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雪梅 2018-05-26

文/杨雪梅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高考填志愿”的重要性超过了高考本身。在认真钻研“选城市,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本科选学校,研究生选专业”“每一个好学校都有冷门专业”等“潜规则”后,他们会成功地将孩子送进一个个“理想专业”。

 

另一边,很多学生在遵从“父母之命”或服从调剂入学前,其实已经偷偷想好了要转个专业——为了更好的大学体验和人脉资源,在仅有的分数和绩点里最大化选择空间。

 

可怜那些被当作跳板的“冷门专业”,每年的转出率居高不下。系里的同学从各种志愿中被调配而来,又在各种意志中走向其他课室。



1.

农学


即使享受着国家的教育补贴,农学专业还是成了每个学校的“冷门”。尽管农学生享受国家补贴福利,只要每学年上交实际学费的50%就能充分享受学科资源,但还是有大批学生选择离开。

 

作为农学生,经常放假了不敢回家,心里总惦记着几天前种下的植物会不会缺水少肥;想要写好毕业论文,就必须提前至少一年的时间持续不断做实验,不然难以获取足够多的数据。

 

然而,每一位选择“留守”农学的学生在辛苦“种水稻”、看护“菜地”,熬完无数个实验报告后,想要拿到一份对口的好工作时,却发现都有学历门槛。没有一个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农学生,是难以在农学研究机构生存的。不少当时为了上好大学而报读农学的朋友,为了好就业会选择换个专业。



2.

海洋工程与技术


2010年3月,浙江大学海洋系向国家教育部申报,新增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同年6月,经过专家组开会讨论通过。然而,这个“符合国家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和需求”的专业在开设的第七个年头就面临“停招”和“被砍掉”的命运。原因是这个专业转出率一直居高不下,被校方认为该专业“魅力不足”。

 

或许学习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真的太困难了。不仅要掌握数学、物理、建筑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也要学习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还要进行海洋新技术,例如海洋调查、海洋研究等训练,并在毕业前完成为期12周的海上实习。

 

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介绍,该校的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生转专业转出率从2015年的42.31%上升到2016年的70.00%,到2017年转出率高达73.33%。



3.

地质学

图 / 视觉中国


地质学分属于地理学,属于二级学科。地质学入学分数不高,与考古、农学等专业并列成为许多学子分数不够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他们一般不关心地质学属于文科还是理科,比较关心怎么脱离这个圈子。

 

地质学曾经就业前景十分好,就业率一度到达100%。然而当石油价格大跌之后,许多石油勘探方向就业情况也同步下跌了许多。一个以熟练掌握数理工具,编程技术和高精度实验技术,能够对地质模型进行定量化的观察与描述的地质工作者,依然可能面临失业。


就算就业了,考虑到勘探公司几乎都安在矿山上,吃喝睡都在山里,住宿环境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每天日未出而作日已落未息,整日整夜地看资料、画图纸;还要上矿山下矿井、在危险的山路里地调……


 

4.

物流管理

理论上,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物流行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全球最大的货运公司之一——美国万络环球公司副总裁卡扎瑞曾预测:“中国物流业预计未来10年内相关服务收入将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


可实际上,中国的物流环境不比国外,大型物流公司如德邦、天地华宇、佳吉等运营规模不算大,离顶尖物流服务水平还有差距。物流行业基层岗位虽然门槛低,就业率高,发展通道多,但行业的附加价值却上不去。

 

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就读情况也并不乐观,甚至一度面临“停招”。有数据表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转出率从2015年的21.88%上升到2016年的52.94%,再到2017年的60%。

 

5.

