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心!机翻不会替代人工译员,却可能让你单价下跌 - 拷贝

很拉风的圈圈 圈圈的翻译之路 2022-12-10

圈圈有话说

之前写过文章机翻VS人译|真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吗?,讨论了在翻译公司中日渐盛行的MTPE模式及译员的应对方法,这次主要聊一聊MTPE模式对译员单价的影响,大家可要小心啦~

近年来翻译科技的蓬勃发展,让“机器翻译(MT)”即将取代“人工翻译”的呼声愈发响亮。

有专家预言到2029年机器翻译会达到人类翻译的水平。某些企业甚至嚣张放话要“灭了翻译这门行业”

但是大家只要随便找段英语丢进搜狗翻译、谷歌翻译、有道翻译去翻一翻。

就会知道当前“机翻取代人译”的言论有多少噱头和水分。

“机翻目前绝不可能取代人工翻译”的观点,是当前语言服务业的业内共识。

就算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语言服务供应商Transperfect也明确表态,Machine translation can't replace human translators。

但是机器翻译的发展,的的确确是对语言服务行业产生了多方面冲击。表现之一就是所谓的MTPE模式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MTPE模式,是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ion的缩写,也就是“译后编辑”,即以机翻预处理之后,由译员人工编辑,除此之外还可能加载TM(记忆库),术语以及进行最终的QA处理。

机器翻译的译文品质不稳定,但在人工译员稍加编辑后,仍能满足普通文件翻译需求。

某些稿件期限紧凑,预算偏低,对质量要求没那么高,正适合用MTPE批量处理。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公司引入MTPE的缘故,翻译公司希望借此承接更多稿件,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翻译公司是MTPE模式的受益者,那么译者呢?



据我目前观察,对于某些译员而言,当前形势并不乐观,翻译费率明显受到了冲击。

某些翻译公司将MTPE和普通翻译区别开来。以MTPE模式中内容经过机翻预处理,翻译速率较快为理由直接把报价砍了下来。

 

这是去年位于亚洲语言服务供应商排行榜前列的某家翻译公司给我发的邮件,MTPE的报价是中文千字40,真是太棒了==。

无独有偶,前几天看见某译员在群里发问:广州XX公司搞了个云平台。平台自动翻译后,再找人校对,修改30%以下的,按译员价格的30%支付;超过30%,按照约定价格的50%支付。

还有译员私下抱怨,“现在虽然机翻不能用,但是还是提高了一些效率,一些平台都降价了,包括译X网,派给人工的活似乎也少了,尤其是专利类。”


如果说,在单位时间内,单价下调而翻译速度提升,那么译员费率确实并不会改变。

但关键问题在于,有了机翻的加持,效率究竟提升了多少?10%,20%还是一半以上?

翻译公司要求单价打折,究竟有多少依据?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事实上,也没人给得出。

原因在于机翻译文水平因具体行业、语言对而变,波动十分明显,而最终译文质量也取决于客户的要求,是要求完全不留机译痕迹,流畅自然呢,还是只要能读通大意即可。

面对不同的质量要求,译员要投入的时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拿我熟悉的英到中语言对来说。旅游、市场领域以及相对口语的文本的机译文基本是不能用的,无论是句型、用词、语气都必须全面调整。

 

举个例子,这是我知识星球的一次#每日练习#


Winderen’s composition travels from the spruce trees of the Risoud Forest(里索森林) to the depth of the Lac de Joux(汝湖), inviting visito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acoustically in these habitats and to appreciate our abilities to feel and interact with our environment, as well as with the smallest species inhabiting it.

机翻:

温德仁的作品来自里索德森林的云杉树(里索森林)到Lac de Joux的深度(汝湖),邀请游客将自己沉浸在这些栖息地的声音中,欣赏我们感受和与环境互动的能力,以及与居住在环境中的最小物种互动的能力。


而我们部分同学提交的作业:


很显然,机翻跟各位同学的译文相差极大,机翻在这里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一点,参与练习的同学想必深有感受。


如果有客户要我们做一份语言要求极高的宣传类稿件,但是因为预先经过机翻处理,要求折价一半,你说能不呵呵吗?

 

由此可见,MPTE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但是不少翻译公司项目管理粗糙,为了降低成本,才不管MTPE到底适用与否,全部处理了丢给译员,但对翻译的质量却仍然十分严苛。

结果就是把最终的风险转嫁在了译员头上。

也就是说某些稿件虽然是拿机翻处理过了,但基本没用,译员要做的工作还是一样多。单价减下来了,翻译速度没法跟上去。

想要翻快点吧,质量差会被投诉,翻得慢些吧,等于变相降价,吃亏受累。

总之就是费力不讨好。所以现在也有一批译员对MTPE厌恶至极,一律拒接。


这么说来,MTPE一流行,译员本就低廉的价格又得跌了吗?

也不是,并不是所有译员会受到影响。

也有一些项目,翻译公司严格禁止使用机翻处理文件。这一类项目客户慷慨大方预算高,但同时对语言质量精益求精,不允许译文出现任何机翻痕迹。

项目专用的Style Guide和Glossary,动辄上百页,从语言整体的Tonality到具体标点符号怎么用都有着相当详细的规定。


比如说:

为遵循广告法的规定,禁止译文使用任何极限词,“极致”和”绝佳“需要替换为“出众”、"出色“。

但凡”天王/巨星/影后/影帝“都必须替换为”“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文艺界人士”

禁止文案中出现品牌未曾赞助的重大赛事,避免引起争议和误解。


为了避免政治敏感,但凡文章出现country,一律译为国家/地区,台湾必须翻译为”中国台湾“。

这样细致入微的处理要求,是目前机翻无法胜任的,必须有资深译员来把控译文质量。


从上述讨论中可知,在当前机器翻译迅速发展,MTPE模式日益兴盛的情况下,末端的译员,最底层的译员面临的风险最大,顶部的译员暂时还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其实我们可以把译员分成三级


第三级是质量太差,连机翻都比不上,在机翻普及之后很可能再也接不到活了,被迫改行。


第二级比机翻稍好一点,却也有限,那么很可能会受到MTPE模式的冲击,面临费率下跌的窘境,必须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水平,往上走一走,如果仍然故步自封,不思进取,那么一定是死路一条。


第一级是有能力接那种高翻译质量要求稿件的译员,他们暂时还不会受到机翻或者MTPE的影响。但居安思危,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围绕翻译行业寻求更多发展出路是必然的选择。


而对于尚未踏进这一行业的英专学生而言,如果坚定了要走翻译这条路,那么一定要趁早下苦功夫,确保自己的水平远在MTPE之上,或者至少有足够的底气去拒绝那种中文千字单价40块钱的MPTE。如果不能,那不如早做打算。


总而言之,只有虚心好学,自我砥砺,不断精进翻译水平的译员,才能在这个行业继续生存下去,活得从容体面,不慌不张。


很拉风的圈圈

一天又刷地过去啦,今天还是很有效率地干了不少事的。

现在的工作量让我觉得996真是名副其实的福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