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维工具箱-减法思维Less is more

柏粒先生 柏粒田 2024-04-11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推文,讲的是Nature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社会“内卷”的根源在于:人类总是选择加法来解决问题。
“想象一座用乐高积木拼成的桥。一侧有三个支撑件,另外一侧有两个。你会如何稳定桥梁?研究表明,大多数人会加一块,这样每边都有三个支撑。”其实,你也可以去掉一个,这样两边都有两个支撑,问题也可以解决,这就是减法思维。
关键在于,多数人不会主动地使用减法思维,遇到问题时总是加法思维更容易自动浮现。
为什么做加法是人的惯性思维呢?这要归因到人类作为动物的本能。远古时期,生存环境恶劣、食物匮乏,只要有机会,人都会去囤积食物。

这种贪欲是生存的需要,无论食物、财产、资源,总想多多益善。因为对人类的大脑来说,更多意味着更安全、更幸福、更满足。
但是,过多使用加法思维,也会进入死胡同,越多并不代表越好。
美国影帝尼古拉斯凯奇曾是亿万富翁,曾多次结婚,在房产、汽车上挥霍无度,甚至在家里开设动物园,饲养鲨鱼、鳄鱼。一味获取的加法思维让他最终陷入负债数十亿的窘境。
有个有趣的理论叫“三七法则”:一个房间,有七成的空间可能是闲置的;买回家的东西,70%可能都不会用;每天工作的时间,70%可能都是低效的、没有产出的。
你的加法本能会让你越来越多地去获取,但结果却未必让你如意。因此,智者要学会为自己做减法。

14世纪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就曾提出他的剃刀理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美国航天界有个著名的案例。航天火箭的发射屡次失败,一个零部件是故障的核心原因。工程师们都为如何改良材料、改进尺寸,或如何增加新的零部件而争论不休,但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大家都因本能而专注在做“加法”。直到有位工程师提出,“为什么不能拿掉这个螺丝钉呢?”后来,这一减法思维拯救了这个项目。

乔布斯是做减法思维的高手,一生奉行极简主义,Less is more。在他之前,手机厂商都力图在功能更全、按钮更多上做着各种产品创新。直到Iphone的诞生,你所看到的只有一个屏幕和一个Home按键,极简的美学和实用性,风靡了世界。他以特立独行的极简主义,活出了自己的人生高度。
禅宗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教导我们如何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老和尚和小和尚过河时遇到一位少女需要帮助,老和尚二话不说就抱起少女过了河,并与之告别。小和尚却一直在心中疑惑,“师傅怎么这么随便就破了色戒?”又过了几里路才向师傅发出责难,这时老和尚说,“啊,你说那位少女啊,我早已放下她了,你怎么还没放下呢?”思维的误区,于常人而言或许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死胡同,但在通透人生的禅师面前不堪一击。

林语堂先生曾言:“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生命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繁华也从来不是生活的常态。
愿你在未来的道路上,也能领悟人生的本质,跳出加法的本能,反举减法的利剑,活出自己的高度。
-END-
相关文章:
备注:图片援引自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