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建139年后,圣家堂终于点亮了一颗星 | 谷雨

王雅淇 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2022-01-11

经历了疫情中的关闭和长达9个月的停工后,建了139年的巴塞罗那圣家堂终于又封顶了一座塔楼,直径7.5米、总重5.5吨的“晓明之星”被放置到圣母塔的顶端,并于12月8号晚上7: 40分被点亮。这颗星星或许正是疫情后圣母塔被董事会选中首先动工的原因。这是黑夜里消失的最后一颗星,代表即将抵达的黎明,迎接太阳的到来。圣家堂建筑委员会总理事Xavier Martínez说:“我们想向世界传递一则充满希望的信息:现在已经看到了战胜疫情的曙光,是时候走出黑暗,带着新的光芒向前迈进了。
撰文丨王雅淇
编辑丨荆欣雨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星星

Luis Ortiz十分确定,11月29日上午,巴塞罗那大风渐缓的时间是9点54分。那一刻,这位55岁的巴塞罗那大叔正站在距离圣家族大教堂一步之遥的普罗旺斯街上,仰望着138米高空之上的黄色塔吊。就在风变小时,它突然有了动静:均匀的机器噪音中,高高垂下的钢缆开始柔缓地收缩,把一颗直径7.5 米、总重5.5 吨、由玻璃与钢制成、每个尖角都装了LED灯的十二角星从围栏遮挡的施工区吊进人群的视线,并牵引它持续地上升。

©ins@luisobcn26

Luis是特地来看这颗星星的。那意味着修建了139年的圣家堂即将迎来目前最高一座塔楼的封顶——上一座高塔建成还是45年前的事。他和周围的人一起掏出相机对准星星,更多的镜头延伸自附近的阳台、远处的高楼和空中的直升机。在人与机器的共同注视下,星星平稳高升,交替滑过建筑制造的阴影和清亮的阳光,还在途中与一轮白昼的月亮擦肩而过。十点,教堂钟声响起,星星还在缓缓前进,直到浅蓝色的水晶玻璃完全被天空环绕。接着,它开始向塔尖平移。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星星来到了它的终点——圣母玛利亚塔顶。接待它的是三个来自Blue BCN施工队的高空作业员,还有两位拴着绳索随星星从天而降。他们很快合力解放了星星,使之落定在圣家堂的最高处。地上有人开始鼓掌,Luis心情激动,将之评价为“生命中独一无二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时刻”,当天,他在自己的Instagram账号上发表了5条关于星星的照片和视频,每条都有过千人点赞。

©ins@luisobcn26

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国。当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星星的照片时,网络上已经蔓延开“圣家堂封顶”的讨论,不同年份的游客照唤醒了人们的向往,有人写,“感觉人类还有希望”。我也因此回忆起四年前第一次走进圣家堂时的感受,透过花窗的光线突然变化,代表圣光与活水的彩色光芒晃动起来,像袭来一个无法逃避的亲吻,我被完全唬住了,还站在柱子旁边偷偷流了几滴眼泪。

事实是,全部塔楼完成封顶还遥遥无期,原定的封顶时间是建筑师安东尼·高迪逝世100周年,也就是2026年。现在,18座塔楼刚刚建成9座,三大立面中最繁复的荣耀立面尚未完工,整座教堂大概完成了四分之三。

2019年或许是最光明的时刻。圣家堂迎接了120个国家的450万名游客,门票收入为1亿欧元,6000万用于施工,设计施工团队与建筑材料来自全球各地,施工速度提高了10%以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座跨世纪建造的教堂似乎就要完成了。但病毒突如其来。疫情冲击之下,圣家堂自2020年3月13日关闭,教堂门口长蛇般的队伍消失了,直到今年5月29日才较为稳定地开放,主要支撑建设的门票收入在2020年只有前一年的15%,现场施工暂停了9个月。

“我们曾预告2026年的完工,很遗憾,这没戏了,”圣家堂建筑委员会总理事Xavier Martínez坦白,“或许是2030年、2035年或者2040年,我说不出一个确切的日期,我不想撒谎。”在今年7月Tiqets的专访中,他将建造圣家堂比作海上一艘巨大的远洋班轮,“当它想要刹停时,需要拖过很多海里才能停稳,而想要重新启航,达到之前的速度,也需要时间。”

