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波兰真相:战争、邪教和世纪悬案

白泽财经 2020-09-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血钻故事 Author 血钻故事编辑部

近日,美国和德国就驻军开支问题发生了争吵。


双方谈判破裂。为此,美国军方决定从德国撤出1.2万名美国士兵。这1.2万名美军该去哪儿呢?就在美国愁眉不展的时候,波兰敞开了怀抱,表示只要美国愿意增加其在波兰的驻军,波兰愿意为美军买单。于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亲自前往波兰,波兰也对蓬佩奥表示“欢迎”。


其实早在上月底,波兰就宣布已于美国完成谈判,将很快签署一份关于美军永久驻军波兰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8月15日,该协议正式签署。美军于近期频繁往波兰增兵。


时隔81年,世人的目光终于再次注意到了波兰这个充满悲情的国家。

01引子


1968年8月8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六晚上。在伦敦的一家酒店,正在欧洲拍电影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接到了经纪人打来的一通电话。电话那头,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传来了缓慢而又低沉的声音:“你的妻子被人谋杀了。”


听到这番话后,波兰斯基呆住了,好久说不出话来。当时,她的妻子已经怀孕8个多月。他不断地用手和头猛撞酒店的墙,嘴里语无伦次地重复着: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为什么又发生了这种事?”

对波兰斯基来说,发生在妻子身上的惨剧是历史的再一次重演。同妻子一样,他的母亲,也是在怀孕之际惨遭谋杀。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德军迅速占领罗曼·波兰斯基的故乡——克拉科夫,并下令驱逐当地波兰人,以供德国人居住。也就是在那时,波兰斯基的家人被相继抓入集中营,母亲死于有着“死亡工厂”之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位于波兰南方的小城奥斯威辛,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大约有110万人在这一集中营被杀害,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波兰,并攻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而在2020年1月,美国驻丹麦大使馆宣称,是美军士兵解放了奥斯维辛。

到了2020年5月8日,在纪念二战胜利75周年纪念日期间,在美国进行的一次纪念活动上,美方发表了一份名为《欧洲胜利日:庆祝与思考的时刻》的文章,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于苏联“入侵”。

这种对历史赤裸裸地篡改行为,让二战的始作俑者德国看不下去了,表示自己不需要别人替它背锅,二战爆发的确是起于德国入侵波兰。

历史在宣传工具和时间洪流的冲刷下变得模棱两可,真假难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国与国之间永远存在利益的博弈。在此之下,人性的复杂多样暴露无遗,无数普通人的命运也于微妙之际变得千折百转。

02导演


1933年8月,罗曼·波兰斯基出生于一个侨居巴黎的波兰籍犹太人家庭。此时,德国和法国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犹排犹浪潮。波兰斯基一家因此饱受排挤,难以在当地生存。于是,三岁那年,波兰斯基一家迁回了波兰老家克拉科夫。



“那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据导演回忆,当时所有人,包括波兰政府,都坚定不移地相信德国将率先进攻克拉科夫,因为那里离德国边境最近。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罗曼·波兰斯基的父亲选择送家人前往首都华沙。因为那儿有着层层保护,德军一时半会儿难以攻下。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几分钟后,波兰人第一次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来自空中的死亡滋味。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霍尔斯坦”号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500架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

掌握了制空权后,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战争开始了。

一周后的9月7日,德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此时,罗曼·波兰斯基一家已离开克拉科夫迁往华沙。而在导演的记忆里,这次迁移也只是把噩梦的时间往后推迟了十天。

在那十天里,波兰斯基这样回忆道:“一有轰炸就得躲进防空洞,有时一晚要躲两三次。”到了9月17日,德军完成了对华沙的合围,并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一天前越过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10月,德军占领华沙。留下来的,多是如波兰斯基家一样的普通百姓,其中又以犹太人最受排挤。在德国推行的种族政策下,华沙建立了犹太人特划区。波兰斯基这样的犹太人家庭被强制限居在划定的犹太隔离区内,他们跟其他四五户人家一同挤在同一间公寓——在这个3.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容纳了超过40万的犹太人。

