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旗帜鲜明反对在内地建“香港城”

白泽财经 2021-01-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靖海侯 Author 靖海侯

01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

把大象关冰箱里,共需几步?答: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此段子,初闻令人发笑,深思不明觉厉。在其突破常识、荒谬不堪的一面之外,实则蕴含着相当“严谨”的逻辑:在只是把大象关进冰箱的步骤问题上,“三步走”就是一个完整的路线图;至于如何做到的方法论,无需回答。


借用之,解决香港住房问题,共需几步呢?照搬以上逻辑,也可以说只有三步:第一步,找到地;第二步,盖起楼;第三步,让人住进去。


如此,香港社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滑稽不滑稽?


02


修例风波以来,香港社会有本土恐怖主义,也有魔幻现实主义。


近期,香港房地产协会发表《粤港澳联合开发新区——桂山岛“创世新城”2012-2049计划》,提出由珠海提供桂山岛土地,通过填海获得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兴建28万间住宅共50-70万香港市民居住,由香港管理,施行香港法律。


简而言之,该协会的意思就是在内地搞一块“飞地”,交给香港。


更早前的9月份,香港明报旗下《亚洲周刊》的文章中,对此还有更宏大的“规划”。其“独家爆料”说,香港有多位学者提出向中央“借地”桂山岛填海,并发表了《关于填海建设大湾区自由贸易岛的建议》。建议书写明,此岛填海后实行“一岛两制”,人口规划150万人,并称“已听取各方专家意见,引起中央关注”。


其思路也阔,其手笔也大。然而,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此“宏图大略”其实还是老调重弹。


2018年时,香港新民党就提出此建议。2019年“两会”期间,香港民建联就提出在广东省建设“香港村”。2020年“两会”前,民建联一次性公布23项建议、提案,其中一个便是“在珠海市桂山岛及港珠澳大桥珠海段南侧指定水域填海建造‘香港城’”,以此解决香港住房、经济发展瓶颈问题。


他们,想得很美。


03


这些建制派团体、人士,自信满满、不遗余力地推销新的“创世方案”,还放风说“中央有意”。


林太坦言:没听中央讲过。


她说,收到了智库和人大代表的建议。但“中央重视环保”,而这属“破坏中央政策”。


她反问:“这不如让香港自己填海”“在内地水域填,为何不在(香港)大屿山、交椅洲填?


香港01一篇《与青年民建联商榷——勿将大湾区当成“香港问题回收站”》指出,此议题,就是将香港问题简化为“土地不足”,再推给内地和中央的典型例子。


另一篇评论则直接以一字定论此举:蠢。


知名评论人周八骏最近评价此事说:试问,内地民众看在眼里,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为什么所有要求中央拨地支援香港在内地发展新城镇的方案都要求由特区政府管辖并实行香港制度?难道「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区实施还不足够、必须向内地延展?


“香港本地情况和香港与内地关系已经发生并继续发生深刻重大变迁,香港请求中央支援,不能只顾香港一些人意愿,而是应当恪守三项原则──一是请求中央支援香港自身发展,二是支持中央对香港和内地居民一视同仁,三是请求中央允许香港在内地(如大湾区广东省9城市)发展,遵守内地制度。”


周八骏有真知灼见。


04


对此问题,靖海侯也早有论述。


5月份,就香港文汇报刊出的《在南海边画一个圈......给香港?》一文,靖海侯评论到:


香港的问题与民生有关,却不全因民生问题造就,甚至民生问题都未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此其一。解决香港民生问题,内部不是没有空间,资源不是不够充足,脱离香港寻求“飞地”属逃跑行为,有损管治体制与形象,此其二。历史已反复证明,恩惠不足以贡献人心回归,对香港一些人来说,恰恰缺的是该有的驯服、应有的敬畏,此其三。其四,提出“画圈”设想者,纵然爱国爱港,格局未必开阔,动机也要剖析,这不仅是个政治问题。其五,舍得要平衡,权利义务要对等,合法、合理、合情三者,这个恐怕一个也站不住脚。


这是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概论,我们先就事论事。


还是回到老问题。


之一:香港缺土地吗?


数据说话。1.香港110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中,已开发建设的只有270平方公里,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4.3%,房屋用地更只占6.9%;2.在香港4400公顷的农地中,有上千公顷属于四大地产商,一直处闲置、荒废状态。


比较深港发展,网友总戏言,站在深港边界看,深圳这边大楼鳞次栉比、灯火通明,香港那边漆黑一片,尽是野草山峦。


香港人皆知,香港从来不缺土地。


香港住房问题,本质上是利益格局问题,利益分配问题,是地产商与特区政府的角力问题,也是特区政府的改革魄力和政治担当问题。


之二:内地一定要“借地”给香港吗?


