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声音】民革保定市委提案选登(二)

保定民革 2022-07-27




2021年保定两会已经拉开帷幕, 这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建设品质生活之城,加快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今年,参加保定两会的民革党员中有10位人大代表、36位政协委员,他们来自教育、医疗、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就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法律保障、科技创新、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主动发声、建言资政,共商保定经济社会发展大计。民革保定市委从委员及党员提案中遴选优秀提案报送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其中1篇大会口头发言、3篇书面发言,20篇集体提案。这些优秀提案集中展示了民革党员参政议政的丰硕成果,为助推保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民革力量。




建言话民生  真情助发展

陈玉忠书面发言






关于规范保定市食品外卖行业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食品外卖行业发展迅速,互联网食品外卖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据统计,截至2019年8月,我市送餐骑手近6000人,每日送餐量26万余份,据保定市O2O网络订餐交易数据统计,市场监管局共掌握辖区内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信息25家,入网餐饮单位信息达15939家。       一、我市食品外卖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卖食品安全问题。网上外卖平台的部分餐饮商家存在无证经营、公示信息不全、配送不规范、证照过期等诸多问题。没有经营许可证或证照过期的不合格商家,处于市场监管盲点区域。个别商家存在使用不合格食品材料赚取暴利的侥幸心理。      (二)外卖骑手送餐问题。食品外卖行业从业者呈现出进入门槛低、年龄低、学历低、外地户籍多等特点。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外卖食品包装不完整、非法改装送餐车辆、送餐超时带来的商家、送餐人员与用户矛盾等等问题。

(三)外卖包装环境污染问题。外卖食品的包装主要以低成本的普通塑料袋和以聚苯乙烯等为原材料的塑料餐盒为主,牛皮纸袋、纸质餐盒、铝箔餐盒这些环保卫生的餐具,由于成本较高很少被采用。另外,部分市民的环保意识较差,垃圾分类参与度较低,将各种垃圾混杂处置,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二、完善我市食品外卖安全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外卖平台市场监管,保障外卖食品安全。一是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外卖网络订餐平台的监管,定期审核进驻网络订餐平台相关企业的相关证照及经营地点等相关信息,一经发现平台存在问题商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条之规定进行严格处理。二是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社会参与监督。通过官媒渠道公布管理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鼓励市民举报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外卖商家,拓宽市场部门的监管渠道;三是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定期对网络外卖食品进行抽检,对不合格外卖食品商家和相关平台从严从重处罚。

(二)规范食品外卖行业从业秩序,加强外卖从业人员管理。一是要求所有外卖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食品健康证,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方能上岗,确保外卖食品安全;对外卖配送人员开展道德规范、安全意识、法治观念、交通安全方面的培训,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坚决禁止从业;二是交管部门明确制定外卖行业配送的相关交通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外卖送餐车辆的尺寸、载荷、最高限速等行车规范制度,严格执行配送车辆等级上牌上路制度。对外卖送餐员设立监督和惩处机制,对市民公布监督电话,一经发现违反交通规则的外卖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处于一定的经济处罚;三是严格执行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督人制度,提高食品监管效率。从外卖送餐员、餐饮从业人员中选取“内部人员”,使其成为食品安全监督人,严格落实监督人身份保密、确定奖励办法等措施,鼓励监督人员发现、检举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提高外卖行业监管的靶向性;四是广泛推广外卖食品密封制度,积极探索外卖封签、锁扣、封腰等不同形式的外卖食品密封管理措施,避免在骑手配送环节因配送行为不规范产生的二次污染、偷食、食品泄露等问题。

(三)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减少白色塑料污染。一是加强绿色环保意识宣传,建立健全外卖平台和用户分担高成本餐盒的机制,鼓励商家和用户使用环保程度更高的铝箔餐盒、牛皮纸包装袋和纸质包装盒,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鼓励商家采用可反复清洗使用的外卖盒,利用网络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区域内外卖商家的数量位置等信息,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建立外卖盒和外卖包装回收清洗中心,将外卖盒、包装等物品统一回收消毒后多次重复利用;三是鼓励平台设置“回收评估信用值”,对于用餐者或者外卖骑手主动将外卖包装回收处理的行为予以信用评级,并通过累积积分或其他形式给与适当经济奖励。(执笔人:陈玉忠、孙振铎)




叶慧君书面发言






关于完善“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议

 

截至2019年,保定市人口总数(不含雄安新区和定州)为939.91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197.38万人,占比为21%。按照国际标准,我市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我市老年人独居式居家养老占比为60.4%,与子女同住式居家养老占比为36.5%,主要的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

完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或者大数据对传统养老服务行业与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多主体之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整合,对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增进老年人的幸福感,促进我市养老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互联网+居家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行业标准和有效监管。目前,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建设标准仍然滞后,尚未形成“互联网+居家养老”的相应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尚未对智能社区家庭养老服务和智能系统提供服务组织评估规范,缺乏行业标准导致政府监管不到位。对于信息平台本身和提供养老服务的组织,尚未进行客观科学评估。

(二)过度依赖政府,缺乏成熟的养老服务商业模式。一是养老服务依靠政府的现象仍然比较明显,市场参与社区家庭养老服务的活动不是很活跃,信息平台使用效率低下,效果尚未得到有效实施;二是养老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共服务性质,大多涉老机构提供的都是低偿或无偿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相关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尤其在购买公共服务、补贴资金标准和额度、服务市场定价等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导致成熟的养老服务商业模式严重缺乏。