因为封闭,犹太区内一半以上的犹太人没有任何足以维持生活的手段,他们的生活只能完全依靠同样陷入困境的同胞的救济,绝大多数犹太人必须依靠典当才能过活。仅1941年这一年中,在华沙隔都就有43000多犹太人死于疾病,饥饿、寒冷等纳粹所谓的“自然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波兰斯基的母亲承担起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我们开始挨饿,因为没有东西吃。钱也快用完了,我妈妈到处找吃的,有次还拿地上捡来的糖带回来给我们吃。她用水把糖融化,再用纱布过滤,筛掉沙砾和泥土。有次在被轰炸过的废弃工厂,她找到了一罐腌黄瓜,我们开心得不得了。但连吃两三天后,光是喝那里面的酱水,嘴巴只会变得更渴。”

有一次,家里实在没有吃的了,波兰斯基就同邻居家的孩子通过下水道,偷偷跑到了城里。他们看到一家小店前堆放着土豆,于是,趁别人不注意,飞快地把土豆塞进了衣服里就跑。这时,店主人发现了小波兰斯基和他的邻居朋友追了上来,二人分头逃跑。事后,波兰斯基逃回了家中,惊魂未定的他趴在窗户旁小心地向外张望,然后,他看到自己的朋友正在街头被两名德国军官打得浑身是血。

隔离区内的犹太人时刻处于被压榨和羞辱之中。一次,波兰斯基的父亲走在人行道上,他被迎面走来的德国军官打了几个巴掌。因为按照规定,犹太人只能走在阴沟里。

到了夜晚,波兰斯基一家总是提心吊胆,因为德国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进入隔离区,随机闯入公寓捉人,伴随着惨厉的尖叫声,第二天,隔离区内总会少掉一些犹太人,空出来的地方被腾给波兰人居住,犹太区被进一步缩小。

到1942年7月,华沙犹太区已有50万人。平均每间屋子住13个人,饥饿和伤寒每月夺去几千人的生命。但这种“自然死亡”远没有达到纳粹的预期。从1942年7月22日开始,德军每天向特雷布林卡死亡营输送5000名犹太人。


没过多久,波兰斯基怀孕的母亲也被德军捉走,不知被送往何方。紧接着,父亲和一位叔叔也被捉走。那天,小波兰斯基回到了犹太区,迎面撞见了押送犹太人的队伍。在队伍里,小波兰斯基看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了他。

“滚开。”父亲对波兰斯基喊道。

于是,他转身离开。自此12岁的波兰斯基成为孤儿。他想方设法逃离了犹太人居住区,有时寄居在亲戚家里,有时流浪街头,过上了漂泊无定的流浪生活。

1945年,德国投降,波兰斯基结束了四年多的逃亡生活。他的父亲和叔叔在集中营内活了下来,却永远失去了母亲:通常情况下,怀孕的妇女在送往集中营前就会被挑选出来,直接送进焚尸炉。

幼年丧母成了波兰斯基一生都无法逃脱的噩梦。幸运的是,战后,波兰斯基从电影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热情。2002年,罗曼·波兰斯基将自己早年的这些经历都拍进了电影《钢琴家》中。

03钢琴家


2003年,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钢琴家》包揽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7项大奖。主演艾德里安·布洛狄凭借这部影片,打败了丹尼尔·戴·刘易斯和杰克·尼科尔森两位好莱坞传奇,以不到30岁的年纪成为奥斯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


片中,他饰演的人物原型是波兰钢琴家——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


席皮尔曼出生于1911年,父亲是当地剧院的第一小提琴手。或许是家族基因,席皮尔曼从小在音乐方面有着过人天分。一首曲谱,只要读一遍,就能完美地弹奏出来。父母在私下里甚至窃喜道:“将来这是又一个鲁宾斯坦,又一个霍罗威茨!”

