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敞开落户引发“户籍风暴”,地方“抢人”显示经济新思维
在争夺人才发展新阶段,谁兼容并蓄就有可能赢得先机,固步自封则很可能落后手。
知识经济引导下,国内各大城市发展呈现新竞争态势,与此前多在招商引资方面角逐不同的是,去年以来在各大城市上演了“抢人”大战。
大城市“抢人”大战不断上演
一线城市方面,北京市人社局近日公布引进人才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支持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人才,加大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服务、文化创意、体育、金融、高技能等人才引进力度,其中高薪科技创新人才可申请落户。上海则在一年多以前发布人才“30条”后,陆续出台69项配套政策确保执行落地,成效逐渐显现。深圳去年将落户门槛降低到大专学历,并给予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广州去年底发布系列人才政策,拟5年内投入约15亿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创新创业、资助补贴等方面的优渥待遇。
其他二线城市吸引人才的政策力度也不甘下风。近日,西安推出的“即日起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大西安”的举措。据西安版的入户指南介绍,在校大学生自愿自行申请办理的,需学校出具的入户介绍信、本人身份证原件;学历落户要求“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或具备国民教育同等学历的人员及留学回国人员”,门槛放宽到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包括技校毕业的人。其他还有技能人才落户等多方面的宽松政策。从上述政策可以看出,西安已经不再是仅仅面对大学生,而是面向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才。据西安当地媒体报道,3月22日到24日三天时间西安共迁入落户人口15552人,本科学历6107人。以23日一天的统计数据为例,当天西安共迁入落户人口达到创纪录的8050人。
据不完全统计,以南京、武汉、成都和西安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使出各种引进人才“大招”:低门槛落户、买房打折、租房补贴等,从人才引进、就业创业、落户、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六个维度,增强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而这些政策的效果也是显著的,2017年武汉全年户籍人口增加达到了历史高峰20万,成都的户籍人口增加36万余。
不难看出,在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中,人才的价值被各城市推到了突出的位置。
人才成大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储备资源
一个城市要发展,此前多认为最重要的是企业,因为企业的进驻可以提供就业、GDP数据以及上缴税收,所以之前各大城市竞争主要聚焦在招商引资的政策上,包括给政策、改善营商环境等。当然,现如今企业以及给企业提供好的营商环境,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依然十分重要,只不过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在近年日益被拔高。
人才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对于大城市而言,需要将人才作为城市今后发展的战略性储备资源,不断做大做强人才增量。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此前引进企业吸纳就业的模式被改变,因为人才能够创造出企业,从而带动就业和增加GDP数据、财税收入。此外,人才对于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举足轻重。
从调查数据来看,热点二线城市的人才政策开始奏效,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二线城市的吸引力正在上升,根据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6%在直辖市就业,28%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6%在地级城市以下就业;另据《2017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等统计,有意愿到一线城市就业者同比下滑,部分二线热点城市吸引力则出现上升趋势。
实际上,不管是超级大城市,还是其他一线城市或热点二线城市,对于人才都应该持包容态度。以户籍制度为例,作为一项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虽然改革难以一蹴而就,但应逐渐放宽落户限制。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在放开,未来也不应该有哪一个是“特例”。
这也符合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中旬发布的《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今年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2018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其中,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大城市要放低落户门槛,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区分城区、新区和所辖市县,制定差别化落户条件;同时,探索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换言之,要通过差异化政策,不断推动大城市放开落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房网综合整理
关注“中房网”微信(zhongfangwang)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2018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
《2018开发企业500强首选供应商服务商品牌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