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迷年度必看!两位文学大家共同打造的经典之作!
2024.3.2-3 19:30 淄博大剧院
话剧《家》
根据曹禺先生话剧改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是成长、生活、个人情感寄存之地
巴金和曹禺也有他们的《家》
前者跃然纸上,后者现于舞台
除此之外,《家》也是他们情谊的见证
01
巴金与曹禺
因《雷雨》结缘
23岁那年,正在清华大学求学的曹禺写出了他的第一个剧本《雷雨》。
这部被后人称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基石”的作品,在当时却并不被看好,投稿处处碰壁。恰逢巴金来到北平任《文学季刊》编辑,机缘巧合下,曹禺的朋友靳以将《雷雨》手稿荐予了巴金。
雷雨手稿
我同靳以谈起怎样把《文学季刊》办得更好,怎样组织新的稿件。他说家宝(曹禺的原名叫万家宝)写了一个剧本,放了很久了,家宝是他的好朋友,他不好意思推荐其稿子。我要他把稿子拿来看看。我一口气读完《雷雨》,决定发表。
——巴金
全剧在《文学季刊》(主编郑振铎,编委章靳以、巴金)
第1卷第3期(立达书局1934年7月1日版)发表
经过巴金先生的推荐,《雷雨》发表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季刊》1934年第3期上。发表后引起轰动,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一举奠定了他现代戏剧大家的地位。曹禺先生后来的代表剧作《日出》《北京人》,也都是巴金先生推出的,可以说,巴金是曹禺最早的真正的知音。
《家》见证情谊
1942年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家》,是巴金与曹禺之间深厚友谊的结晶,从创作到演出,话剧《家》自始至终都获得巴金热情的支持与充分的肯定。
1940年深秋,巴金专程来到国立剧专校址所在地四川江安,看望在那儿任教的曹禺,在曹禺家中住了六天。巴金的这次江安之行对曹禺创作的最大影响,就是催促着曹禺一部新剧作的诞生,从此,曹禺便开始了对《家》的改编的构思。
曹禺从1940年冬天开始酝酿改编《家》,直到1942年夏天才开始动笔写这个剧本。改编《家》的时候,曹禺正在与方瑞热恋,曹禺把对方瑞的感情写进了瑞珏和梅的形象里。
在小说《家》的改编史上,曹禺改编的话剧《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是因为不少《家》的舞台改编,都是一种“剪刀加浆糊”式的匠艺式的改编,而曹禺的《家》是真正创造性的改编,剧作家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生感受和艺术才华创造性地改编了原著,其成就丝毫不亚于创作一部作品。
因此,尽管根据《家》改编的戏剧作品不计其数,但只有曹禺改编的话剧本《家》能在舞台上历演不衰,形成了一种连绵不断、薪火相承的“曹禺情结”和宝贵传统。众多其他的表演形式如电影、音乐剧、沪剧、越剧、舞剧皆有曹禺改编版本的影子。
1954年,江苏的话剧工作者曾将话剧《家》搬上舞台,获得了一致好评。
2024年,新版话剧《家》再度来袭,集结江苏省演艺集团一级导演庄嘉敏、一级作曲潘磊、一级舞美设计盛小鹰等众多优秀主创和主演,又将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春天刚刚起首,
冬天也有尽了的时候。”
在新思想激荡与新青年觉醒的年代里
这个“家”里性格迥异的年轻一代
会有怎样的命运故事?
3月2日-3日 淄博大剧院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部
文学史和话剧史上的经典
02
话剧《家》
剧目简介
/ The Family /
{现实生活作品 }
有趣、生动表现既普通又些许特别的家庭画面。语言平实,情绪真切,每一处都见细节,以小见大,既能在厮打大闹时候让人皱眉唏嘘,又能在侧脸流泪的时候让人痛彻心扉,让人感同身受。把生活中会遇到的种种事由与历史时代结合,让人深感共鸣。
{中国南方城市的风土人情画 }
地域特征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南方人大都性格温婉,同时保有了自强不息、坚韧的传统品德,加上语言风格特征,能够形成鲜明的风格。
{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众生相 }
依托封建宗法制度溃败与革命潮流的冲击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特点通过细节的塑造淋漓尽致的表现,丰满而鲜活。
{剧情梗概 }
故事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后,讲述了风云激荡的年代里,封建大家庭中年轻一代的痛苦磨难和成长——大少爷觉新和大少奶瑞珏的不幸遭遇,奴婢鸣凤的死亡和三少爷觉慧的出走等等。形象描绘了一幅大家族生活的典型画面,真实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溃败的历史过程。
03
观众好评
向上滑动阅览
04
主创阵容
• END •
演出推荐.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演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