16岁时,席皮尔曼考入了华沙弗雷德里克肖邦音乐学校。毕业后,在父亲的建议下,他又前往德国学习。

“德国有300部歌剧,而波兰只有3部!”父亲常对席皮尔曼这样说道,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在德国发展。但很快,父亲的希望就破灭了。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率先展开了反犹太人浪潮。还在柏林音乐学院读大二的席皮尔曼返回华沙。回到波兰后,席皮尔曼便在波兰广播电台担任钢琴师。

在华沙陷入德军轰炸的1939年9月,当罗曼·波兰斯基一家人蜷缩在防空洞时,钢琴家席皮尔曼仍然坚守在电台,为波兰人弹奏着钢琴曲。但随着德国占领波兰,天赋过人的钢琴家也没了工作。

当时,纳粹规定,犹太人一家只能保有2000块现金,剩下的钱要上交。为此,在一通讨论后,多下来的钱被他们一张张塞进了父亲的小提琴里:他们全家都没了工作,父亲也不再拉自己的小提琴。

钱用得飞快。一段时间后,全家就只剩20块了。一家人的温饱成了问题,靠变卖家产维生,席皮尔曼的钢琴也被贱价甩卖。

一天,家里来了一个犹太人警察。在这个类似监狱的犹太区里,德国人组建了一个名为“犹太居民委员会”的组织,组织成员均是犹太人,被称为犹太警察。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监督近40万犹太人同胞,并确保犹太区里的经济生活秩序,筹集资金,对财物进行分配。

在席皮尔曼所在的最大的华沙犹太区内,有大约5000名犹太警察。但人手还远远不够,这名犹太警察希望席皮尔曼和他的兄长能加入警察队伍。被拒绝后,犹太警察只留下了一句:“我是在帮你们。”

这句话没假。就在席皮尔曼一家人踏上送往集中营的火车之际,这名犹太警察看到了队伍中的钢琴家,一把把他拽出了人群,对他吼道:快走!钢琴家想回到家人身边,被警察拦住。父亲朝他挥手,自此,他与家人永别,孤身一人在纳粹占领的华沙求生。

《钢琴家》剧照

他先是跟剩余的犹太人一起为德军工作,后来,在工友的帮助下,他逃离犹太区,接受了一对波兰土著夫妇的帮助。

1943年4月19日,席皮尔曼在那对夫妇提供的公寓窗口看到一名女子在街上奔跑,被德军从背后一枪打倒。她软软地跪下,倒了下去。那天是希特勒生日的前一天。为了庆祝,党卫军领袖希姆莱发起一次特别行动,来扫荡犹太区。

德军在拂晓前包围犹太区。早晨6点钟,2000名党卫军带有坦克和快速火炮进入犹太区中心部分。6万多名犹太人大多藏于地堡,组织了几支独立的犹太人游击队,共约1500名,用手枪、步枪、机枪以及土制炸弹摧毁坦克,堵截企图进入犹太区的纳粹增援部队。这就是华沙犹太人起义

华沙城硝烟弥漫。三周后,超过13000名犹太人死亡,三万多人被送到死亡营。华沙犹太区被付之一炬,不复存在。波兰夫妇前往公寓看望席皮尔曼,并告知他起义失败了。席皮尔曼问道: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为了有尊严地死去。”同时,还跟他说道:这次是你们犹太人,很快,就轮到我们做出反抗了。

华沙犹太起义失败一年后,席皮尔曼再一次失去了生存来源。因为那对冒死帮助他的夫妇被捕,一场规模更大的起义来了。

04总理


1944年8月2日,华沙地下国民军发动了著名的华沙起义。全城居民凭借简陋的武器,跟纳粹德军苦战62天。


这场起义筹备了两年多。1942年,根据波兰流亡政府的指示,波兰各地的抵抗力量合编为“家乡军”,他们或自行制造,或黑市购买,或通过拾取盟军空投和挖出波兰军队溃败前的物资等方式获取武器。至1944年,“家乡军”发展至顶峰,总人数估计超过40万人。

华沙起义时,苏联军队已逼近波兰维斯瓦河,华沙解放只是时间问题。一位波兰战俘回忆道:

