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下需要《人世间》这样的时代大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娱乐资本论 Author 吨吨吨
来源:娱乐资本论
如果此时向观众提问:你的春节档在为什么上头?恐怕会得到不少重复的答案:《人世间》。
继于去年春节推出爆款《赘婿》后,腾讯影业、阅文影视和新丽电视联合推出的新剧《人世间》于今年新春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热播,很多观众按时蹲守更新并抱怨“不够看!”。
其实早在三年前,大家就“盯”上了这部剧。它改编自作家梁晓声的同名小说,原著曾于2019年获得“茅盾文学奖”。早在小说出版之初,腾讯影业就关注到了这部《人世间》,并将小说纳入现实题材预开发片单中,和其他一些选题作品一起给到了李路导演,洽谈合作。
李路一口气读完了《人世间》,觉得是“我的菜”。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意向,决定联合开发、联合投资电视剧《人世间》。随后,2018年11月,腾讯影业从一未文化手上获得了作品8年的影视改编权。2019年3月,腾讯影业也正式与李路导演的弘道影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去年3月,《人世间》官宣开机,包括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人在内的演员阵容与金牌制作班底也引发诸多关注。当严肃文学遇上实力派,更容易激发期待与好奇:《人世间》被搬上荧屏是什么效果?
随着它的开播,观众找到了答案:这是一部久违的作品。有立体的人物群像,也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五十年的历史纵深在眼前被勾勒出来。再确切点说,横跨五十年、三代人的内容体量,走遍东三省、行至大西南、耗时六个月的实地拍摄,它无疑是市场上难得一见的那类时代大剧。
回归的时代大剧
从播出至今,《人世间》在很多观众眼中像是以东北为背景的年代家庭剧。
故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讲起,主人公是居住在“光字片”的周家。父亲周志刚作为一名建筑工人,要前往西南建设“大三线”。同时,国家号召知青下乡,长子周秉义加入生产建设兵团,女儿周蓉则追随诗人冯化成至贵州农村,只留下小儿子周秉昆和周母相依为命。
一家五口四地分居,命运各自上演:周秉义为郝冬梅放弃升职、周秉昆从木材厂辞职、周父去贵州看望女儿……
但越往后看越会发现,这是一部很难用单一标签去概括的作品。
原著中,梁晓声的笔墨聚焦于工人阶级,以工人家庭三代人五十年间的命运转折为主线,辅以他们周围一群普通人的生活百态,描摹出一部跌宕起伏的社会变迁史。而经过改编,剧集突出了“人世间”的层次感。
在编剧王海鸰看来,小说凝结了作家个人对生活最刻骨铭心的体验,也就不可避免的有所局限,不可能是对人世间的全方位刻画。“但人世间难道只有底层人吗?也要有官员、企业家、知识分子等等。”所以她从这个角度对文本做了加法,对工人的部分做了减法。
加减过后,人世间的维度自然产生变化。具体体现到内容上,除了目前占据大量篇幅的家庭故事,还包括经济实体、官商、“光字片”拆迁等方面的情节,人物阶级也有相应的扩充。
概括地讲,《人世间》其实符合是观众久违的一个概念:时代大剧。此前可以被划进这一范畴的剧集包括:《平凡的世界》《白鹿原》……
一方面,它充分体现了时代性。整个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年,尽管在叙事上没有采用编年体,但涉及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申奥成功等重要节点,能够唤起观众对时代的记忆。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很多其它横跨几十年的剧集,《人世间》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他们个体命运的不同也是对时代变化的折射。
另一方面,内容和制作体量显示出其“大”的一面。三本原著小说一共115万字,剧本写了两年半,拍摄用了六个多月,相当于正常体量的两部剧。另一个可以参考对比的细节是,尽管李路已经拍过《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这样的大剧,但《人世间》是他经历过的规模最大的剧组,“原来几百人,这个一千多人。”
三年铸就“人世间”
一千多人的剧组,可以视作这部剧在制作上的量化概念。如果拆解步骤,从各个关节上进行分析,如何打造《人世间》这样一部时代大剧并呈现出应有的质感?以下几个因素显得很关键:码盘、制作和定调。
首先是集结一班扎实的主创,这股强大的创作力量用其专业性提供了一重品质保障。
李路此前的代表作包括《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等,对于操盘大项目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经验。通过周梅森和陈道明的推荐,他找到了编剧王海鸰。“她在情感和细节上见长,这两点对《人世间》至关重要。”
此外,《人世间》是一部标准的群像剧,所以选角也是筹备时很花心思的地方。
