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鲛鱼变小,丈人难讨好
在海鲜明鉴大本营所在的青岛,女婿们在谷雨前后的仲春时节都得给岳父大人(当地叫老丈人)送一对新鲜的鲅(bà)鱼,俗称“鲅鱼礼”。鲅鱼越大显得女婿对丈人越尊敬,因此衍生出了“鲅鱼跳,丈人笑”这样的民俗佳话。
你也许不知道蓝点马鲛,
但一定听说过鲅鱼水饺
喜提大鲅鱼的丈人多半会召唤丈母娘(岳母大人)把它们或红烧,或家常,或香煎,更大的可能是剁馅包成皮薄肚大的水饺。对鲜香糯弹的鲅鱼水饺的执念并非青岛人独有,整个胶东地区,乃至尝过这道美味的全国甚至全球的吃货,往往一生都会欲“鲅”不能。
鲅鱼水饺 摄影:李玉强
蓝点马鲛 手绘图:李玉强QMCS
鲅鱼的中文学名是蓝点马鲛。它还有很多地方俗名。在浙江宁波,它们被称为“川乌”,并被尊为开春第一鲜;在东海彼岸的日本,它们被叫做鰆(サワラchūn),有春天之鱼的美好寓意。蓝点马鲛在春季生得最为鲜美丰腴,谁能不爱。
我太傻了吗
蓝点马鲛的学名为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鲭科马鲛属的一位成员。Scomberomorus这个拉丁名词原意是“愚蠢的鲭鱼”;而颇为巧合的是,在青岛方言里,傻乎乎,缺心眼儿的人被戏称为“潮鲅”。不知东西方的上古先贤们是不是从肌肉发达的外表来断定马鲛鱼类必然头脑简单。
畅轻无阻,唯快不破,这个杀手惜时又惜命
与同科的远房大堂兄蓝鳍金枪鱼一样,蓝点马鲛也有线条健美的躯体和动力十足的新月型尾鳍。蓝点马鲛的体色低调但不乏素雅,背部呈略带金属质感的蓝黑色,体侧有数列黑色圆形斑点,腹部银灰色。因体型在盛产肌肉棒子的鲭科鱼类中算是偏细长侧扁的,蓝点马鲛在日本又被称为“狭腹”。
因为鳞片很小常被误以为是无鳞鱼 摄影:周骁
蓝点马鲛的胸鳍、背鳍、腹鳍、臀鳍都生得短小,肌间刺极少,鳞片小到几乎不可见(所以几乎全身都好吃,真乃恨刮鳞、怕鱼刺的吃货们之福音),连多数硬骨鱼类引以为傲的鱼鳔都省去了。蓝点马鲛这种对自己近乎苛刻的简约主义追求,是保证自身随时高速穿越水层的一种进化选择。相比无鳔鱼,有鳔鱼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水压变动,任何快速的上浮或下沉活动都会产生外部水环境和身体压力差的剧烈变化,导致充满气体的鱼鳔急剧膨胀或缩小,造成脏器损伤,甚至丢掉性命。但放弃鱼鳔的蓝点马鲛同时也失去了鱼鳔带来的上浮功能,它只能依靠肌肉的运动永不停息地在水中游弋,才能保证自己不会下沉海底。与它同科的金枪鱼和很多鲨鱼也是如此。
虽然背负着“蠢和傻”的诨名,蓝点马鲛极其广泛的分布范围却已证明它们是成功的生存者。它们若有鱼生信条,那一定是“唯快不破”。蓝点马鲛的冲刺时速可以达到40-50公里/小时。它们不仅游动迅速,生长速度也同样迅猛。蓝点马鲛在出生的第一年就能长到叉长42厘米,体重500克以上;2龄鱼叉长可达55厘米,体重超过1千克。它们终生都在生长,但是2龄后生长速度会显著放缓。7-8龄的蓝点马鲛叉长达可达70厘米-1米左右,体重在3-4千克之间。绝大多数蓝点马鲛在1-2岁就达到性成熟,但在动物界早熟的代价往往就是寿命偏短。蓝点马鲛的自然寿命不会超过十几岁,有限的寿命也决定了它们的最大体长也就在1米挂零,体重很少超过10公斤。
蓝点马鲛是贪婪的掠食性鱼类。凭借表现俱佳的耐力和速度,外加敏锐的视力和一口利齿,蓝点马鲛把凡是可以入口的鱼、虾、鱿鱼、乌贼等统统视为猎物,甚至较小的同类也不放过。但是不大不小的身型决定了它们在食物链中只能占据中上层的位置。它们从小到大都得时刻逃避金枪鱼、旗鱼、剑鱼、鲨鱼等等大型肉食性鱼类和齿鲸类等海洋哺乳动物们的捕杀。当然,就算遇上这些更大、更快、更狠的大佬,蓝点马鲛也不会束手就擒,它们常常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一起,动作整齐划一,形成一个的球形“鱼卷风”,让捕食者目眩神迷,难以锁定目标。如果这大招还不行,那它就干脆扭腰甩尾,四散逃命。
