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卫中文,抵抗英文的“帝国主义”

很拉风的圈圈 圈圈的翻译之路 2022-12-10





 我最近才发现,我做的并不是翻译研究,而是抵抗,抵抗英文的“侵略”              

 ——思果





早在1979年,余光中先生便已在《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一文中指出,恶性西化的现象正日益严重。读英文的直接作用,看劣译的间接默化,都有影响。他大声疾呼,号召教育系统和大众媒体行动起来,拯救日渐式微的中文。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个恶性西化现象非但未见好转,反而愈演愈烈,而其中译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且看几个例子。



 

有照搬英文结构的:

 

“can’t agree more”——“非常/十分/相当同意”未经消化,译成了别扭至极的“不能同意更多”。“关于我们(About us )”攻占了不少外企的官方主页,取代了原本言简意赅的“简介”一词。

 

更有甚者,劣译让地名变成了主语,长出了脚,走家串门,惬意无比。

 

Mishima offers comfortable access to many of Japan's leading sightseeing areas.

三岛可以非常方便地前往许多日本著名观光区。

 

当我审校到这个句子的时候,真是忍不住想问原译一句,莫非日本三岛也有飞来峰之类的传说?

 

也有误译滥用的:

 

“一级方程式赛车”中的“方程式(formula)”早已证实是严重的误译:“Formula”一词虽然有数学方程式意思,在此处却指的是“规则”,参赛车辆必须按照国际汽车联合会的特定规则制作,跟数学方程式毫无关系。只是这个错误的译法不知怎的发现得太晚,流传得太广,如今只好将错就错,就这么沿用下去。

 

说起来,“现象级”这个当今媒体的大热词也显得十分可疑。“现象级产品”、“现象级企业”、“现象级营销案例”之类的说法在目前新闻中比比皆是,可是中文根本不存在这个词,也不知道媒体从哪踅摸出来的。

 

我没有查证,却有个并不太好的揣测:

 

某个译员碰上了“Phenomenal”这个词,却不认识,也懒得查字典,灵机一动一联想,这不是跟“Phenomenon”挺像么,后者最常见的释义“现象”,那么形容词的话,不妨来造个“现象级”?

 

 

Her rise to fame was quite phenomenal - in less than two years she was a household name.


这个例句,真害怕有人会翻译成“她取得了非常现象级的名气”。

 

 

还有放着现成中文不用,偏绕了十八里弯淘来一个西洋词

 

明明可以说“这本书很好看/引人入胜”,偏要说什么“这本书可看性很高”。究其根源,恐怕是某些译文不动脑筋,把英文中的“readability”照搬过来,以致于流毒匪浅——我最近某游戏(古剑奇谭三!)直播时弹幕上飘过了一句话“这游戏看起来可玩性挺高的”。

 

实际上,连英文都找不到与“可玩性”对标的单词,至多只能找到一个“playable”,但这明明是个形容词,而且原本意思是(乐器)易于演奏。

 

再这么下去,真是令人担忧以后大家会不会说,这件衣服“可穿性”很高,那只包子“可吃性”很大了。

 



新文化运动之初,一批学者提出了极为激进的全盘西化主张。钱玄同、吴稚晖、胡适、陈独秀等人曾经宣扬要清扫中国文化流毒,必须“彻底废止中文”,以象征着文明世界的英文法语取而代之云云。


时至今日,恐怕没有国人会认同如此偏激之意见。


废弃中文,等同于直接斩断了中国文化的根基,人人皆知决不可行。可是,如今猖獗的恶性西化现象,正如同中文的慢性自杀。而这却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余光中先生生前曾哀叹“中文之式微”,为之奋笔疾书,撰文呼吁,及至先生辞世,问题非但未解,反而愈加严重。


思果先生曾有言“我相信中国人写了几千年文章,说了几万年话,用不着跟别人学,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意”,强调我们要抵抗英文的“帝国主义”(日本人T.宫泽所谓的“the imperialism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


而在我看来,外文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不可以学习借鉴(比如说,某些别出心裁的比喻),但亦步亦趋的拙劣模仿并不在此范围内。


若是已有简洁凝练的中文,何必舍近求远,国外的月亮也并不那么圆。


译员奋斗在第一线,长期接触外文,更易受到外文的侵染,产出劣质的译文,贻误大众,更当自我警醒,引以为戒。




圈圈的翻译之路

挺能折腾的野生英中自由笔译

从业感悟/实战心得/干货资料

不来瞅一眼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