“德国人让所有波兰人都去挖战壕,以抵御俄罗斯人,于是所有的波兰爱国者都明白:到了发动起义的时候了。我们计划对德国兵缴械,并向全世界表明,波兰不是在俄罗斯人或德国人手中,而是掌握在波兰人手中,波兰军队已做好了斗争准备。如果这一计划成功,就能在政治上迫使俄罗斯人承认自由波兰,承认流亡政府。

这次起义,更多的目的是为了让波兰人自己的流亡政府获得政治合法性。在罗曼·波兰斯基一家迁往华沙之际,波兰政府在德军炮火下逃出国界,经罗马尼亚前往巴黎,成为流亡政府。1939年9月28日,履历丰厚的西科尔斯基就任波兰流亡政府总理,波兰军队总司令。

波兰流亡政府首任总理 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

1918年,波苏战争爆发,苏联入侵波兰。当所有人都认为苏联将轻易攻入华沙之际,正是西科尔斯率军守住了华沙,并因此扬名四方。但战后,因政治理念与当局相左,他被打入冷宫。

早在二战爆发前,西科尔斯基就写了一部预测二战的书,书中写到了类似“闪电战”的进攻方式,成为“闪电战”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并很有先见性地预测了德国势头迅猛的军国主义和西方绥靖政策的可怕后果。

遗憾的是,西科尔斯基的理念被波兰政府忽视,继续坐自己的冷板凳。到了1938年,在所有人都看到波兰即将遭遇危机时,他又义无反顾地返回波兰,为自己的祖国出力。

德军攻占华沙后,西科尔斯基随流亡政府一路逃亡。当德国与苏联正式宣战后,又是西科尔斯基,这位亲自与波兰世仇苏联打过仗的总理积极维系着波兰与苏联的盟友关系。

西科尔斯基,这位天才般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出于大局,他在二战中坚定不移地在外交政策上选择亲苏。为此,苏联答应释放25万波兰俘虏。但最终,只有约23万波兰人回到了祖国,2万多名波兰人不知所踪。这两万多人,有不少是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也有不少极其稀缺的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查明这2万多人的下落,流亡政府同苏联整整进行了24次交涉,却从未得到过正面答复。西科尔斯基甚至当面向斯大林本人询问这批人的下落,得到的答复是:他们早被释放。至于为什么会下落不明,我想应该是这些军官都逃去了中国东北的伪满洲国去了。

1943年春天,随着冰雪溶解,位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森林挖出了几具波兰人骸骨,一桩被人刻意掩埋的惨案重见天日。

此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打败,苏军开始反攻。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正为战局形势的逆转而焦急,思索着怎样离间盟军。他想到了卡廷森林的那几具波兰人尸骨,想着这上面会不会有文章可以做。于是,戈培尔派遣工兵队开进卡廷森林,开始挖掘。

纳粹宣传部长 戈培尔

谁也不曾想到,这一挖,竟直接造成了波兰与苏联断交,还间接导致了一年后华沙起义的失败,也为波兰在二战胜利后的五十年亡国史埋下了伏笔。

越来越多的尸骨被挖出,数量远超预期。根据遗物,死者正是波兰流亡政府苦苦寻找了两年多的那两万多名波兰精英。

戈培尔大喜过望,在挖掘工作还没结束时,就命令柏林电台向全世界宣传,卡廷森林挖出了万人坑。而这些遗体,正是苏军屠杀波兰人的铁证。因为根据解剖化验,这些波兰人均死于德国尚未占领斯摩棱斯克的1939年秋天。而这些人死前,均被按照俄国人惯用的捆绑方式捆住。


苏联也开始宣传造势,一口咬定卡廷事件是德国人干的,并发布公告,言辞强烈地谴责德国的造谣和污蔑。一场旷日持久的舆论战就此打响。

1943年10月,苏联夺回了斯摩棱斯克州,立即对卡廷事件进行了反调查。苏联得出结论,这些人并非死于1939年,而是死于德国占领斯摩棱斯克的1941年。此外,尸体里检测出的子弹也证实了出自德国军官。

此时,刚刚发生的华沙犹太人起义也为苏联提供了舆论助力,苏联说道:你们刚刚将华沙犹太人隔离区夷为平地,像这样的大屠杀,只有法西斯才做的出。我们苏联人,不会,也不可能干出这样的事!