绕开刺网反围剿,
躲过拖船再出发
蓝点马鲛属于海水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也是我国近海资源衰退背景下少数能维持高产的大型鱼类。每年初春(3月中旬),海域水温升高,促进了蓝点马鲛性腺的加速发育,它们游离越冬场向北进行生殖洄游。4~6月,到达产卵场的蓝点马鲛开始繁衍后代。每条雌性蓝点马鲛都是极为高产的母亲,平均每条在每次繁殖季可以产下60多万颗卵。产卵之后,亲鱼和幼鱼均在产卵场附近海域分散索饵。至8月下旬,随着近岸水温下降,鱼群陆续向较深水域进行适温洄游,继续摄食,生长育肥,并于12月中下旬陆续回到各个越冬场。这是属于蓝点马鲛的四季节律。
在这种生殖洄游的习性下,也相应产生了蓝点马鲛的春汛和秋汛。春汛时,大大小小的渔船布下一张张天罗地网,守候在成年蓝点马鲛产卵的“必经之路”上,蓝点马鲛只有突破重重包围才能到达 “产房”。到了秋汛,还未成年的小马鲛和它的父母又要再次突破渔船的层层围剿,才能回到南黄海到东海中部的“安乐窝”度过冬季。
鲅鱼漂流单片刺网示意图 来源:《黄渤海区渔具通论》
蓝点马鲛的年产量虽然较为稳定,但随着捕捞网具的网目不断缩小和捕捞强度的增加,其种群发生了许多变化,比如个体小型化、群体低龄化,幼鱼生长速度加快,平均性成熟年龄提前,亲鱼产卵期延长等。邱盛尧等学者的研究显示:在上世纪70年代前,多数在黄渤海繁殖的雌性蓝点马鲛会在2龄后(体重达到1千克左右)达到性成熟。而从90年代至今,绝大多数雌性蓝点马鲛在1龄(体重仅500克左右)即达到性成熟。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高强度捕捞导致的 “人工选择”让性早熟且生育能力强的小个体马鲛鱼得到了更大的存活几率,因为它们能够赶在被捕捞之前把自己的基因传给后代。但遗憾的是,早熟小个体父母产生的后代通常成年个体也更小,不但经济价值更低,也让苦心寻觅大鲅鱼的青岛女婿们徒增焦虑。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各级政府渔业管理部门也制订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如产卵亲体保护、伏季休渔、缩短可捕期等多项管理法规,以保护蓝点马鲛渔业资源。虽然这些管理法规延长了当年幼鱼的年内生长期,增加了蓝点马鲛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仍有不足之处。例如,研究表明蓝点马鲛初次性成熟最小叉长约为410mm左右,而《渤海区渔业资源繁殖保护规定》中蓝点马鲛的可捕标准为叉长380mm以上,这说明有一大部分未成年的幼鱼被合法捕捞,严重破坏了资源的补充群体,使蓝点马鲛群体更加趋于小型化、低龄化。同时,对捕捞鳀鱼等小型鱼种所制定的最小网目尺寸极小,这会兼捕蓝点马鲛的仔鱼和幼鱼,虽然尚未对蓝点马鲛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但依旧会造成大量高价值渔业资源的损耗,令人痛惜。
明鉴建议大家,如果在市场看到380mm以下的“鲅鱼羔仔”,或在休渔期看到新鲜鲅鱼,不要购买,不要购买,不要购买!因为这些渔获都属违法捕捞。只有管理部门和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杜绝这种违法行为!
