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年高考都要整这些套路,我真听腻了

小新同学 有间大学 2019-07-25


能年复一年改变成百上千万人的命运、让十多亿人跟着牵肠挂肚的,大概就只有高考了。

 

从高考祝福、考况实时直播(尤其是准考证之生死救援)到考题吐槽,从考生传奇故事、学长姐干货到心灵鸡汤……


那些被嚼烂了的高考老梗,每年都会换一种新的姿势,在6月的夏天肆虐全国,历久又弥新。


 

鸡血类


儿啊,妈穿了旗袍给你送考!


能让高考这座独木桥稍微显得宽一点的,要数每年都会隆重上演的开路送考环节。

 

这大概是你学生时代最高光的时刻,爱心公交车、爱心出租车向你招手,不限行的车道向你敞开怀抱,甚至在2017年珠海的送考阵容中,还出现过一架用于紧急情况下空运考生的直升飞机。这一助攻也是够硬核。

 

今天,各大报纸版面也一定会被“暖心接力”“真情车队”等字眼占领,除了紧张的主角考生们,全社会洋溢着“你加油反正不是我高考”的欢乐的节日气氛。

     

为一名女生赶考,铁路临时调度一辆列车。


送考也不仅限于考试接送,它更是一场战线极长的祈祷:父母登天梯捧红花为孩子下跪祈福、全家人去孔庙上香投币、妈妈穿着寓意“旗开得胜”的旗袍送考、学生穿上打钩logo的Nike(红色最好)赴考……


广东连山,某考生父母登天梯捧红花为孩子下跪祈福。


这一氛围向来在毛坦厂尤为旺盛。前两天,这座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就派出了属马姓马的司机师傅,开着车牌号为“91666”的大巴开启送考头阵——祝你一路马到成功666。不过今年毛坦厂自己也出来呼吁,“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要封建迷信”,还以身作则取消了历年传统“万人送考”活动。

        

大家其实心知肚明,以上各种作天作地的行为,除了能带来些心理安慰,还有什么用?只不过,紫内裤在这几天照样是卖到脱销了。

 

 

社会类


妈,我准考证忘带了!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不管再怎么有前车之鉴,每年高考总会有人掉进同一个坑——完了完了,我准考证呢?!

 

全民帮送准考证已经成了高考例行新闻,今天一开考,全国各地的交警迎来了一个忙碌的早上。他们操心的事儿包括但不限于捡起并归还学生半路莫名其妙掉下的准考证、随时准备好流动打印机为学生打印身份证明、全城速递送眼镜、护送“除了自己什么都没带”的考生立取准考证、身份证、文具三件套……

    


考生如果真的迟到了,该不该让他进考场?

 

上海就曾有一名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在英语开考后迟到2分钟而被拒之门外。心急的学生试图翻门进考场,心急的母亲甚至下跪求情,最终考生还是错过了考试。

       


类似的事情每年都会在网络上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的大讨论。一边的人站“规则”,不能因为一名考生而打破所有人都要服从的规则。另一边站“人情”,学生苦读多年就为了这一次考试,怎么能让客观原因、死板的规则毁了他的前程?

 

而比这些争吵更激烈和残酷的,大概就是高考本身了。

 

 

柠檬类


北京同学400分上清华北大,我酸了


关于高考残酷的争论,绝对也少不了各地考试难度的大撕逼。

 

按照惯例,最先要接受全员讨伐的必然是外地人眼中“400分就能上清华北大”北京同学。这是年年都要洗却总洗不白的谣言无误,400分连二本都别想了,还想去top1?!

 

但北京丰富的高校资源、超高的一本率(超过30%)的确有着让“高考重灾区”河南、河北、山东(10%左右)等地学子化身柠檬的理由。


 

上名校的难度差距更是惨不忍睹,北大教授张千帆在其课题“大学招生与宪法平等”曾指出,北京学生考进北大的机会是河南考生的28倍,上海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


看到这里的同学请别慌,能努力一点是一点,不和别人比,和过去的自己比,好吗?

 


至于不仅高考人数多,而且试题难度还魔鬼的江苏同学,站在高考残酷链最顶端观望众生撕逼时,心中大概早就有如今日作文题“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一般的云淡风轻了吧。

 

 

高考作文系列


这题好难!还好毕业早!


果不其然,高考作文又双叒叕在6月7日上了热搜。

 

当应届考生还在考场哼哧哼哧的苦憋800字时,场外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吃瓜网友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坐等各地高考作文公布了——咱也不用考,咱就图个乐,同学你加油!