争论还在继续,但真正关心真相的还是波兰人。在戈培尔公布卡廷森林墓葬的第一时间,身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总理西科尔斯基受到了巨大冲击,开始独立调查卡廷惨案真相。

面对德国和苏联两家宣传工具的说辞,西科尔斯基没有选择相信任何一方,而是邀请国际红十字会前往卡廷调查真相。就在西科尔斯基向国际红十字会提交书面申请的前一小时,离奇的事发生了,德国也向红十字会提交了一份内容几乎完全一样的申请。

这是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使得最漂亮的离间计。苏联抓住这件事不放,指责流亡政府附和德国人,说波兰已经堕落到与法西斯蛇鼠一窝。在此以后,苏联单方面中断了和波兰流亡政府的盟友关系,转而培养与扶持亲苏的波兰傀儡政体。波兰的命运自此掌握在苏联手中。

在二战进入转折点的关键时期,为了盟国利益,英美两国试图挽救波苏关系,但没有成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红十字会选择不了了之,不再调查卡廷惨案的真相。

西科尔斯基没有放弃。苏联同波兰断交后两个月,他乘坐飞机从中东前往波兰,调查卡廷事件。飞机在直布罗陀海峡起飞不久,就坠入水中。西科尔斯基同机上人员全部罹难。

总理的离奇死亡让波兰同苏联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波兰流亡政府不再信任苏联。时间回到华沙起义爆发的1944年,为了避免苏联红军率先攻入华沙,让苏联扶持的傀儡政府获得波兰统治的合法性,起义军没有事先告知苏军,而是选择独立起事。他们唯一获得的援助,只有英美的空头支票。

当时,在华沙的波兰国民军大约有5万多人,而驻守的德军只有2万5千人。但这场起义终究还是失败了。英美两国的飞机无法飞过德国控制区,近在咫尺的苏军因事前未曾得知消息无法及时配合,加上刚刚经历了白俄罗斯战争急需修养,苏军只是象征性地空投了物资,并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援助。因孤立无援,起义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

华沙起义结束后,德军在华沙大肆纵火屠杀,整个华沙城被烧为废墟。起义军和平民总计26万人丧生,70多万居民被驱逐出城,数万平民被送往集中营。

华沙起义过后,钢琴家席皮尔曼还独自在满目苍夷的华沙城艰难求生。他活下来的唯一希望,就只剩苏联攻入华沙。而此时,距离苏联解放华沙,还有两个多月。他又该如何求生?

05德国军官和美国邪教


为了躲避德军搜索,钢琴家席皮尔曼开始在各个废墟间流窜。直到德军开始无差别烧毁,每间有人住过的建筑物都被火焰烧掉。钢琴家躲到了一间阁楼,在这儿,他撞上了一个德国军官。


“你在干嘛?”

席皮尔曼没有回答。

“你住在这儿吗?”

钢琴家仍然没有回答。

“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我是一个钢琴家。”

听到这话后,德国军官把他带到了一架钢琴前,让他弹奏。钢琴家战战兢兢地坐下,慢慢地弹奏起来。五年了,这是他五年以来第一次弹奏钢琴。他弹奏的,是波兰音乐家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首曲子,藏着肖邦对祖国的爱。


一曲结束,德国军官满脸惊讶,他问席皮尔曼是不是犹太人。他没有回答。军官没有为难他,只是转身离开。从那天起,这名德国军官开始给钢琴家偷偷送吃的。

不久,苏军反攻华沙,德军要撤退了。临走前,军官最后一次给钢琴家送食物,并告诉他,战争就要结束了。钢琴家等到了那一天,德国军官却被抓进了战俘营。

1952年,钢琴家席皮尔曼多次斡旋失败,曾在战争中庇护他的德国军官死于苏联战俘营。


帮助钢琴家的德国军官 威廉·霍森菲尔

2000年,席皮尔曼逝世。他没能看到那部由他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而拍摄这部电影的罗曼·波兰斯基,在战后进入了波兰罗兹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几部短片过后,他开始在电影领域大放异彩。

1966年,制片人将一位名叫沙朗塔特的女演员推荐给了已经小有名气的波兰斯基,希望能给她安排一个角色。波兰斯基望着面容姣好的塔特,心里暗暗想着,“不如我给她安排另一个角色?”

