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我们如何获得更深层的愉悦? | 谷雨

三三 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2023-09-25

如今,想要获得一份“多巴胺快乐”是件容易的事:一套多巴胺配色的穿搭,一杯多巴胺饮料,愉悦的氛围如泡泡般飘在空中。这种快乐值得肯定,但它常常依赖外部刺激,却又往往转瞬即逝。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将这种愉悦称为easy fun,她观察到,今天的年轻人出生就在享受丰富的物质,对纯粹物欲享受的愉悦阈值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他们已不仅满足于easy fun,而多元的时代条件,给予了他们获得更多hard fun的可能性,也就是一种更持久,更依靠自我为驱动力的,通过帮助他人、链接他人而获得的愉悦。

持续80余年的哈佛成人发展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链接比任何收入、阶层、成就等都更让人幸福。这其中,帮助他人、被人帮助,无疑是愉悦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来源。近期,德芙和腾讯新闻合作的《2023“内啡肽”青年洞察》同样发现,“发现自己的举动为他人带来积极影响”和“接受到他人的善意”分别是获得愉悦感最重要的方式第二名和第四名。但与此同时,89.7%的受访者在遇到困难时更倾向自己独立解决而非向他人求助。

我们和沈奕斐聊了聊,为什么好像easy fun变得有点令人难以满足了?我们为什么羞于求助他人?以及更重要的,我们该怎么去建立好的链接?怎么通过帮助他人与被人帮助这样微小的涟漪,推动完善带来更多愉悦感的社会支持体系?

为了不错过每一个故事,大家记得将谷雨实验室设为星标🌟哦,期待每次第一时间与你相遇!


作者 | 三三
编辑 | 荆欣雨

出品 | 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有人认为,今天的年轻人吃得好穿得暖,但没以前的人那么容易感到愉悦了,您怎么看?

沈奕斐:愉悦感有很多种。主要来讲,一个是Easy Fun,也就是吃吃喝喝的物质满足;另一个是Hard Fun,比如获得成就感、和人形成链接。

今天的年轻人在吃吃喝喝方面,要比过去20年以前的条件更好,更容易满足。但对幸福感、愉悦感来讲,这并不见得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愉悦感是需要比较才能获得的。我们做幸福研究,经常发现物质条件太好了后,单纯依靠物质获得愉悦其实变得更难,它的阈值会更高。

前一代的愉悦其实很大程度建立在物质愉悦上。“幸福拐点”的研究,就发现当你在物质条件非常不好时,你的幸福感较低,但物质改善获得幸福感的效率很高。但当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出现了“幸福拐点”,现在人们仍然可以因为吃了一顿好吃的就愉悦,但这种物质带来的愉悦是边际效应递减的。我们过去可能一碗大排面就很好了,现在可能需要一份高级牛排才会心满意足。今天的年轻人一出生,在这条幸福曲线上处的位置就高一些,愉悦的阈值也会高一点。这是这一代人的优越条件,也是挑战。

这里就常常有代际冲突,父母觉得年轻人有什么好抱怨的,现在的条件这么好,还这样不满足。你的很多物质以外的其他需求,老一代也会不理解。但从我们情感角度研究,社会学角度研究都是非常能理解的。因为年轻人的阈值提高了,诉求也更高了,所以他们的获得感就比较难。

但总体说,我觉得今天的年轻人还是比较擅长找到自己的愉悦点,他们能形成的链接也更广泛,不仅有线下的,比以前更方便的是,他们有大量的线上链接。通过网络,他们找到同好也更容易。以前找到有一样小众爱好的人挺不容易,但现在你在互联网上会发现,无论多小众的爱好,你总能找到志同道合者。愉悦度本身的多样化,和形成更多链接的可能性,在新的时代也有了新的条件。

©沈奕斐

 :刷短视频,吃一顿大餐,喝一杯奶茶带来的愉悦真实有效,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快乐有点浅层,年轻人应该怎么看待这种情绪?

沈奕斐:不要对我们的快乐有羞耻感。有些年轻人对产生愉悦的事情有很大羞耻感,比如吃吃喝喝吃得很开心,就会有罪人的感觉,又要长胖了什么的。或者说有时候想要对别人表达感谢,又觉得好像这样就显得自己特别矫情。我遇到很多年轻人有这样的困惑。

我们接受的家庭教育经常会把所有快乐的事情和你的进步对立起来,比如你爱看小说,他就会说这影响学习;你看综艺看节目看得哈哈大笑,他就说这么低俗,你为什么不能看点更高雅的。可能我们曾经接受过这种教育,让我们内心产生愉悦的东西都带上了羞耻感。

我特别鼓励大家,如果这件事本身不伤害他人,你的愉悦就没有必要带着这种羞耻感。你的每一个快乐都是值得的,也是值得骄傲的。

 :《2023“内啡肽”青年洞察》显示,78.5%的年轻人认为,精神愉悦比物质愉悦更重要。您刚刚提到跟easy fun相对,还有hard fun,这种愉悦主要就是通过帮助他人、链接他人获得的吗?