    

考生:别担心我,小场面。

 

站着说话不腰疼时说的话里,肯定离不开这几大主题:


“江苏卷果然还是那个江苏卷。"


       


“在线写演讲稿也太难了吧,还好自己毕业了。"


       


“800字作文是写不出来了,我就在线讲个段子吧。

    

 

唯独高考作文年年做网红是有原因的,毕竟过来人能看懂的也只有语文题目啊。

 

 

装逼类


转眼又是一年~我在P大等你!


说真的,高考期间情绪最high的那群人,都是自己不用参加高考的。你一定能在朋友圈里看到那些为高考摇旗呐喊的身影。当然,这支队伍是存在鄙视链的:

“母校今年95%的一本率绝对稳了,学弟学妹们,我在P大等你,快到碗里来~

(头像换成x中必胜,配图是高中校徽组成的九宫格图,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读的是重点高中)

——大学属于全国top级别,高中也属于全省重点。

 

“进入T大这几年,我才发现,高考只是我人生的开始,相信学弟学妹们未来可期!”

——大学属于全国top级别,高中默默无闻所以忽略不提,但可以暗示一下自己的优秀逆袭。

 

“高考加油,必胜!”

——一名不愿意透露普通学校身份又忍不住想表达些什么的学长。

 

对于鄙视链前列的朋友们来说,顺手发一篇祝福朋友圈,既可彰显自己的名校身份,又能表达热爱母校之情和鼓励学弟妹之心,何乐不为?

 

 

励志类


高龄考生第N次参加高考,感人!


在浩浩荡荡的18岁赴考队伍,总会穿插一些特殊的勇士:某高龄考生第N次参加高考,坚持不懈,感人!


2001年,教育部宣布高考报名取消年龄限制和婚否限制,从前的“25岁以下”、“未婚”限制不再适用,只要你想,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可以继续发扬到高考。


在身边人的搀扶之下,高龄考生汪侠进入考场。图/人民网


生于1929年的汪侠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高龄考生,从高考开放年龄限制那年起,72岁的他为了圆半个世纪前未完的大学梦,开始重回高考考场。到去年,汪老已经参加了18次高考,他也年年都是高考话题下的热门人物。

 

另一位“考王”梁实则以次数取胜,从妻子怀孕考到孩子上学,考到孩子高考,再考到孩子已经出国读研,这位高考钉子户今年仍会参加第23次高考。

 


如果抛开高龄考生一年比一年低的分数、抛开他们之后上学就业的可行性不谈,有梦想总还是好的,哪怕它是普通人经历一次就不想再有第二次的高考,万一实现了呢?

 

 

苦情类


高考后,我爸妈离婚了

 

有人把高考当做人生的决定项,但高考于我们社会的意义,不仅辐射在个人身上,更辐射在了千万中国家庭中。

 


考试结束,学生卸下了担子,有的家长也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不用苦苦瞒着小孩了”。为了不影响考生心情,至亲去世不告诉考生、夫妻情感破裂要坚持到高考结束再离婚……紧跟着高考后的新闻里,年年都要上演的离婚潮必占一席。有数据显示,仅以北京朝阳法院为例,2011年高考后20天的离婚立案数是前20天的2.3倍,其中7成当事人年龄为四五十岁。

 

在父母看来,这是一场小心翼翼的保护,是一次“为了孩子”的付出。

 

但照这么说,这些家长至少要等到成绩完全出来后再坦白,要是孩子没考好,不得不复读时,前些年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鸡汤与反鸡汤类


高考结束了,人生刚开始

 

把各大经典高考鸡汤段子集合起来,能凑成一段逻辑爆表的精分对白。

 

过来人A:加油,这是你们最好的时光!

过来人B:是啊,请珍惜你们人生中的智商巅峰。

 

考生C:我高中三年,绝不能白活!

过来人C:你以为上大学就轻松了?别天真了。

 

但不管过来人怎么泼冷水,总还是浇不灭亲历者熊熊燃烧的热血,不信你翻一翻高三党的笔记本、看一看他们的桌面,哪个人没写过那句画面感和措辞既矫情但又让人无法辩驳的“愿你合上笔盖的刹那,有侠客收剑入鞘的骄傲”。

 

可话说回来,以上现在听来中二到不行的口号,谁当初又没被振奋感动得热泪盈眶?



一中学开考前,高二高三学生互相喊话鼓励。 


高考虽然只有两天,但它足足贯穿了你先前多年的努力和以后的人生方向。


它带给我们的,或是如愿以偿的感激,或是心有不甘的遗憾——这也成了我们难忘高考的理由。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刚刚好到了高考的年纪。当你觉得这些高考梗又冗又烦时,其中的一个原因,大概是你真的老了。



【欢迎留言讨论】

现在的你,还关心高考吗?



撰稿 | 瓜子

编辑 | 秋裤 

排版 | 阿明

*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