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探索|今天你拎清了吗?——发达国家垃圾分类案例分析

面向未来的 WUPENiCity 2020-09-14


最近,全中国人都在讨论一件事情,那就是垃圾分类!


从上海开始到全国46个城市试点,垃圾分类提上日程似乎已经板上钉钉。


这个话题在网络上也引起了热议,有的人在抱怨这项政策,认为这是一项反人类的事情,也有人觉得突然的强制性会让大家产生抵触的心理。


但不得不说的是,垃圾分类这是一场输不起的“世界大战”,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垃圾分类是垃圾减浅谈垃圾分类对社会发展的4点意义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最终出路。


垃圾分类回收最终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资源循环、永续利用的社会。



其实早在 2000 年 4 月,原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就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八个城市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这八个城市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文件予以落实。


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显著,甚至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又回到原来混合的状态,只是大街上多了很多有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桶。


执行不力的原因在于,垃圾分类不具有强制性,就会造成各方主动的积极性不高,比如缺乏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运输设备与基础设施,城市居民也没能广泛地长期地参与进来。


但是现在为什么中国这么着急搞垃圾分类?



因为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



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因为垃圾处理不善而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健康代价。



因为可能一个垃圾,就会导致海洋生物的灭绝。每年至少10亿个海洋生物,因塑料制品而失去生命。我们的随手一丢,就是谋杀。



因为不着急,下一个轮到的就是我们。维也纳大学的研究员指出,估计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体内都能找到——塑料微粒。


所以进行垃圾分类,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自身。


垃圾,不分类就是污染环境、耗竭资源的魔鬼,分类回收,这是造福于人和自然的宝贝。垃圾分类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


在垃圾分类上,美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做法是中国可以借鉴的。


我们应以此为镜,深入探索,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需找到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蓝图”。



德国:垃圾分类,重立法更重执法

德国政府从上世纪70年代末,便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对废弃物的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由此开始。


在敦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德国采取“连坐式”的惩罚措施。如果垃圾回收公司的人员发现某一处垃圾经常没有严格分类投放,会给附近小区的物业管理员以及全体居民发放警告信。如果警告后仍未改善,公司就会毫不犹豫地提高这片居民区的垃圾清理费。收到警告后,物业与居民自管会将组织会议,逐一排查,找到“罪魁祸首”,要求其立即改善。即便不敢承认,犯错的居民也会为了不缴纳更高的清理费,乖乖遵守分类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还是第一个为“垃圾经济”立法的国家。


根据德国联邦环境局数据,2000年至2012年间,德国垃圾排量减少了18%。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德国人会自觉遵守垃圾分类规则,近80%的德国人认为,为环保做贡献对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如今,德国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创造410亿欧元产值,生产部门的垃圾被重新利用的比例平均为50%。


垃圾回收已经成为德国人的环保“标签”之一。


美国:垃圾分类实现城镇全覆盖

美国大大小小的城镇目前已实现了垃圾分类,只是各州、各城镇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


美国50个州在遵循联邦立法的前提下,各自制定了适合本州的地方立法,形成了有法可依、社区管理和居民自觉维护环境相结合的垃圾处理机制。


社区规定每周二收一次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则是周二和周五两次。居民只需按时把垃圾桶置放到门前路边即可,收垃圾的工人会按时装到垃圾车上。对于公寓式住宅,则是有集中垃圾存放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也是明显分开。


规矩好定,关键在于执行。在美国乱丢垃圾是一种犯罪行为。各州都有禁止乱扔垃圾的法律,乱丢杂物属三级轻罪,可处以300到1000美元不等的罚款、入狱或社区服务(最长一年),也可以上述两种或三种并罚。


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家庭的分类处理,美国家庭垃圾的最终走向是回收利用(包括直接回收、路边分类、堆肥、综合利用等)50%,填埋40%,焚烧10%。垃圾处理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合理的社区管理、居民的自觉配合,更需要各方恒久的坚持,而美国在长期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


比利时:垃圾分类是家庭必修课

作为较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国家,比利时对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十分重视,相应的环保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学会垃圾分类更是比利时人的家庭必修课。


比利时政府大力推广节能知识,让环保理念从家庭垃圾分装开始深入人心。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辨认垃圾,学习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有调查显示,大约有95%的比利时家庭会按照规定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家庭垃圾回收率居世界前列。


比利时拥有较为完善的、严格的垃圾管理制度。


如果居民违反了垃圾分类规定,就需要缴纳高额罚款。如果居民在非回收时间提前堆放或非法倾倒垃圾,也会面临数额不等的罚款。比利时政府希望通过惩罚措施强化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


为了更加完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比利时首都大区政府今年又推出了红色垃圾袋,用来进一步细分厨余垃圾。正是由于比利时政府的努力以及居民的自觉,该国的垃圾分类处理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个面积只有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也因此成为了全世界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样本


新加坡:源头治理与回收利用并举

新加坡综合固体垃圾管理系统主要从两方面着力——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废物回收。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的网站显示,新加坡以“零垃圾国家”为目标,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并努力实现垃圾的重复利用和回收,给予垃圾第二次生命。


从源头控制垃圾方面,最有名的就是一项由新加坡政府、工业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签署的“自愿包装协议”,包装垃圾大约占到了新加坡生活垃圾重量的1/3,协议的目的是通过重新设计包装和再循环,达到减少产品包装垃圾的目的。根据协议,签署协议的公司,包括产品制造商、零售商、批发商等,要自发制定减少包装数量的标准。第一份协议于2007年签署,5年有效期过后,多方机构又在2012年签署了第二份协议。根据计算,截至2016年,受益于协议的签署,共减少了32000吨包装垃圾,节约了7500万新元(约合3.7亿元人民币)的支出。


为有效处理居民生活垃圾,政府将整个新加坡分为七大区域,采用统一招标方式,由有资质的垃圾收集商参与投标。

新加坡政府规定,垃圾收集商运送垃圾时必须附上运单,上面注明垃圾类别和垃圾源头。焚化后所产生的灰烬及不可燃烧垃圾,例如建筑废料和工业残渣等,将被集中到大士南海运转换站,再由推式拖船与平底船于傍晚出发运至离岸的实马高垃圾埋置场填埋。


实马高垃圾埋置场是由位于新加坡本岛以南约8公里处的实马高岛和邻近的锡京岛相互连接、围海而成,这是世界第一个从海域发展出来的垃圾埋置场。为了不污染环境,岛的四周都铺设不透水的保护膜,确保填埋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不会流入海中。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立足国情,合适的才参考,能用的才“拿来”;最后,和立足国情并举的,是立足“城”情,中国比这些国家更复杂,发展更不均衡,中国城市亦然。在日后,因地制宜地推广,我们垃圾分类的进程才会又快又好。


更多有关垃圾分类的城市案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

瑞典垃圾回收革命案


新加坡垃圾分类处理的政策案例

构建多元互补的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框架—台北市的成功秘诀


图文及推送编辑:陈晶晶

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点击标题可直达)

News  | 来了,中英智慧城市研讨会!

News  | 吴志强院士采访之《城市规划者在改变你我的未来》

CityIQ | 你的城市,智商几何

iCity简介

iCity相关网站:

http://icity.ikcest.org

http://www.gpean.or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