后来,沙朗塔特便成为了波兰斯基的妻子。

罗曼·波兰斯基和沙朗.塔特

“她是唯一让我感到快乐的女子。然而,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者,我十分恐惧恋情的幸福美好终究不能地久天长。”当时的波兰斯基未曾想到,自己说的这番话竟会一语成谶。

波兰斯基与塔特婚后不久,他的新电影《罗斯玛丽的婴儿》上映。这部反映邪教组织的电影上映后,一举挽回了派拉蒙公司的经济困局,也让这对新婚夫妻的生活变得奢侈了许多,搬进了位于好莱坞的一处奢华的豪宅。

据说,在电影上映的第一个星期,波兰斯基就收到了一份200万美元的广告邀约。一夜之间,波兰斯基成为了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受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追捧。这里面,有最具权势的大制片人,有闻名世界的大明星,也有怀着明星梦的青年男女。

而在声色犬马的好莱坞,除了这些光鲜亮丽的大人物,还活跃着一伙举止怪异的年轻人。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嘴里唱着重金属乐,吸食着毒品,聚集于此,并组成了一个组织:曼森家族

曼森家族是由一群崇拜查尔斯曼森的人组成的极端组织,成员多为年轻富有的中产女性。一个曾是曼森家族的少年说:曼森很爱我们,我们也爱他。他会给我们写歌,为我们演唱。

查尔斯.曼森

查尔斯·曼森,在他32岁的时候,人生有一半时间都在监狱中度过。在监狱里,他认识了一群吸食毒品,却又酷爱摇滚乐的狱友。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曼森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整天抱着吉他不离手。出狱后,他来到了旧金山。此时的旧金山街头,随处可见身着奇装异服的嬉皮士。同他一样,这些嬉皮士酷爱摇滚乐。

曼森在这儿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归属感,开始在这些人聚集的地方唱歌、演讲。很快,他的身边聚拢了一批年轻人。在伙伴的赞扬下,曼森开始对自己的音乐天赋产生了误解。他开始不断给一个叫梅尔切的音乐制作人寄自己的歌,希望梅尔切能给自己制作音乐唱片。

梅尔切拒绝了多次,最后,曼森抱着吉他前往梅尔切位于好莱坞比弗利山庄的豪宅,请求梅尔切再听一次他的演唱。梅尔切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个请求,还随口对临走的曼森抱怨了一句:“现在只要抱着个吉他的人,就敢说自己是搞音乐的。”

曼森抱着满腔怒火,离开了梅尔森的家。出版音乐唱片的希望破灭,他在旧金山一处废弃农场里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和三十多名同伙过上了群居生活。曼森家族的性质由此发生了改变。他开始给自己的同伴洗脑,说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将披头士乐队包装成上帝派到人间的使者,而他自己则是耶稣转世。他们将通过歌曲,预示一场革命风暴的到来。

1968年8月8日晚上,4个曼森家族的成员开车驶向了比弗利山庄。临出发前,曼森向成员下达了命令:务必对屋内的人,进行一场大清洗

曼森不知道的是,此时,这所豪宅的主人不再是音乐制作人梅切尔,而是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命运的传奇与荒诞在波兰斯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位在二战期间艰难求生的波兰籍犹太人,刚刚拍摄了一部揭露邪教的电影,借由一个奇妙的巧合,本该在太平盛世极享荣耀的他,却被邪教组织亲手缔造了人生的第二个梦魇。

8月8日这天,塔特邀请了4位朋友来自家豪宅共度周末。当天夜里,一男三女翻过栏栅,直奔波兰斯基的家门。他们砍断了墙上的电话线,然后打破玻璃门闯了进去。躺在客厅沙发上的朋友率先遭殃。

男青年把他弄醒。

“你是谁?你要干什么?”被枪敲醒的友人紧张地问道。

“我是魔鬼,自然是要干点魔鬼的勾当!”