《人世间》有“四梁八柱”,四梁指周家三兄妹及周秉昆的妻子郑娟,八柱则包括周父、周母、曲秀贞和骆士宾等人。从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到丁勇岱、萨日娜等演员,这四梁八柱的扮演者都是公认的实力派。
顺理成章地,演员们在片场形成一种融洽和纯粹的创作氛围,“很多人来探班都惊着了,演员们镜头间的间隔都在一起聊天,等下一场戏。”过往都各有积淀,表演便成了高手过招,碰到一起很容易擦出创作上的小火花,如今观众看到的很多幽默桥段就来自他们的即兴发挥。
其次,以东北为背景、横跨五十年历史的《人世间》,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感,影视化的意义也在于这两者的呈现和还原。
在选景上,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主创选择了最难走的路:跑遍东三省、亲至大西南实地拍摄。李路坦言,“如果想省事,在北京郊区的棚里搭景也能完成,但质感会差点意思”。
原则上,能找到的地方都力图实景拍,也包括周家生活的城中村“光字片”,因为没有找到符合小说描述的地方,剧中的光字片是由美术组搭建的。面积达到四万平方米,灯线用了75000米,搭景的灯装了几十辆超长箱车。
此外,剧组准备了很多旧物件,比如旧的海报、挂历、衣服,存放这些道具的道具库也有一千多平。而五十年时间里,每个阶段的社会风貌都有其独特性,为准确还原,“翻阅了大量资料,多少T的硬盘,找墙上破损的肌理、哪个年代有广告了,很多细节,都是功课,但也都是应该做的。”
最后,尽管《人世间》没有单一标签的定位,但定调非常明确。
在王海鸰看来,原著的色调是青灰的钢铁色,传达出坚韧、顽强气质的同时也很沉重,而她觉得任何一段生活都会有两面性,更想突出积极的一面。所以在创作之初就有共识,《人世间》的整体质感是温暖明亮、给人希望的。
定调上的另一关键词是平视,剧中人物涉及不同阶级,但讲述故事时始终是平视的。所以,《人世间》其实是合家欢的。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会更有感触,看到很多情节都会觉得历历在目,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则可以通过电视剧,静距离感受父辈们的过往。
重迎时代大剧的意义
除了创作和制作上的挑战,从市场状态和趋势来看,在当下尝试时代大剧是需要勇气的。
纵观近两年的剧集市场,诸多小而美的项目频出,制作端在追求年轻化的表达,12-24集体量的精品短剧成为热门赛道。观众的追剧心态和习惯也都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容易青睐快节奏的内容。
但很显然,《人世间》这样的时代大剧有其回归意义。它既填补了题材的空缺,也在为严肃文学的影视化提供样本。
李路早就对工人题材感兴趣,七年前买过一本相关题材的小说版权,没找到合适的编剧一起推进,直到《人世间》出现,“市场上是缺这个的,这么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从全球七十几位到现在的第二,但没有一个影视剧描写工人阶级。”
而对创制端来说,这类文学作品的受众范围和改编难度会让人产生顾虑,但只要把好的内容呈现出来,还是能引起文化的波澜。“好的剧集要将人性写好,人性不分年代,不分国际,不分古今中外,(观众)要是不喜欢就是没写好,要是写的好,肯定喜欢。”王海鸰如是说道。
归根结底,把剧拍好才是赢得观众的关键。好剧能够让人忽略题材类型的区隔,就像去年同一时间,霸屏春节档的是《赘婿》。一年一会,虽然剧不同,但《人世间》背后同样有“三驾马车”的参与。行业经验丰富的新丽这次全权负责了《人世间》的发行,电视剧开机不久,就被迪士尼买下了海外发行权。
从锁定IP到组局拍摄,这部剧用了三年多时间与观众见面。相比《庆余年》《赘婿》是改编男频网文IP的成功案例,《人世间》则是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三驾马车”在另一个内容维度上的又一次成功尝试。涉及五十年厚重历史、描摹百姓生活画卷,《人世间》无疑是深度开发现实题材的代表。
“现实题材,始终是IP最大的‘富矿’。记录时代的IP,凝聚了全社会的集体情感,是最大的确定性。”在去年的“三驾马车”联合发布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程武如此说。
而事实上,早在至少4年前,腾讯影业已开始系统布局现实题材作品。截至目前,位列六大文化系列之首的“时代旋律系列”作品已经超过30部。《人世间》属于其“时代旋律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作品分别是去年七一上映的电影《1921》和今年待播的剧集《心居》。
去年底,腾讯影业三部剧集《人世间》《心居》《天才基本法》也同时入选央视2022年电视剧片单,据了解,这三部剧集在差不多时间启动开发,其中,《心居》希望去关照现代都市普通老百姓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的熨贴,《天才基本法》则希望扑捉少年天才给科学学科带来的闪电般的光芒,鼓舞更多努力前行的人们。
收获的时节陆续交错而来,不止《人世间》的剧情走向,观众接下来可以期待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