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圈圈成长论:我是这么简单直接解决问题的

很拉风的圈圈 圈圈的翻译之路 2022-12-10

圈圈有话说

昨天预告了很多,临时我又换了个主题,不完全围绕翻译展开,而是想更多谈谈个人成长,特别是思维与方法论这一块。


最近,又一位还在读大学的同学跟我说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希望我能帮忙出点主意。


我毕业已经四年了,裸辞成为自由译员差不多三年。和身边潜伏的一些大咖级朋友前辈比,在工作方面算不得多么出挑。


不过,这么几年摸爬滚打下来,我觉得好歹还拿得出手的一点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想做什么。


某位友人说过,我聊起自己工作的时候眼睛会发光。

C君也表示,他最欣赏我的一点是我懂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足够积极主动。


我近年来明显注意到,自己的行事风格变得越来越直接。概括地说:但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我一定直奔目的而去,把一切顾虑统统抛开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绝不要多绕了弯路。


说来有趣,这一点在我今年选择某平台公开挂牌征友一事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我身边单身朋友不少,也和我一样希望脱单。但聊天过程中,我注意到她们总是会提起种种顾虑,比如说:生性腼腆,不希望被人关注;不愿将自己的感情状态暴露在人前;担心被朋友/同事议论;害怕影响自己的形象诸如此类。


但是,我呢,不仅写了千字长文详细介绍自己,还非常高调地将帖子发在了朋友圈,让所有人都看得见。


我的思路很简单:一切为了最终目标,至于细枝末节,不必在意。


整个动机逻辑是这样的:


1.      我没有独身的打算

2.      我希望尽快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

3.      我必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同时我也必须认识更多人。

4.      在一个阅读量过万的公众号上展示自我,是最高效的方法。

5.      至于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议论,跟我寻找伴侣的目标有关系吗?重要级更高吗?答案为否,故直接忽略之。

6.     尽可能扩大曝光度,包括在其他平台进行尝试。


最后效果如何呢?


当然是成功啦(不然,我也就闭嘴了哈哈哈),而且还结识了挺聊得来的朋友,圆满。


我的工作风格也是如此。

 

比如说,很多希望入门翻译的人反复纠结这样的问题:


1.我有六级证/雅思托福成绩/CATTI2/3,那我够资格当译员了吗?

2.我非英专,我能当译员吗?

3.我没在翻译从业经历,能当译员吗?


但我入行以来,从来没有被这些问题困扰过。


因为,这些都是伪问题,不是问题的关键。


我明白成为译员代表着什么:有人愿意付费购买我的翻译服务。


是否愿意付费,取决于对方对我们的翻译能力信任度,我们真正的译文质量。


而缺失了以上任何甚至是全部条件(翻译证书、专业背景以及从业经验)都不会从根本性否定我们的翻译能力。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用尽办法(比如,通过试译去证明可提供上乘的译文质量)去赢得对方的信任,而不是去百般纠结于自己的不足。


以前读三国,董卓挟天子令诸侯,倒行逆施,满堂臣子大放悲声,忠诚可嘉。但唯有曹操一针见血,看到了问题所在:你们就是从天黑哭到天明,难道能把董贼哭死不成?

哭是没有用的,当务之急是诛灭逆贼,匡扶汉室。


瞻前顾后,思虑重重,并不能凭空让顾虑的根源——缺陷——消失不见。反而阻碍我们实现目标。


所以,我在追寻付费翻译客户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它们全抛在了一边,而是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译文质量


同理,在投递简历的时候,招聘要求里可能写着要五年十年的翻译经验,我从来没把这一点放在眼里。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所有优势摆出来,去试上一试。因为关键在于争取招聘机会,而不是告诉对方自己有多糟糕,这条件也不符合,那条件也差点,你又不是卖惨去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顾虑完全不用管,关键其实在于针对目标去解决问题,用马哲理论来说,就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成为合格译员的关键在于提供出色的译文质量,所以得集中力量去解决这个问题,包括大量翻译练习+学习审校稿+阅读行业权威著作/教材等。


而在我们需要CATTI证书来证明自己的时候,关键就在于琢磨应试技巧顺利通过考试,而不是去担心之前只考过四六级,这种证书考不考得过之类。


如果在备考期间,发现自己的语法不过关,那么就降级目标,找本语法书先来补全语法短板。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说,提出单词量多少能成为译员之类的问题显得十分愚蠢。单词量跟成为译员这个目标实在差得太远。




不过,回想起大学生涯的我,其实也是处于一片懵懂无知的状态,一直没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也不怎么会解决问题,直到我院的一位老师敲打了我。


具体事情起因经过,我已经记不分明了。


大概就是我为了参加某个国际实习生项目,非常莽撞地去找了我院的一位正教授要签名推荐。


事实上我跟那位老师并不那么熟。


老师很和善地让我进了办公室,问我来要推荐是否是因为他的学术领域跟我想去的项目十分匹配?


我老实摇头,我并不了解这位老师。我来,只是因为项目申请就要推荐而已,推荐者的级别自然是越高越好。


老师继续问我,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我那时候对自己前途一无所知,茫然地看着他,小声嘟囔着,大概是进外企吧。


那时候格子衬衫大裤衩的互联网还没腾飞,西装革履的外企浑身镶着金边闪闪发亮,是北京无数高校学子向往的高薪天堂。


老师继续问我,那你想去的项目对你进外企有帮助吗?


我又卡壳了,含糊回答说,应该是吧。


大概是我一问三不知的反应,让老师有点不悦。


当时办公室没有开灯,有些昏暗。我院坐落在一栋据说是当初专供苏联专家办公的小楼里,树木生长异常高大,午后的光线穿过繁茂枝叶,从我前方的窗口投进来。


老师站在我面前,表情逆着光看不清,语速有些快,透露出几分严厉。


“你要去外企,那你现在要做的事根本不是去参加一个国际性的项目。你要做的是去招聘会研究外企招聘启事,一条条对照下来,看你现在还不满足哪一条,然后去补足,这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明白吗?‘’


老师最终有没有给我签名,我已经不记得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主动放弃了这个项目。


但是老师的话,我一直没有忘,并且明显影响了我如今处理事情的方式和风格:抛开顾虑,直击目标,抓住关键,全力以赴。


我一直都非常感谢他对我的启发,所以也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用哟。




很拉风的圈圈

今天去游览了太子湾+花港观鱼+三台山,枫叶流丹染赤霞,大家一定要看啊喂!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