经费拮据,能够投入施工的经费还有600万,恢复“航行”的第一项工程需要慎重。董事会选择了圣母塔。在高迪的设计图纸中,18座塔楼分别代表12位门徒、4位福音书作者、圣母玛利亚和耶稣,圣母塔楼的高度仅次于耶稣塔楼。2021年,工程队装好800扇蓝色窗户,搭建好塔身,塔顶的形状是一只王冠,上面一圈尖角上摆了熟铁制成的小星星。再往上,一节镂空的细柱呈现由深至浅的蓝色,撑起最终的“晓明之星”(Stella Matutina)。为了宣告圣母塔的落成,圣家堂在12月8日的圣母无染原罪节,举行了点亮星辰的仪式。

©ins@luisobcn26

又或者说,这颗星星正是圣母塔被董事会选中首先动工的原因。这是黑夜里消失的最后一颗星,代表即将抵达的黎明,迎接太阳的到来。Xavier Martínez说:“我们想向世界传递一则充满希望的信息:现在已经看到了战胜疫情的曙光,是时候走出黑暗,带着新的光芒向前迈进了。”

 


“Right now”,上帝不急
作为土生土长的巴塞罗那人,Luis自信,健谈,一生几乎都与圣家堂有关。他今年55岁,仅剩的头发已经全白,双眼大而深邃,交谈时,我问一句,他要答上十句。作为一位普通的热爱圣家堂的市民,或者说是喜欢参加弥撒的优秀教徒,他拍着胸脯保证:“全网没有第二个账号比我发的圣家堂照片还要全。”

Luis在圣家堂前 ©崔思睿
他几乎每一天都在拍照。原因也非常简单:他生活在这里,而圣家堂是美丽的。每周的工作日里,他早上八点半出门上班,下午六点回家,晚上做弥撒。下班后,他喜欢在街上遛弯,拿两只屏幕已经有些划痕的三星手机拍点好看的,然后坐在圣家堂附近公园里的长椅上,发送即时动态。他从2018年开始频繁更新,开始拍照的那天倒是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只是他走在街上,发觉自己每天都在欣赏一个漂亮的世界,好像也可以拿给别人看看。
在他拍摄的六万多张照片里,圣家堂是出镜最多的巴塞罗那地标。有些角度深受Luis喜爱,比如从诞生立面前方的绿树缝隙中拍摄钟楼,还有在拐角处的停车点,把带有巴塞罗那标志的自行车作为教堂的前景。行人稀少的雨天里,他会寻找一处街边的积水,拍摄圣家堂的倒影,当天气放晴,圣家堂也会在一天里的不同时刻呼应不同的光芒,清晨时分更为光洁,黄昏时则浓艳一些。大概是因为Luis在整座城市漫步时总能想起圣家堂,我们也得以看见从远山或高楼望向教堂的风景,偶尔他还能幸运地捕捉到特别的画面,比如在教堂门前,圆润的肥皂泡随风飞着,四处都是彩虹的光影。

按住图片可左右滑动 ©ins@luisobcn26


Luis早就数不清自己进过多少次圣家堂了,只记得第一次去是在1974年7月30日,8岁,那时主殿还未开建。在他的童年时代,每一年的圣家节,他的小学会收到一个圣家堂发放的募捐箱,当天,他们会放假,并花一整天端着箱子在街上要钱。大部分时间,Luis和同学站在街角,偶尔也到有红绿灯的路口,等车一停就跑上去。募捐箱不透明,他也不知道自己筹了多少钱,不过路人多少都会塞一些。当然,钱也不白给,Luis捏起一股空气说,“我会在他们的领子上粘个贴画”。

等他再长大一些,圣家堂的门票收入快速地增加,学生很少再被发动去筹款。1996年,Luis结婚,本想过在圣家堂举行婚礼,可惜当时的主殿仍未建好。他们搬过几次家,巧合的是,始终在圣家堂附近。
随着时间推移,Luis算是见证了圣家堂的几件大事,比如1982年,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在诺坎普体育场为加泰罗尼亚的十二万信徒举行弥撒之前,先在中午时分抵达人挤人的圣家堂,背诵了《三钟经》;2010年,圣家堂主殿落成,时任教皇本笃十六世前来册封,市民涌进圣殿,在教皇推门进入时响起洪钟般的掌声;还有现在,他见证了圣母楼的封顶。当然,Luis也见证过一些小事,比如弥撒中的圣餐取消了葡萄酒,他至今不清楚缘由。
我问Luis最喜欢教堂的哪部分,他艰难取舍,勉强选出了撑起拱顶的高大立柱,因为建筑家高迪天才般的设计让他“好像来到了一片森林”。随后,他认真地向我补充起一些百科上可以轻易查到的信息:高迪的生平,以及他将自然界元素加入教堂的设计方法。

