更多优秀建筑案例,欢迎订阅《城市建筑》学术版!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