此时,塔特和她的化妆师朋友正在另一间房聊天,一个陌生女子闯了进去。

“你是谁?有什么事吗?”塔特问了同样的问题。

女子只是喊道:“别问了,客厅出事了,去看看吧!”

两人连忙走出房间,在走廊远远看到了客厅发生的一幕:朋友的头上,被陌生人顶着一把手枪。

最后,家中5人分别被射杀于客厅和走廊,死前,怀孕的塔特曾流着泪跪在地上向他们苦苦哀求。临走前,曼森家族的四人刨出了塔特肚子里即将分娩的婴儿,还用塔特的血在豪宅内留下印记,在门上写下了一个单词:pig(猪)。

塔特的被杀,成了波兰斯基历时最长,最沉重的打击。无数媒体把这起悲剧跟那部《罗斯玛丽的婴儿》的联系在一起。邪教、巫术、毒品……这些元素被加到了波兰斯基和去世的沙朗塔特身上。在媒体的编织下,波兰斯基被包装成一个离经背道的魔鬼。

1969年8月16日,因为另一起命案,曼森家族的几名成员和查尔斯·曼森本人被警方缉捕。


一名参与了波兰斯基家庭惨案的女凶手,在狱中拿这起案件取乐,跟狱友详细叙述了那起惨案发生的经过和种种细节。真相终于大白。至于具体的杀人动机?并没有什么动机。

“你该如何相信,有的人就是为了杀人而杀人?”经历过二战的导演无助地问道。

饱受折磨的罗曼·波兰斯基仍在努力生活。与此同时,随着苏联解体,卡廷惨案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06真相和悲剧


整个二战期间,约有600多万波兰军民丧生,按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算,波兰是所有参战国中死伤最惨重的国家。钢琴家席皮尔曼和后来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都活了下来,但波兰的悲剧并未结束。


战后,为让苏联放弃希腊,英国首相丘吉尔出卖了波兰,宣布不再承认波兰流亡政府。从此流亡政府的官员只能在自己的私人住宅里办公。而波兰也被划给苏联,由苏联扶持的傀儡政府统治。波兰仍未复国,并经历了一场漫长的亡国史。

1990年,在苏联即将解体之际,波兰人民起义推翻了傀儡政权,选出了自己的新总统。波兰流亡政府的最后一任总统卡秋罗夫斯基从英国回到波兰,亲手将代表波兰合法政府的象征物:1935年宪法原本、总统旗帜、国玺、总统印信、总统绶带交给了这位新总统。

波兰流亡政府终于结束了自己长达50年的使命——复国。因调查卡廷惨案离奇死亡的西科尔斯基没有看到这一幕,但卡廷惨案的悲剧还在上演。

战后,军事法庭审理德国战犯,就卡廷惨案进行调查。因没有足够证据,法庭并没有对卡廷事件做出裁决。这起惨案成了悬案。

1991年12月23日,苏联解体前两天,戈尔巴乔夫正在向新总统叶利钦转交权力。总统办公室主任拿来了一卷档案。档案上标着“永不开启”的字样。负责保管档案的人就是否在苏联解体前销毁这份档案征询意见。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小心翼翼地拆开档案,接着,戈尔巴乔夫对叶利钦说道:“鲍里斯,现在该由你来做这事儿了。”

根据这份档案,在迟到半个世纪后,卡廷惨案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1940年4月初,在斯大林的授意下,处决波兰战俘的行动开始执行。被俘的波兰军官从三个战俘营被带上汽车,秘密运往行刑地卡廷森林。行刑人员用德制手枪对着他们后脑开枪,用来嫁祸德国。从4月初到5月中旬,苏联人在卡廷森林共处决了4000多名波兰战俘,他们被埋进了8个大坑,上面种上了白桦树。除了卡廷森林,苏联还在其他几处地方处决了1万7千多名波兰人。这些波兰精英的尸体,都被运到了卡廷森林,掩埋在冰冷的冻土层下。