汉语言文学

中文系大楼经常会装饰以书法作品 图 / 陈炳章《满江红》


汉语言文学,俗称中文系,是一个就业面十分广的“万金油”专业。国家党政机关、科研部门、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地方高校、中小学、军队、企业等都是中文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但毕竟不是每个学校都像北师大,中文系就业率高达98%。以2009年为例,就算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生,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生阶段学习的占63.5%,到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工作的占7.7%,到新闻出版单位工作的占2.9%,到经营性单位的占4.8%,回省就业的占3.8%,个别进入部队。

 

这说明了中文系读研是大势所趋,不混个硕士以上文凭都没什么竞争力。那些不愿意继续读研的学生,或者希望本科就业,但又恰好就读中文系的同学,就会想尽办法转出去。


 

6.

旅游管理


外界对旅游管理类专业的认识大多都是“导览”“导购”“导游”,而旅游管理专业方向的划分也差不多,基本分为酒店管理和会展管理两大类。

 

都说,“旅管的学生是不会轻易认输的”。抱着对旅游事业的热爱,还是有不少学生选读了这个专业。

 

但是,当他们发现旅管的专业课基本都是关于“食、住、行、游、购、娱”等太过于综合性、广泛性的课程时,就有点慌了。当一位本科四年出来的旅管生面试时还有可能输给专科旅管生的时候,国内旅游专业的本科生,都在考虑要不换个专业算了。



7.

信息资源管理

图 / www.irm.cn


原身是图书馆系下的情报学专业,如今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立志要培养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从事信息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与咨询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即使在信息爆炸现代社会,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看似会大大增加,可在中国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没有怎么正视信息管理与信息再组织的重要性,也往往将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IT)混为一谈。

 

既然IT比信息管理有用,那学习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们都在想办法转入信息技术专业,也就不奇怪了。


 

8.

公共事业管理

图 / samsung


作为一门“管理学中的管理学”专业,社会对公关事业管理专业的需求仅仅存在于“理论”,现实中专业对口的岗位可以说是没有。按照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的话来说:“谁的事业需要我去管理。”或许只有公务员算对口了吧!但是哪个专业又真的和公务员完全不对口呢?

 

于是,除了毕业后考研,那些转专业失败的公共事业管理学毕业生,会选择考教师资格证去当老师,或者跟社会学、中文系的同学们抢一波HR或者文秘的工作。



9.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图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有人说,中国的食品安全行业需要大量人才。在这句话的号召下,许多爱好食品、想为食品行业做贡献的同学们便被纳入麾下。可是进入专业学习不久之后,他们就会发现:每天伴着实验吃喝拉撒,做了无数个食品实验,最后依然难以专业对口。

 

大部分食品企业能提供的相关岗位是营销,就算幸运入职某地区的食品研究所,很多同学每个月的收入也就刚刚足够支撑生活。如果想真正走入高收入的食品研发行业,不到国外镀层金基本上是没有机会的,而这些看起来,似乎还没有转专业容易。


10.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在众多冷门专业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可以说是最具悲剧色彩的一门专业。它甚至难以被称为一门专业学科,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以及城镇规划、土地管理、环境检测以及地理地质等相关类知识的边缘学科。它的主要课程有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几乎完美包含了以上提到的大部分冷门专业的课程。

 

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你甚至不知道应该说自己是搞规划,搞设计,还是搞环境、搞工程的,毕竟搞规划的有城乡规划专业;搞设计的有制图专业;搞环境的有环保专业;搞工程的还有土木工程专业。

 

不幸中的万幸是,被录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同学在转专业时候,选择多着呢!



————


不过,那些想通过转专业改变命运的同学,往往没有那么轻松。首先,大学专业不是你想转,想转就能转。不少大学的转专业制度基本上都是以原专业成绩排名前5%-10%为第一要求。也就是说,本专业学不好,别的专业你就哪个都别想去。

 

于是,一个千年悖论出现了:要是本专业真学得这么好,可能本来就不是想转走的人。

加小班长进有间大学社群

群里有不定期福利赠送哦!


作者 | 杨雪梅

编辑 | 陈子非

排版 | 陈倩琳

*未标注图片来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