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校的教授,怎么都去当网红了?

小新同学 有间大学 2019-03-05


大学教授和网红,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生物,但却意外地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身份意义上的重合。


前有《百家讲坛》炮制出一系列学术“超男”、“超女”,后有在抖音、微博,以及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一夜爆红的“网红教授”。


当大学教授走出象牙塔,拥抱大众、媒体、知识付费时,他们会遭遇什么?他们是布道者、解惑者,还是挂着“学者”头衔招摇撞骗、收取智商税?


小新同学也懵了,到底该叫他们教授,还是网红?




戴建业:

讲不好普通话的普通教师


一个月前尚不知抖音为何物的华中师大教授戴建业,现在却凭借抖音扶摇直上,成了实打实的网红教授。


在抖音上,戴建业的个人号拥有173万粉丝,获赞384万。这对于一个研究古代文学的大学教授来说,成绩非同小可。


戴建业是怎么红起来的?看看视频中表现力爆棚的他就知道——魔性的口音、幽默的讲解,兴起时还忍不住手舞足蹈。再高雅的古典诗词,通过戴老师的口念出来,都变得像打油诗一样令人捧腹大笑。



其实,《百家讲坛》也曾找过戴建业试录,专讲陶渊明和老子,但却因为他普通话讲得太差,最终放弃。但没想到的是,在抖音时代,戴老师还是挡不住红起来。


走红的结果是,戴建业的学术著作在网店卖断了货,走在路上被学生拉着合影,媒体纷至沓来,希望挖掘他爆红背后的猛料。


但面对突然而来的关注,戴建业也分外冷静。


网红教授戴建业讲古诗词,十分逗趣 。图/澎湃新闻


他在采访中说,能通过抖音让大家关注和爱上古典诗词,已经是意外收获。他并不想成为新闻人物,走红只会让他更加担心自己课程讲解上的疏漏。


当一个不会讲普通话的普通大学教师,戴建业就满足了。



陈果:

真正的幸福,是让自己活成一束光


复旦大学思修老师陈果,因为在课上讲解孤独、爱情、友情等等人生命题,同样在网络上找到了大批听众。


在媒体通稿中,陈老师被冠上了“复旦女神”的称号。诸如身材高挑、气质优雅,会走模特步、会讲大道理、生活中的哲学家等等文案满天飞。


而在广为流传的教学视频中,陈老师“一手夹粉笔、一手插裤兜”的形象,也成了她的个人标志。


“一手夹粉笔、一手插裤兜”,是陈老师的经典形象。


在陈老师的课程,人生哲理张口就来,每一句都正确得无可反驳:


“交朋友不是为了索取,交朋友是为了奉献。”

“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优雅,就是遵从内心活成自己幸福快乐的样子。”

……


不得不讲,这些所谓人生哲理,在朋友圈的鸡汤文中,经常能够遇见。吃这一套的人,把陈老师奉为精神导师;但不吃这一套的人,却认为陈老师言而无物,尽讲大话空话。


当然,宣称自己掌握了幸福秘诀的陈老师,也许并不在意这些风言风语。反正,在一大段鸡汤文下面,总有一个经过包装后的付款码:


请购买我的书/收听我的付费课程/关注我的公众号。



颜宁:

女科学家都去哪里了?


曾任教清华10年,去年刚受聘于普林斯顿的颜宁教授,也是一名为公众熟知的明星学者。


颜宁未满30岁入职清华,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凭借出色的科研成就,诸如“中国科学之星”、“影响中国2017年度科技人物”、长江学者等头衔,她更是拿到手软。


不过,最初让颜宁走进公众视野的,还在于她对性别议题的发声。


颜宁登上《开讲啦》舞台。图/央视网


2016年5月,颜宁登上了央视节目《开讲啦》,公开为女性科学家发声。她对女孩们说,要遵从内心作出自己的职业选择,而不是屈从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节目播出后,颜宁微博粉丝数量飞涨,到今天已经有几十万的粉丝量。


随后,颜宁依旧关注性别议题,在各种社会事件上参与发声。譬如,当她受邀担任微信公号“赛先生”轮值主编时,便推出了“女科学家去哪儿了”的专栏,专门介绍优秀的女科学家。


当然,在公众场合发声,总会面临一些压力和困扰。颜宁也不是凡人,她承认自己为女科学家发声需要勇气。但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没有退缩。



吴冠军:

“激萌”学者,网红教授


“网红教授”这个头衔,放在华东师大政治系教授吴冠军头上,实在是无比贴切。紧跟着精神导师齐泽克的路线,吴冠军从来就不想默默无闻做学术。


做新时代的弄潮儿,是吴教授一贯的追求。


在学院任教之外,吴教授担任过网络公司的执行长,在直播平台评论过《权力的游戏》,近年来还频繁在综艺节目中露脸,不断在一些公共议题上发声。


吴冠军作演讲:《后王宝强时代,你还愿意爱吗?》


譬如,在维密大秀登陆中国期间,他运用齐泽克的“抽水马桶”理论,指出维密秀制造的幻想。在双十一期间,他又直言马云代表的消费狂欢,是“最后的狂欢”,至多只能笑五到十年。


在新媒体时代,他还和几位教授好友,运营起一个名为“欧陆思想联萌”的公众号,试图用“好玩”的方式引导青年进行哲学思考。在为公众号起名字时,他特意嘱咐将“联盟”改为“联萌”,可以说深谙群众心理了。



还有其他耳熟能详的网红教授,譬如写历史散文的余秋雨教授、专讲三国的易中天教授……他们以不同方式走出学院,红遍大江南北之余,出书、上电视节目、抢占知识付费市场,名气越来越大,学问似乎也能迅速变现。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授们是越来越像网红,还是依旧保持教授的本色?


有一个标准或许可供判断。《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曾说,教授之所以更像知识分子,是因为他唯一的目标是保存、传递或扩展知识。


网红教授们成功出圈后,是否坚持了这一品质,听者们应该也不难做出判断吧。



撰稿 | 小丸子

编辑 | 秋裤

排版 | 阿明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遇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