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长谈丨 转专业逆袭之路-上岸伯克利

赵工 ImpactStudio 2023-03-28




新的一年开始啦,22fall的同学们在经历了“痛苦”的赶DDL之后,也迎来了斩获offer的“丰收季”。Impact Studio集结各位学长学姐们,从个人经验出发,涵盖作品集制作、留学选择、申请过程等多方面信息,帮助新学子们在留学之路上少走弯路、更加顺利的前进~




01 <瞅瞅我们的学长 >


赵工


本科:中山大学

专业:翻译专业

offer(截止发稿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知道自己想干啥的一个普通人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成功上岸真的太开心啦。



02 <OFFER在此 >





03 < 考研?留学?>


大学学了一半,发现自己不是学语言的那块料,也对自己的专业没啥兴趣,由于个人原因没法转专业,尝试跨专业考研建筑学失败两次,时间和年龄不允许自己再去尝试。所有路子都被堵死的情况下转投国外跨专业申请。


我的个人经历比较复杂,说实话,不太具有参考性。小时候,家里人从事建筑行业,经常有机会到工地玩,接触图纸规范之类的东西,就开始对这一行感兴趣。第一个转折点是高考,由于当时对今后的职业道路没有概念,为了逃避高考且还能去个不错的学校选择作为外语类保送生升学,学英语,不能转专业。后来到大二发现自己实在学不下去语言,天赋也有限,也不想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努力,就自己想法子。改行建筑的念头这时候就萌生了。


尝试过的第一条路是跨考,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是东南,大三那年直接到南京租房子,从零开始去学校旁听,找研究生补课,第一年差十几分,没考上。觉的自己有戏,第二年继续考,差得比第一年还多,还是没考上。


当时面前只剩两条路了,申请国外赌一把,老老实实拿着自己的本科文凭上班,之后再做打算。我选了第一条,因为我觉的这可能是我改变自己人生道路的最后一个机会了,年龄再长个一两岁或是进入职场之后自己能不能还有现在的心气都是两说了,我怕我到时候会妥协,退一步讲申请失败去找个班上和直接去找个班上区别其实也没有那么大。所以我就在有资格赌的最后阶段赌了一把。万幸的是家里人很支持我。


找作品集机构也挺难的,好多看见我这种背景直接是不收的,我也理解。万幸最后来到了is,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做作品集和考研又是两个世界,之前学的理论和快题能用到的十分有限,软件啥的我全都不会,只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慢慢啃。还好自己不算笨,也算挺努力的,最后磨出来了一本。最后的申请结果也很不错。我赌赢了。



04 < Overpass Tower >


项目简介:

该项目为一栋集公寓、写字楼、商场、停车场、地上地下交通枢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设计理念及思路:

该项目位于上海莘庄立交的中心区域空地,莘庄立交作为吞吐量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是很大部分打工人通勤,也是去往迪士尼、机场等地的必经之路。因而在该交通枢纽中建立集中转以及上面提到的各职能为一体的综合体能够较大程度的分担该立交的压力,直观后果为减少拥堵,分散人流,中心区域cbd边缘化。



不同于其他综合体往往傍交通枢纽而建,该综合体位于立交桥中部,内置两个空中停车场,下部停车场衍生出匝道链接立交桥,上下两停车场通过车用电梯相链接,建筑底部则与地铁相接。建筑可以称之为向上生长的立交桥,因为其每层的形态是将莘庄立交网格化再通过拓扑变换最终叠加而成,是一种类型学的体现。另外要提的是该建筑的外立面受高技派影响较大,外挂电梯及管道钢结构部分裸露在外,也成为了一道独特风景。



这个项目是我学建筑以来第一个正式做的项目,还挺有参考意义的。



05 < Education Complex >


项目简介:


该项目在该区域内既履行幼儿园的职能也履行了老年活动中心的职能,又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为其学习或娱乐提供了去处,也缓解了该地区的幼教压力。


设计理念及思路:


广东省海珠区城中村街道因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迁移和增长给予了该地块更大的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压力,集中体现在老年人无处可去,无乐可做,幼儿园儿童数目已经饱和,部分儿童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因此建立一个老幼教育综合体的想法应运而生。


主要理念是模糊的边界和柔软的空间,由盖尔的柔性边界理论衍生而来,体现在建筑的形态和内部空间的布置上。灵活的隔板和划定的门使得空间可以按使用者的意愿任意拼凑组合,打破了传统墙壁的隔阂。内部的柔性核为老人和孩子提供了互相碰撞交流的场所,木格栅和室外平台不仅仅是幼儿园建筑规范的体现,更给了使用者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


在进行设计时,我和导师进行了多次讨论,从茫然到逐渐有一点起色,到模型初步成型。这个过程中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不断的修改交通流线,让路线变得合理并具有趣味性。不断推敲建筑体量,不断尝试来完善建筑的合理性以及美感




06 < 没有白做得工 >


我没接受过系统的建筑本科教育,反正做作品集跟我准别备考研的东西是天差地别的。考研看重的书本上的建筑史,规范、案例之类的东西。快题看的是制图规范和手绘功底。而作品集重要的是一栋建筑生成的整体逻辑,必须能够自圆其说。更偏重的是一个research的过程,寻找合适的理论和reference来支持自己把自己的想法落实下来,而不是像完成作业一样在给定的基地里排功能。



早出晚归

经过在Impact Studio设计的学习和作品集的制作,觉得自己在设计上有非常大的提升所有软件,包括绘图,排版,建模等等软件的使用都是在is一点点啃出来的,对色彩的运用,审美水平相较于之前都有本质上的提高。

各位学弟学妹们,努力真的会有回报的,现在看不到就再坚持一下,早晚会来的。我以前是不信这句话的,因为失败碰壁的次数挺多的,现在想一想万幸自己顶住了,没放弃,才最终得偿所愿。另外就是明确自己的职业道路真的很重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能让你少走好多弯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拿我来说吧,我学英语撑死做俩小时,但画图我可以饭也不吃坐一天,以兴趣为导向的全情投入会让你事半功倍。比较实际的就是画图尽量来线下,语言尽早考。

最后感谢is和王老师能够帮助我迈出实现自己理想的第一步,没有负责的老师们的审图和知道也不会有今天的结果。最后祝is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文中作品及部分图片归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