变暖是远虑,缺粮为近忧
蓝点马鲛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海域中上层,对低温尤其敏感,其资源分布、洄游移动、栖息分布等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水温影响。研究表明,10°C的水温已成为蓝点马鲛洄游鱼群是否进入渔场的阈值。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温度整体上升,强ENSO(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合称)事件频繁发生,直接或间接地制约鱼类洄游的路线和方向,对蓝点马鲛资源和渔场的位置产生严重影响。资料显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日本海近岸的蓝点马鲛渔获量大幅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日本海沿岸水温升高,导致马鲛洄游路线改变。
左:日本海蓝点马鲛渔获量变动;右:蓝点马鲛分布区域扩大到日本海(西川哲也,2011)
每年春汛蓝点马鲛北上洄游的目的不仅仅是到达北方的产卵场,它们还在沿途一路追捕着一种叫做日本鳀鱼的小型鱼类(北方俗称“鲅鱼食”)。日本鳀鱼是黄渤海到东海北部的蓝点马鲛种群全年的主要猎物。与蓝点马鲛一样,这种小型鱼类也是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南北向的季节性洄游,并且它的分布也与水温关系密切,温度过高会使得鳀鱼幼鱼孵化率降低,从而致使蓝点马鲛幼鱼食物紧缺。
让蓝点马鲛的食堂雪上加霜的是,长期高强度的捕捞已经造成我国鳀鱼资源日益衰退。在黄、渤、东海海域,为了满足水产和禽畜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起,鳀鱼从先前的低值杂鱼一跃成为重点捕捞对象,平均每年捕捞量高达近百万吨(多数被加工成鱼粉、鱼油作为饲料工业的原料,也有部分被直接作为冰鲜饲料投喂给养殖的鱼类和虾蟹等)。就所属海域的生态功能而言,日本鳀鱼是无可争议的基石物种(keystone species),它们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到数十种相关物种的存活(为了方便吃货们了解基石物种,想想非洲大草原上的角马)。若鳀鱼种群得不到有效的保育,高度依赖它们为生的蓝点马鲛、带鱼、太平洋褶柔鱼(真鱿)等中到大型肉食性种类资源养护的就无从谈起。
为什么被吃的总是我——鳀鱼是众多肉食性鱼类
重要的食物来源 手绘图:李玉强QMCS
1974-75年,在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成堆的鲅鱼骨。看来我们与蓝点马鲛的缘分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3900多年前。“马蔺开花,鲅鱼来家”,“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薳”,“春事刚临社日,杨花飞送鲛鱼。”……诸多宜俗宜雅的民谣诗句已经让蓝点马鲛升华成为沿海渔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图腾。
从新石器时代就在滋养着我们的蓝点马鲛种群现在正遭受过度捕捞、食物短缺、气候变化三重威胁。加强科研监测,应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理念和技术,继续深化渔业改革,再加上广大消费者们在打击非法渔获方面的全力配合,我们还是有机会让蓝点马鲛继续鱼丁兴旺,甚至而且更加壮硕健康。毕竟,不管哪里的吃货都爱鲅鱼饺子,往后多少代的老丈人都得收鲅鱼礼不是?
科学吃鱼,才不会无鱼可吃。每个人舌尖上的选择,决定了海洋的现在与未来。为了培养新一代负责任的海鲜“吃货”,海鲜明鉴将为中国消费者定制科学、有趣的可持续水产品消费指南。想要边吃海鲜边做环保?那就快快关注我们吧!
感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李昂老师审阅并对本文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1]祖凯伟,程家骅,刘阳,张弛,李建超,潘新冬,叶振江,田永军.产卵期及越冬期蓝点马鲛渔场分布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J].海洋湖沼通报,2019(06):48-57.
[2]万荣,宋鹏波,李增光,龙翔宇.黄海近岸海域蓝点马鲛产卵场分布及其环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20,31(01):275-281.
[3]车媛媛. 清代以来黄渤海蓝点马鲛资源分布及渔获量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4]王凯迪,于华明,于海庆,伊藤進一.黄渤海蓝点马鲛种群变动与海表面温度的关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9(12):31-40.(洄游图来源)
[5]孙本晓. 黄渤海蓝点马鲛资源现状及其保护[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6]邱盛尧,叶懋中.黄渤海蓝点马鲛繁殖生物学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6(05):463-470+570.
[7]邱盛尧.黄渤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Cuvier et Valenciennes)资源数量变动的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1995(03):16-19.
[8]韦晟.蓝点马鲛在黄、渤海的渔场、渔期与环境的关系[J].海洋湖沼通报,1980(02):34-40.
[9]邱盛尧,李登来,徐彬.论我国渔业管理对黄渤海蓝点马绞资源的贡献[J].齐鲁渔业,2007(03):39-42.
[10]尤宗博. 蓝点马鲛大网目流刺网的选择性[D].上海海洋大学,2014.
[11]西川哲也.日本海で漁獲が急増したサワラ -その生態に迫る-[R].:但馬水産技術センター,2011.
阅读更多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