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生物组与健康——肠型的概念值得推敲

程铭悦 GPBees 2023-08-18

GPB最新专辑Microbiome and Health在线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宁康组题为“Stereotypes About Enterotype: the Old and New Ideas”的综述文章。我们的“要文译荐”栏目很高兴邀请到第一作者程铭悦为大家来解读肠型。



肠型概念的诞生: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基因组上,同样也体现在肠道微生物结构上。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人体代谢功能,免疫功能,以及许多炎症和免疫介导的疾病有关(Science 2001,292: 1115–8)。因此找到一种合适高效的刻画人群肠道微生物的方法,并且基于这种方法将肠道微生物跟疾病等表型相关联,则显得颇为重要。但是人体肠道菌群中包含着大量不同的微生物物种,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状态,难以描述。并且人类个体间肠道微生物在这种多维空间里差异大,即使是同一类人群,个体之间可能也会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结构。这对我们将肠道微生物整体结构与疾病相关联是很大阻碍。于是,在2011年,Arumugam et al. (Nature 2011,473:174–80)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肠型(Enterotype),将这种多维度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结构,降维到三类:Bacteroides肠型, Prevotella 肠型, 以及Ruminococcus肠型。三类肠型对应着三类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并分别以Bacteroides, Prevotella, Ruminococcus作为主要的代表驱动属。Arumugam et al. 也提到这种分类并不像人类血型那般被严格界限,而是三群组成结构上类似的肠道菌群(“densely populatedareas in a multidimensional space of community composition”)。


肠型受多种因素影响:

  1. 饮食对肠型的影响:短期的饮食干预能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但可能不足以改变肠型。肠型与长期的饮食习惯有关(Science 2011,334:105–8; Gut 2018 https://doi.org/10.1136/gutjnl-2018-317298)。

  2. 抗生素对肠型的影响: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也许会因为个体肠型差异而表现不同(ISMEJ 2016,10:707–20)。

  3. 年龄对肠型的影响:老年人,成年人,新生儿的肠道菌群结构,稳定性差异显著(Nature 2012,488:178–84; Microbiome 2019,7:2)。因此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样本不应该混杂在一起进行肠型分析,而应该分别进行。


肠型概念的质疑:

  1. 肠型也许是连续的,而不是分离的(1):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型更像是一种连续的梯度变化(“a continuum changingfrom Bacteroides-driven to Prevotella-driven microbiota types”)(Nat Rev Microbiol 2012,10:591–2)。

  2. 肠型并不稳定(2):个体肠型在一定时间内会发生改变(Cell Host Microbe 2014,16:433–7)。

  3. 肠型可能并不能作为疾病标志物(3):对于某些只跟特定单菌相关的疾病,使用肠型作为疾病标志物可能会掩盖实际的患病几率(Cell Host Microbe 2014,16:433–7)。

离散的肠型与连续的肠型

理想的情况下,肠型是能明显区分开来的,然而在大部分研究中,尤其是样本量足够高的情况下,离散性并没有那么好,即肠型与肠型之间有混合。这是因为菌群丰度在样本间呈现梯度化分布,两个肠型更像是两个极点,样本在其间散落。


2  肠型并不稳定

由于肠道菌群本身的动态变化性,肠型的稳定性仍有待考究。我们期望的是个体的肠道菌群虽然会随时间有一定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足以改变个体的肠型。但是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肠型在一年的观察期间发生改变(Cell Host Microbe 2014,16:433–7)。


肠型可能不能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

假设一种疾病只由某特定病原菌造成,该病原菌的丰度直接决定了病人患病几率。并且肠型1被定义为不易患该病的肠型,而肠型2被定义为容易患该病的肠型。现在有两位病人,一位病人X是肠型1,另一位病人Y是肠型2。如果按照肠型来判断病人的患病率,则病人X为低风险,病人Y为高风险。但是,由于肠型本身概念的限制,它是一类相似菌群的聚集体。这就意味着存在一个病人虽然是是肠型1,但是其包含的该病原菌的丰度较高,只不过是刚好没超过肠型1与2间的限度。这个时候,如果只是按照肠型来判断患病几率就会造成错误。


肠型计算方法:

利用不同距离矩阵,不同的聚类评估方法以及不同的物种分类水平,所得到的肠型的结果可能各不相同。因此用大数据集寻找一个统一的标准方法来计算肠型是很有意义的。Costea et al. 提出了一种肠型计算的流程:其他研究的样本匹配已有的肠型,或者当新样本无法匹配已有肠型时进行新肠型的计算(NatMicrobiol 2018,3:8)。


肠型概念的延伸:

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分型的概念已经应用到人体其他部位,例如肺部微生物(ISME J 2012,6:471),阴道微生物(Science 2017,356:938–45),口腔微生物(Genome Biol 2014,15:R66);同样也应用到了昆虫例如大黄蜂肠道微生物(Curr Biol 2015,25:R652–3)与动物例如黑猩猩肠道微生物(Nat Commun 2012,3:1179)。


总结

  1. 肠型将人群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分为几类,有助于肠道菌群整体结构与表型的关联研究。

  2. 肠型受到多种因素例如饮食,抗生素使用与年龄的影响,在不同人群中肠型的结构与稳定性都有可能不同。

  3. 在进行肠型计算时,需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比对,探究结果的合理性。目前仍需要更多的数据量来进行方法学的统一。

  4. 将肠型概念引申到其他生态位的微生物群落,也许能带来新的发现。


文章编译来源:Mingyue Cheng, Kang Ning. Stereotypes About Enterotype: the Old and New Ideas. 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2019,17(1). 引用请参考以上格式,英文全文详见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2022919300592。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 简称GPB):创刊于2003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与中国遗传学会共同主办的英文版核心期刊。目前GPB为双月刊,由Elsevier以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模式出版,刊载来自世界范围内组学、生物信息学及相关领域的优质稿件。2017年被SCIE、JCR和CSTPCD数据库收录,连续六年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13–2018),连续两期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2013–2018)。2018年,在基于Scopus数据库的CiteScore期刊影响力榜单中,位于“计算数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四个学科领域Q1区;JCR报告公布的官方影响因子为6.615,位于“基因遗传学”学科领域Q1区;中科院期刊分区,位于“生物大类”学科领域Q1区。入选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获中科院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择优支持(20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