香港有土地供应空间,也有土地开发计划。2018年,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计划”,指出将在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分阶段填海兴建人工岛,填海面积达1700公顷,其中七成可用于兴建公营房屋,容纳70-110万人居住。


进入施政报告的计划,必已调研论证,必已统筹科学性与可行性。而事实是,虽然“明日大屿计划”在反对派阻扰下迟迟未能有效推进,但目前仍在计划之列,仍在谋划之中,仍属规划香港土地与住房问题的既定安排,仍在立法会的议程里。


内地“借地”给香港,理由可以有。1.香港没有地,此理由前已说明,并不成立;2.特区政府没有办法,此理由也不成立,不然不会有“明日大屿”;3.香港市民更愿意移居内地。此理由成立与否,看看香港的社会政治基础就不难判断。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内地希望“借地”给香港。而此“希望”无非建立在香港管治水平高且能带动内地相关发展的基础上。但,比较深港,理由还成立吗?


建制派自有其提出“借地”的动机和基础。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央支持香港,所以支持香港寻求“域外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他们认为特区政府自己解决不了,与其被动等待不如另辟蹊径;还有一方面,就是他们认为他们是建制派,他们爱国爱港,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他们的建议不会面临政治上的质疑。


但他们的建议不好,一点都不好。1.他们模糊了“高度自治”的空间,让香港民生问题外溢,给内地和中央造成新的困扰;2.他们否定了特区政府的管治能力,进而否定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内生动力,放弃了香港自身的努力;3.他们低估了内地的建设能力,和对土地建设的同样诉求,进而也否定了内地的管治水平;4.他们要建“香港城”,把香港制度搬到内地,突破了“一国两制”的框架设计,让内地也面临复杂、割裂的不确定性,更让内地可能面临香港政治问题的直接冲击。


没有必要,没有意义,没有共赢。内地“借地”于香港,非现实之策,非长久之计,不是解决香港民生问题也不是解决内地发展问题的良药。相反,它只能扩展矛盾、增多是非、放大争议,让复杂的局面更复杂、困难的管治更困难。


终究在实行“一国两制”,终究要推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逃避,逃跑,逃脱,不是解决香港问题应有的态度。


05


靖海侯要说,旗帜鲜明反对在内地建“香港城”。


靖海侯还要说的是,香港的建制派亟需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10月13日,香港01发表评论文章:《政党建议之“最”背后:政治论述离地、短视、空洞》。文中观点或有偏颇,但指出的核心问题无疑是坊间共识。


靖海侯曾指出他们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 精英化。建制派社团领袖更多富二代,“高位截瘫”的问题客观存在。


  • 肤浅化。有“低级红”的现象,缺乏与反对派论述的能力和素养。


  • 老龄化。青年政治人才集聚不够,论资排辈的事常常发生。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来自群众和融入群众两个方面都做得还不够好。


从参政议政角度,他们的问题同样严重:


  • 空喊口号,缺乏系统性论述,立场多实践少;


  • 空喊改革,缺乏可行性意见,提案多建言少;


  • 空言建设,缺乏前瞻性眼光,倡议多谋划少。


他们患染的官僚习气、依赖心理、狭隘思想,不可谓不严重。而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建制派人才乏缺,在与反对派斗争中“脱颖而出”的多是露出“牙齿”的人,而在助力特区政府施政上却没有几张“清晰”的面孔。


06


建制派在努力,需要调整的只是努力的方向。


国安法时代,香港局面渐稳,重建香港的“窗口期”将至。此时,正是建制派重整阵型、重振精神、重新出发的时候。


建制派需要重新审视工作的重心,在斗争与建设上达成平衡,在政治表态与政治实践上实现统一,在坚守该坚守的与改革该改革的上寻求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会见香港行政、立法、司法机构负责人时说,大家要“提高工作水平”。


三年过去了,经历过修例风波的大考验,香港建制派应该证明自己有所提高,在与时俱进,证明自己有爱国立场的同时,还有建设香港的能力。


香港建制派,不能辜负中央的信任,不可滥用中央的信任。



作者:靖海侯

来源:靖海侯



往期精彩回顾



习近平: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中国人民必将予以迎头痛击!

张一鸣的投资帝国

曾鸣:创始人最难的坎

中本聪可以拯救互联网和世界货币吗?

郭广昌:中美如果“离婚”,大家都会“血本无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