©ins@luisobcn26
简单来说,1883年,31岁的建筑师高迪接替了干了一年就辞职的设计师维拉,野心勃勃地大改图纸,耗其一生心血建造圣家堂,晚年直接住进了施工现场,可惜在73岁时被电车撞倒身亡,安葬在自己未完工的作品里。随后,教堂经历内战,起过大火,高迪的手稿和模型惨遭损毁,教堂的建造看似遥遥无期。不过高迪在生前留下一句,“我的客户并不着急”,激励了后人对这笔上帝的订单保持耐心。
代代接手的设计师不懈地修复资料,破解线索,筹款建造,在每个时代新技术的帮助下,高迪的设计逐渐落地,除了他,一些名字也会被记录在圣家堂的官方书写中,比如雕刻受难立面的苏比拉克,传奇首席雕塑师外尾悦郎,现任总建筑师乔迪·法利等。至于Luis,在圣家堂的官方资料中,他的名字大概率是留不下了,但他的一生也的的确确见证了教堂的一段历史。
在这么多人参与后,圣家堂到底还是不是高迪的作品?一项长期的争议便是围绕类似的主题展开。因建设教堂而被迫拆迁的居民经常以此为由进行抗议,比如抨击那座需要拆除居民区而迟迟未建的大楼梯实则不是高迪的计划。间歇地,他们也会发出审美上的侮辱,最近就曾评价空中的星星“丑得吓人”。总建筑师乔迪·法利则努力维护着教堂的纯粹性,他强调每任设计师都对原始手稿有刻苦的钻研,并相信自己在完成的就是高迪的作品。
来自英国Arup公司的加盟设计师Tristram Carfrae曾在一堂公开课上说,高迪喜欢新东西,而且支持合作,强调建筑的关键是要“用‘爱’来建造”。Tristram相信他的团队带来了更好的新技术:来自全球40多个采石场的石材被运送到巴塞罗那以西106公里外的加工厂,然后被送去巴塞罗那北部只有183个人的小镇,那里的外部车间负责进行每块材料的组装,最终,成品将在清晨运送到巴塞罗那,在城区完成吊起,“就像拼乐高”。如此一来,除了横亘在时间的河流中,圣家堂也连接起不同的地点,被每个时空里的个体缠绕,在《时代》杂志拍摄的圣家堂纪录片里,它被形容为“全人类的作品”。
“全人类”的一员Luis每天都认真端详着自己的杰作,就像诗人为它写诗,画家为它作画,Luis把圣家堂装进手机相册,而且强调说,“我的座右铭是Right now”,要做的就是记录此时此刻的圣家堂。如果向前看,所有的“此时此刻”构成了流动的时间,例如Luis在每个春季都会找到绽放在教堂旁边公园里的蓝花楹,帮它与教堂合影。而向后看,就算一百多年已经过去,教堂还没建成也没关系,反正“它每天都会是新的”。

 


不如我们保持联络

假如一座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像Luis一样热爱圣家堂,那其实不太正常。更实际的情况是,有人爱它,有人恨它,大部分人不关心它。在圣家堂门口的拐角处开了十四年的小酒吧里,一位操着我国东南沿海口音的老板娘似乎更专注于自家生意,她能一边削土豆、一边给西班牙人点单、一边与初次见面的中国同胞唠嗑,但她并不知道星星的事,也根本不想深究那座几十米外修了一百多年的世界遗产。店里一位西班牙大叔倒是留意了最近的新闻,可他不是圣家堂的常客,而是酒吧的常客,星星还在天上,酒杯就在眼前。

星星的魅力如此脆弱吗?我开始了广泛的求证。2019年,我去巴塞罗那做交换生,在话剧课结识了当地人Gemma,第二年初我回国换了号码,和她断了联络,现在她的新头像已经戴上了口罩。在我还怀疑突然询问塔楼封顶的事会不会显得奇怪时,她很快就回复我:“是吗?听到它有点进展可真是舒了一口气啊。”随即,她告诉我,昨天她盯着我弃用的西班牙号码发了会儿呆,不知道我是否也度过了艰难的两年,结果今天我就发来了消息。我们聊起网课、毕业,她说自己正在申请伊拉斯谟计划,打算去英国读研。星星的事很快被抛到一旁。