(三)老年人对“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认可度低。一是许多老人秉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于“互联网+居家养老”所提供的社会养老服务接受程度低;二是老年人对互联网等新鲜事物的接触程度较低,学习能力较差,部分APP服务页面内容多、字体小,对老年人不友好;三是对陌生事物的抵触心理,害怕泄露个人信息以及遇到骗局。

(四)缺乏相关专业型人才。“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服务人员很大一部分是靠招募自愿者的方式补充来的,专业培训少,服务不专业。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服务平台服务质量受到制约。

二、完善我市“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加强政府引导,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创建和发展。一是政府部门及软件开发企业应深入社区,深度挖掘老年人需求偏好,设计符合老年人特性、操作简便的服务平台,使老年人切身感受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二是制定完善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加大对老年人隐私保护力度,明确养老服务和等级评定标准,使企业和居家养老行业工作者在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时有标准可依,避免质量不合格养老产品进入市场;三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给予软件开发企业一定的政府扶持,利用个人付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让智能设备走入居民家中;四是完善医疗服务互联网信息共享机制,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应将老年人电子病历、健康状况评估、体征数据等信息共享,实现诊疗和护理服务的精准提供,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实时的信息资源支持,真正实现健康信息共享,打破行政壁垒。

(二)打造绿色通道,助推老年人“上网”。一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可通过老年大学、街道社区等开设针对老年人的互联网课堂,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互联网;二是倡导老年大学组织师资深入街道社区,在老年人的“家门口”举办免费讲座,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减少其奔波之苦。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实际情况,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增加课程实用性,让老年人能够真正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生活中;三是广泛开展招募志愿者活动。可将机关公务员、企业技术人员、大学生甚至中小学生都纳入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定期深入社区、老年人家庭,向老年人普及互联网知识及互联网养老服务产品操作技能,使老年人能享受“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带来的便利,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议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专业服务人才培养方案,畅通服务人才就业渠道;二是相关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办养老服务专业,为“互联网+养老服务”储备和输送高素质从业人员;可以借鉴国外的“义工”制度,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设立权威性管理机构,对中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制度安排,可将服务情况纳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升学、用工、晋升、评选的依据;三是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执笔人:叶慧君、孙振铎)






詹建明书面发言






关于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将我市打造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地,明确提出抓牢现代农业金扁担、打造现代工业强引擎、提升现代服务业新品质、重点培育“三个一批”、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倍增计划”等重点举措。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乘势而上推动民企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企转型升级中存在问题

(一)意识存在误区。一是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守业思维大于创业思维,虽然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转型发展思维存在惰性,缺乏企业家精神和雄心气魄,安于现状;二是目标模糊、投机取巧。缺少战略眼光、市场洞察力和决策前瞻性,对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清晰,心情浮躁,只顾眼前利益,习惯“赚快钱”;三是信心不足、畏难情绪。一些民营企业家认为转型升级太“高大上”,是个“伤筋动骨”的大工程,风险和投入太大,搞不好会“鸡飞蛋打”,不愿更不敢大刀阔斧地搞转型升级。

(二)能力面临困境。产业转型升级对企业综合实力具有较高要求,除了少数大企业外,大多数民营企业都面临能力困境。一是转型升级路径迷茫。我市许多民营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现代管理制度尚未建立,缺少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企业从战略到运营没有科学规划。二是缺乏创新型人才。转型升级对创新驱动有较高要求。由于我市中小民营企业在福利待遇、企业环境、工作软硬件设施无法满足人才需求,大多数民营企业面临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及进一步发展。

(三)要素保障不足。一是政策落地落实不到位。政策制定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提升可行性、具体性、连贯性。政策宣传不到位、不及时,解读不深入,部分民营企业不了解,不知道如何使用。二是资金压力大。转型升级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大多数民营企业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三是配套保障不够。在设施配套、产业配套、生活配套方面仍需加大力度。虽然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但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不够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较少。

二、助推民企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一)强化思想引领。一是抓宣传强信念。充分利用走访调研、集中座谈、微信公众平台、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走向,中央、省、市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先进企业的成功转型案例等,引导民营企业认清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转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迫切性;二是抓沟通强信任。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通过调研走访、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增强企业家对市委、市政府支持民企转型发展的信任。

(二)强化能力培养。与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合作,通过请名家、访名企、进名校等方式,举办高端论坛、座谈研讨、对话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对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和行业商协会进行国家政策解读、守法诚信教育、企业战略规划、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融资上市等多项专题培训。切实提升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能力,为转型发展打牢能力基础。

(三)强化政策落实。统筹梳理中央、省以及我市现有的转型升级有关政策,立足提升政策连贯性、具体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多部门力量,建立联席会议、联动协商等工作机制,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宣传转型升级有关政策,确保民企用足、用好政策。

 (四)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技术扶持。搭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智库等创新资源,以产业中的共性技术为突破口,集中研发。鼓励民营企业依托商协会,组建产业联盟,整合更大范围创新资源,围绕共性、关键技术联合创新;二是金融支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创新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如可由政府牵头,市财政注入专项资金,组建“企业应急调贷资金池”解决企业应急借款,以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充分利用“信易贷”平台,做好相关工作推进。(执笔人:詹建明)




往期回顾

【两会声音】民革保定市委提案选登(一)

爱心助力防疫  温情暖化社区——民革竞秀区新城支部慰问抗疫一线社区工作人员

众志成城抗疫情    爱心慰问暖人心 ——保定民革高新区一支部慰问抗疫一线工作人员

心系“疫”线   送一份温暖——保定民革清苑支部慰问抗疫一线工作人员

表彰!

排版:满恒杰

审核:张凌然

 • 关注我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