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碳中和案例系列一|中国传统人居环境中的低碳技术

面向未来的 WUPENiCity
2024-09-03

导读

中国各地气候差异巨大,人居环境的地域特征也都非常鲜明。文中选取了西北内陆地区、南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典型环境案例,虽然它们的形式表现与材料使用差异巨大,但通过对环境中相似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出其中的技术使用手法,了解到中国各地的古老智慧。

本文将从“屋顶”“天井”“厢房”“山墙”“巷道”“檐廊”等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空间要素出发,挖掘元素细部中隐藏的“传统低碳技术”,描摹出传统人居环境中蕴藏的古老低碳智慧

广西传统人居环境

传统民居往往最能反映环境特征,广西把传统民居的特征与日照、风力、降水三个气候因子联系起来。

夯土墙

夯土墙具有防潮与自呼吸特征,原料来自于低成本且可持续的土壤资源,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组合墙底部防水的做法是用砖或块石垫墙基,私密空间外墙用泥混合龙须草敷墙,在高处设通风孔,墙面通透,开窗较大,具有通风特征。[1] 

木构架

通过木构架的搭建,室内外过渡空间形成为阴凉、通风的室外休憩空间,周围景观植物通过自身的蒸腾作用降低周边空气温度,形成了宜人的室外微气候,提升住宅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点击图片查看分析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

http://www.sjfsw.cn/yazhoufengsu/2387.html)

陕南传统人居环境

院落

陕南传统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并且配有一个窄院,利用窄院获取更多的阳光和日照,夏季窄长型的院落发挥了遮阳降温的作用,冬季抵御大风侵蚀,减少建筑热损失形成院落小气候调节建筑内部热环境。

屋顶

内向院落以及斜坡屋顶都有利于雨水向内院收集,雨水汇集院内,有利于降低院内气温,调节院内小气候和内部热量,提高院内环境舒适度。


点击图片查看分析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

(https://www.sohu.com/a/471428822_589250)

厢房

楼板把厢房分为上下两部分空间,上层空间作为保温隔热层,为下部居住空间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热环境

檐廊

檐下空间,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地带,丰富了空间体验,檐廊主要发挥遮阳功能,对室外太阳辐射有缓冲作用


点击图片查看分析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

(http://hanzhong.sanqinyou.com/HanZhong-LuShu-83442-1/)

胶东半岛传统人居环境

胶东半岛传统人居建造就地取材,地域特色鲜明。就地取材不仅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材料运输过程产生的碳排放,还能减少运输成本,而且突出了建筑的本土特征。在建筑的生命周期结束时,这些材料可以降解回归自然。

坐北朝南的朝向保证了房屋的光照、通风和防潮。村落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被更好地调节。冬天村落获得充足的光照,且山体阻碍寒风,可提升室内温度;夏天的偏南风掠过海面,蒸发降温,为村落带来清新凉爽的空气,在村落内形成舒适的小气候条件。丰富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村落生产生活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3]

生态建筑材料

海草是胶东沿海地区特有的植物资源,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有防虫、防腐的特点。经过晾晒之后,韧性增强,有防漏、吸潮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生态建筑材料,还起到了隔热保温作用。(材料属于易大量获取的本土材料,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点击图片查看分析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

(https://www.whnews.cn/news/node/2020-08/22/content_7146977.htm)


房屋顶

坡度很陡,有层层褐色海草堆积,这一设计不仅有利于屋面排水,达到防腐防潮的目的,而且可以在室内的顶棚与屋面之间形成通风隔热层,能有效地减缓夏季的烈日透晒和冬日的寒风侵入,减少室内外温差,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3]


点击图片查看分析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

(https://www.sohu.com/a/194459467_113213)

道路

院落紧挨院落,横排之间道路狭窄,布局紧凑,但纵向街道较宽,形成主次有序的街道空间布置,抵御寒风

图片来源网络(http://www.dili365.com/cng/article/p5350c3da22b2d48.htm)

雷州半岛传统人居环境

雷州半岛乡村材料主要是选自半岛本地的生土、茅草、木材、红砖瓦以及石材,且尤其是生土茅屋,其所有材料属于完全的自然,砌筑用的土砖是一种制造简易且可以就地取材的廉价材料。[4]

山墙

高大的封火山墙还可以有效的阻挡冬季冷风向屋内灌入,起到一定的防寒作用。高出屋顶两侧的封火墙,可以遮挡一部分来自太阳的直射,对屋面有一定的遮荫作用山墙遮挡形成的微环境温差又可导风入巷道,再通过门窗与室内空气进行气流交换,对调节室内外微环境气候有显著的作用


点击图片查看分析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

http://www.cssqt.com/xw/gn/sh/286166.shtml

屋顶

屋顶的瓦片也会对调节温湿度起到作用,中午经过暴晒之后的瓦片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由地面及人们傍晚至清晨在室内活动时段所产生)[4],起到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调节,通过自然的方式平衡了室内微环境。

巷道

封火山墙除了对自身屋顶形成遮阳外,还对其相邻的聚落巷道形成有效的遮阳,巷道两侧建筑的山墙因遮阳效果的不同,外墙与周围墙之间或相邻两屋之间狭窄的露天通道高而窄,受太阳照射的面积小,受晒时间短、温度较低,即众所周知的“冷巷效应”

在秋冬季节,坡顶建筑群所营造的巷道得到的阳光比平顶建筑群得到的要多 2-3个小时,多出的日照时间,会通过墙体热工性能传递至室内环境,从而改善室内微环境,减弱春秋冬室内寒潮对人体的侵害。[4]

点击图片查看分析图解 

图片来源网络

https://you.autohome.com.cn/details/231745


邻里间隙空间

古民居邻里建筑间会留1米~1.5米宽的间隙空间,由于主体院落空间南侧一般没有另外砌墙围合,间隙空间和院落空间和院落空间直接贯通。[4]

这些只能通过两个人的间隙空间,使院落内外的空间可以互相渗透交融,连接内庭院与外部巷道,改善了内庭院通风降温功能,在在温暖潮湿的区域,通风更是尤为重要

天井

天井与内部的空间院落是核心的空间,由于天井与相邻空间存在温度差,会自然地形成空气交换和流动,引起风环境的变化,通过自然通风,可以降温解暑。

参考文献:

[1]贾濛,景泉,刘畅.“双碳”目标下的西南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技术及应用——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建筑为例[J].当代建筑,2021(09):55-60.

[2]罗二平.陕南传统农宅低碳技术研究[J].城市地理,2015(14):161.

[3]张剑.从东楮岛村看传统聚落建筑本土化设计的低碳思维[J].装饰,2015(03):132-133

[4]梁林.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雷州半岛乡村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内容撰写:冯天心

推送编辑:贾蔚怡

 往期回顾(点击图片可直达)

WUPEN网站

http://wupen.org

世界规划教育组织

iCity网站

http://icity.ikcest.org

智能城市平台

长按二维码即可进入网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WUPENiCit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