与Gemma聊完,我如法炮制地给当时的许多朋友发去消息,圣家堂的星星变成话题的引子,在我眼前逐渐展开的是同样的时代背景里,另一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

苑哥是我在2017年去西班牙旅行时的导游,中国东北人,爱喝酒,滚石乐迷,身体强壮。2019年,我再次去巴塞罗那,他骑摩托车带我去蒙锥克山上观看魔幻喷泉表演。表演结束后,我们在人潮拥挤的石阶上找到两个空位,听下方平台上的男人调好电钢琴弹唱《Imagine》,身旁环绕卖酒的吆喝声,远处是城市里连片的金黄灯火。苑哥说,疫情开始后,类似的场景他再没体验过,每天需要戴口罩,进一些餐厅得有疫苗证,店铺里都摆着消毒水。前几天去酒吧,刮起凉风,小店不到十点就纷纷关门,这对于八九点才吃晚饭的西班牙人来说实在是太早了。他走在灯光昏暗的石头路上,感觉“有点萧条”。

2019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 ©王雅淇

去年3月,西班牙政府要求全体居家隔离,苑哥每天在家锻炼,隔着墙壁和邻居打羽毛球,楼上的邻居探出头来,给他们算比分。解封之后,巴塞罗那几乎不再有中国游客,他低价收了一家餐厅,同时转行做了代购,不过没有哪项工作被苑哥视为自己的职业,“赚的最多的那个”就可以算成职业,平时的生活主要是滑雪、打拳、参加业余网球联赛。

以前带团时,苑哥每周要进教堂两次,最初是“进到梦里一样”,之后“早麻了”。我问他有没有在疫情期间去过圣家堂,他反问我,“在北京你老去故宫吗?”得知我对星星感兴趣,他答应我在点灯仪式的时候也去看看。

12月8日,点亮星辰的这天夜里,我在教堂内的直播视频中惊喜地看到了Luis,虽然只出现了一分钟。他身穿正装,大概是作为优秀群众代表发言,我截了张图,准备仪式结束后发给他。

晚上7点40分,场外的点灯仪式开始前,朋友在现场发来照片,人群高仰着头。我端坐在电脑前,圣家堂官网显示,已经有来自122个国家的458927个人参加了线上助力点亮星辰的活动,作为其中一份子,我暗暗期待着等下会有一幅星星冲出黑夜的美妙场景。但在直播出现第一个画面时,我的幻想就破灭了。巴塞狂风乱作,人群一片嘈杂,话筒嗡嗡响。

仰头拍摄圣家堂的人群 ©东方IC

但就是在这样的混乱里,星星只是寂静地发出象征“生命之泉”的浅蓝色光辉。北京时间凌晨2点多,我知道我和遥远的朋友们都在观望它,包括刚在内殿参加完仪式的Luis。当天晚上,他发布了三条“Right now”系列照片,最晚一张是在夜里11点。那时气温9°C,湿度44%,风速22km/h,Luis把星星点亮的第一个夜晚称为“巴塞罗那的魔法之夜”。

我把直播截图发给他,他道谢后问我还想知道圣家堂的什么信息,我知道是他讲百科知识的热情又上来了。在我们第一次聊天时,他就说过,“我知道圣家堂的一千个细节”。不过对我来说,记忆更深刻的是后半句:“网上不好说。你什么时候来巴塞罗那?联系我。”(来源:腾讯新闻)
参考资料:


Blog Sagrada Familia 

https://blog.sagradafamilia.org/es/

Barcelona al Día: El 8 de diciembre se iluminará la estrella que coronará la torre de María de la Sagrada Familia.

https://www.barcelonaaldia.com/2021/11/09/sagrada-familia-8-diciembre-iluminara-estrella-torre-maria/

Reuters: Pandemic delays completion of Spain’s Sagrada Familia beyond 2026.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pandemic-delays-completion-spains-sagrada-familia-beyond-2026-2021-05-25/

Tiqets Blog: Inside the Sagrada Familia: The World’s Most Remarkable Venue.

https://www.tiqets.com/blog/inside-the-sagrada-familia/

YouTube: U+I Think with Tristram Carfra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fISdozsik&t=124s.


◦ 感谢崔思睿对本文的帮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