“早晨5时之前几分钟,我们被叫醒并被押上囚车。我们到了一个小树林,看到了一些别墅。在那里,除了腰带和铅笔刀外,他们取走了我们的戒指和手表,那时手表的指针指向六时三十分。”

一位波兰少校在最后的日记中记下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刻,随后枪响。

1992年10月14日,叶利钦派特使前往复国后的波兰首都华沙,将这份秘密档案转交波兰政府。2010年4月7日,俄罗斯总理普金和波兰总理共同前往卡廷公墓,悼念大屠杀的遇难者。三天后,前来参加悼念卡廷惨案70周年联合纪念活动的波兰人乘坐飞机回国。起飞没多久,悲剧再次发生。飞机无故坠毁,包括时任波兰总统在内,88名波兰军政要员无一生还。

2010年死于空难的波兰总统 卡钦斯基

时隔75年,卡廷森林再次成为波兰的伤心地。

07尾声


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勃兰特缓缓地走上石阶,面前是巨大的、中部塑有人物雕像的青石纪念碑。


勃兰特将花圈敬献在纪念碑前。他直立起身体, 肃立在无声的石像前,就在他垂首致意的那个瞬间,他的双膝弯了下去,跪在了冰冷的石阶上。

这一幕并未出现在事先安排好的日程之内。随从们一时手足无措,而旁边的记者在短暂的愕然后,纷纷举起相机,闪光灯亮成一片。很快,这张照片传遍世界。

华沙之跪

从此,在深受德国纳粹蹂躏的东欧人民心中,德国人不再只是杀人不眨眼的纳粹屠夫。当晚,勃兰特在双方外交部长的陪同下,与波兰首相共同签署了关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纲领性文件——《华沙条约》。

波兰与德国的恩怨就此勾销。

二战期间,希特勒曾以扩大“生存空间”为由,向波兰等中东欧国家输送了大量移民。战后,这些德国移民又成了战胜国国家发泄仇恨的对象。波兰政府在遣送这些德国移民时,向当初纳粹对他们做的那样,没收他们的存款、房屋、及一切财产,并禁止他们说德语。在驱逐出境的过程中,不提供任何食物、水和车辆,命令他们徒步走回德国。有无数德国人在战后由波兰回国的途中死亡。

这些军人没有死于战争,生命却充当了仇恨的祭品。苏联解放了波兰,又让波兰的复国时间往后推迟了50年;钢琴家一家死在了纳粹集中营,而他本人却在德国军官的庇护下撑过了二战;导演波兰斯基在故乡饱尝战乱疾苦,又在战后的美国再次承受生命之重。

再睿智的智者也只能从纷杂错乱的历史印记里摸到生活的部分真相,却依然无法掌控那由人性交织的个体命运。

历史总是渗着血,寥寥数字就掩盖了太多普通人的喜乐与悲哀、生离同死别。回顾这段波兰往事,我们更该看到人性的多样。战争年代的德国军官可以冒死营救犹太人,太平盛世的极端分子却可以没理由地杀死一个陌生人。

时间滚滚向前来到了21世纪,和平早已成为世界主旋律,但历史仍在继续。新世纪以来,再也没有比2020年的世界形势更波诡云谲了。

无论未来将涌向何方,都该守住那丝人性的辉光。

部分参考资料:
1、《波兰斯基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城市之死》.瓦迪斯瓦夫·席皮尔曼
3、纪录片《卡廷悲歌》.经典人文地理
4、纪录片《世纪之案 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家庭悲剧》.两岸秘密档案
5、电影《钢琴家》.罗曼波兰斯基


来源:血钻故事


往期精彩回顾



哈耶克: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

特朗普,还是拜登?

日本房价是怎么跌下来的?

为什么说自由市场是最厉行节俭的制度?

必须重新定义“正能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