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必须毁灭 ! Carthage Must Be Destroyed!
如同预期,中美两国首脑会议的结果,是双方同意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以避免贸易方面进一步的冲突。然而双方的利益冲突将会持久存在,矛盾也会不时地激化。任何协议都不过是短暂的停火,双方博弈的过程则可能延续数年甚至更长。
"修昔底德陷阱"被用于描述两国之争已久,其典故源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 公元前5世纪雅典崛起引起陆地霸主斯巴达警惕和战争是一种普遍的历史模式,即现有霸主面对新兴强权的挑战多以战争告终。
不过在目前国际政经及核威慑的背景下,修昔底德陷阱大概更多地会以贸易,科技和金融之间争战的形式出现,军事冲突的概率相对会较小。
古希腊之后,北非突尼斯海角迦太基国的兴衰,亦在史上留下浓重深刻的印记。公元前三世纪,迦太基国出现了一位军事天才汉尼拔(Hannibal)。其时,正是古罗马共和国雄霸地中海之际,而迦太基城邦,则威胁着罗马的生存。
汉尼拔于公元前218年,驱策几十头大象,带领大军从西班牙绕道法国,奇迹般地跨越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杀进意大利北部。此后连续15年,汉尼拔屡屡重创罗马军团,并一度围攻罗马城。罗马人对汉尼拔惧怕如此,以至于母亲哄孩子时只要提汉尼拔名字即可。但是由于迦太基朝野的软弱,罗马人最终获得胜利。汉尼拔更被国家出卖,无路可走而服毒自杀。
对战败者,罗马人一般采用宽容与怀柔政策,以期同化,使战败者最后自认为也是罗马人。但罗马元老院的老加图(Cato),曾跟汉尼拔有过多次交手,在迦太基已经招降多年以后,依然念念不忘要彻底毁灭这个劲敌。他所有讲演的结束语,永远都是:"迦太基必须毁灭"(Carthago delenda est)。
终于,公元前150年,迦太基被罗马夷为平地,全部人口被卖为奴隶。立国将近700年的迦太基至此灭亡。
历史学家们常常幻想一幕奇景,假如英雄汉尼拔最终打败了罗马人,历史又会如何演进呢?
如果说伯罗奔尼撒战争间接地造就了亚历山大的欧亚大帝国,那么迦太基的灭亡,则目睹了英雄汉尼拔的家国悲情。昔杜牧"阿房宫赋"中曾叹,“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汉尼拔之死大概也可指向相同的结论。
与英雄相关的历史总是充满了悲情,真相残酷而令人唏嘘。人类在不断循环的历史之间,好像并没有变得更加清醒和明智。然而我们还是寄望于诸种理念和人类不断进步的幻想,但愿今人能够汲取足够的智慧,干戈化成玉帛。
浩瀚世界,所见所闻,无非印象
悠悠古今,所思所想,皆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