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on't Panic-如何从容地面对AI的冲击

柏粒先生 柏粒田 2024-04-11

自从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以来,AI的智能水平不断地在刷新我们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也因为媒体的大肆宣传而产生了对失业的焦虑和对人类未来的悲观。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从容地面对这次AI技术革命的冲击?有没有一种优雅的姿势能放下这些焦虑和悲观?

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近参与了一些行业研讨,听了各大科技企业的高管关于AI的访谈,里面提到了几个概念,我认为非常的重要,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这个时代,放下内心的焦虑。今天就在本文做个简要的分享,如果你能理解这些概念,也许能更加从容地面对这个新的时代。

茧房

在互联网的早期阶段,都是我们主动去寻找信息,你会主动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想要看的新闻,主动在亚马逊、淘宝网搜索想要买的商品,主动在视频网站选择想要看的节目。但随着数据的大量沉淀、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的进步,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从主动变成了被动。打开电商的APP,无需搜索,主页上就会出现你可能想买的商品;打开新闻类或者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只要轻轻地上下滑动,你可以轻松地就自己喜欢的节目看上几小时甚至一整天。

这种从主动到被动的转变,表面上看是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实际上却让我们深陷于信息茧房之中。在数据分析、推荐算法、人工智能的作用下,你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信息都是你喜欢看的,即使他们是错误的、虚构的、带有偏见的。

我曾写过关于煤气灯效应(Gas Lighting)的文章:“煤气灯效应—警惕身边的情感操控与冷暴力”。它源于1940年代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丈夫安东为了谋取妻子宝拉所继承的大笔遗产,通过多次歪曲事实、欺瞒等手段让宝拉产生自我否定与怀疑。比如安东就经常通过调节煤气灯的亮度,来让宝拉产生模糊、不确定的感觉。

为什么要提煤气灯效应呢?因为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煤气灯效应成为韦伯字典全球热度最高的词汇之一。这是由于,近年来机器自动生成和推送成了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他们就像煤气灯效应一样开始逐渐控制我们的思想,给我们洗脑。

因此,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你必须要警惕信息茧房下的“煤气灯效应”,尽量避免过于被动的信息接受方式,否则你会越来越焦虑,并逐渐失去客观的判断能力。

噪声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之父”丹尼尔·卡尼曼写过《噪声》一书。这本书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在科学界,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偏差是导致人类判断出错的原因,但卡尼曼在书中指出:噪声,才是真正影响人类判断和决策失误的关键。

自信息革命以来,我们正式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信息的产生速度远超人类大脑所能吸收的极限。机器如果存储不了信息、处理不了信息,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的数量、改进芯片的性能来解决。但我们人类做不到,面对巨大的信息噪声,我们的大脑根本无法理解和记忆,更加无法处理。

如果你觉得很焦虑,总是想着不要被时代所淘汰,而勉强地吸收了过量的信息,你只会让自己的精力被噪声无谓地消耗,最终不但没有理解和吸收,反而让自己更容易决策失误。因此,在未来的数字化时代,你需要理解和认清自己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摆脱信息噪声,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决策水平。

智子

智子这个概念来自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它指的是来自宇宙的三体人为了封锁人类的科技水平,通过智子来限制人类在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与突破,让我们永远停留在旧的知识水平上无法进步。

反观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无论是哪一个模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算法,AI都需要人类把信息喂给他们来做训练。虽然说AI也会通过持续地再训练来自我更新,自我迭代,但如果我们并没有给它输入新的信息,它就会越来越僵化,因此它只能在已有的旧知识体系内不断地打转。即使算力再强大,也无法产生新的知识,就像三体里的智子那样。

比如,ChatGPT就因为所训练的数据库停留在2021年,而导致用户提问关于2022年以后发生的事情时,它的回答漏洞百出(后来OpenAI通过将其接入网络,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智子这个概念,很多科技界的人士也表示出他们的担忧:如果有人刻意通过限制、歪曲等手段来调节AI模型的信息输入,这样的AI模型,就像《三体》中的智子一样,不但可以控制用户的心智,甚至还会成为政治煽动、网络攻击、精神控制的强大武器。

因此,对社会整体来说,监管必须跟上,对AI技术进行一定的约束,不可完全放任自由。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目前所能接触到的可能是以ChatGPT、Midjourney为这些普通的应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更有针对性的AI应用不断推出,如何甄别这些新应用的“善恶”与能力局限会非常重要,这样才能避免受到“智子”的影响和伤害。

过度依赖与主动应对

西方有一个著名的拐杖理论很有意思。大意是,科学技术的好处就像是拐杖一样,对于老人和受伤者来说,拐杖可以帮助他们走路甚至慢慢恢复身体的机能。但如果你过度夸大拐杖的用处,可能会得出一个极端而奇怪的结论:每个人都应该使用拐杖,这样社会才会更有效率。这个拐杖理论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不要过度地迷信技术而忽略了人本身的能力。

《技术与文明》一书的作者刘易斯芒福德也曾说道:“不做机器的奴仆和不过分迷信技术,否则人的福祉就不是因机器和技术而扩大,相反会因机器受到限制,甚至走到反面。”

其实,无论是信息茧房、煤气灯效应,还是信息噪声与智子,这些概念和它们背后所隐含的问题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AI的确越来越智能化,但我们不能过度迷信它的强大而忽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AI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性、甚至还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要避免极的态度,更加极主动地去面对这个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AI的局限性,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人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文章对您有点滴帮助,欢迎转发或在末尾右下角点击“在看”,谢谢!
相关文章:
周鸿祎聊AI:硅基生命的觉醒、年轻人的机会......(含解读)
提示工程师-会是人类最后的工作吗?
为什么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这要从猫和蝴蝶说起
ChatGPT凭什么能替代医生、律师、程序员?
ChatGPT后的AI新世界:需要哪些新思维与新技能?
一张图看懂世界经济的发展史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必须更新认知才能应对熵增的混沌。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唯有磨炼心性方能战胜心中的魔王。”--欢迎点击下方链接关注本号,提升认知、磨炼心性。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