©《2023“内啡肽”青年洞察》

沈奕斐:对,这也就是说,你要帮助他人,要跟他人有链接等等。但由于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尤其年轻人很长的一段青春期的人生都专注于学习,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对于情感价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没有那么的重视,导致很多人在真的想要形成链接,其实并不知道怎么去形成好的链接。

我是做亲密关系研究,从我的角度来讨论这个话题,建立各种紧密的链接对找到愉悦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年轻人站出来做各种公益,这个过程既是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找到自我价值的过程。在助人的同时,也会提升对自我的价值肯定,这也是人们“悦己”的一种方式。这种“悦己”是在和他人的良性链接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带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会更长久,更深远。

新的年轻一代对环保等话题也比我们过去一代更重视,也在追求这方面的愉悦。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的这种愉悦感相对是更追求本身意义的,不是完全个体层面吃吃喝喝的自我满足,它是有社会意义所在的。

 :但大城市年轻人比较羞于去和他人产生链接,您觉得是这样吗?

沈奕斐:我刚刚讲到,年轻人其实有很积极地去寻找各种突破。过去传统上说的链接更多的是指线下的链接,指人际交往里的深度链接,但是他们现在有形成各种各样的同好。我前一阵子去参加了一个动漫展,我就发现年轻人做cosplay,或对某些博主非常了解,于是他们就冲进去聊天。这些都是寻找新的链接点的方式,他们虽然可能熟人更少,但跟陌生人的关系是和以前不一样的。

 :对于“社恐”来说,可能还是很困难?

沈奕斐: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有很多年轻人来私信问我,比如他社恐怎么办。我说,只要你来问我这个问题,你就不社恐。因为你可以向一个陌生人求助,很坦诚地承认自己可能有什么问题的,这不是一个社恐的表现。我觉得社恐恰恰是无法表述,他都没有办法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碰到陌生人就有非常紧张的生理性反应,这才叫社恐。

但是这种比例非常的低,绝大部分人只是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开始搭话,觉得有些话可能不太贴切,担心自己说话不得体,或者不知道怎么去快速地融入一段关系。这些都不是社恐,这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在年轻时的自然而然的正常状态。我们不要老把自己的人生跟那种“成熟的成功人士”比,他们其实也是从年轻时的不自信逐渐开始的。所以首先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我们不要人为地自己限制自己的人生。

©沈奕斐

 :这其实也是指接受自己,爱自己?

沈奕斐:有时候说“爱自己”,特别容易走向流于表面。怎么才算爱自己?是不是吃好的买好的就算爱自己了?我觉得爱自己更重要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当别人说你这事做得不对,当你没感觉到不对时,很多人这时候可能就动摇了,但爱自己是你要把自己的意见当回事。放在愉悦度里,你会发现能产生愉悦的一定是你本身的的确确愿意去做的,得是尊重你内心的,才能真正产生愉悦。

我之前有一个学生,她其实特别想要留在大学工作,但父母就非常希望她回到老家考公,她也确实回去了并也拿到非常好的成绩考成公了。但她没觉得自己很快乐,她本来想着如果考失败了,反倒可能也是件好事。所以你所有的快乐一定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成就感也得是你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成就了,你才会真正愉悦。

 :我们刚才提到链接他人可以带来愉悦,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吗?怎么才能建立自己的愉悦方式?

沈奕斐:第一个是你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度。我经常发现很多的学生或是年轻人,他一个阶段就觉得要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要么学习,要么谈恋爱,或者工作,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你一个阶段只做一件事情,你会发现人特别容易焦虑。更好的是平衡,不管你今天着重做哪件事,你依然要分一定的时间精力去联系一下亲人、朋友,谈恋爱时也是一样。“All In”的决策模型很容易产生焦虑,因为你不能承受失败。但平衡的人生才是更能让你愉悦的。

第二点是年轻人要有对这个世界的客观的认识。人生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不太能够以你想象的方式成功的。我们要学会看到前进路上那些小小的,跟预想不一样的成就。这其实和期望值有关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快乐模式。

最后一个,真的是要多去跟别人链接。你要能够主动,需要学会向他人求助。我最近发现,今天的年轻人真的非常的自律,会特别不愿意麻烦别人,觉得很不好意思。其实有时向他人求助也是一种很好的链接方式,你会发现找到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式去求助,不仅能够解决你的困惑,也让你更愉悦。同样,当别人向你求助时,或你能帮到别人时,也不要把它看成是麻烦,就尽你的力能帮助别人。你会发现当我们做这些事时,愉悦就会慢慢回来。

 :《2023“内啡肽”青年洞察》中提到,89.7%的年轻人在遇到麻烦时会首先自己独立解决而非寻求他人帮助。您觉得年轻人为什么会不愿意求助?

©《2023“内啡肽”青年洞察》

沈奕斐:中国在转型过程中,从熟人世界转向陌生人世界。熟人社会里,比如在一个村庄,我们就生活在方圆五里,所有人你或多或少都认识。即使不认识,他跟你同样的姓,你可能也会觉得我们其实有亲戚关系,你也会更容易去跟他交往。但你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面对很多完全不熟悉的、从来没见过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等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转型的过程。

大量的社会协作其实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可能这个人跟你不熟,或只有一面之缘,但其实已经足够让你去求助了。幸福学有研究就发现,有时候弱关系才是最能够产生作用的。反倒是强关系,你需要的时候他可能就帮不了。比如说你身边的同事、室友跟你关系最好,每天都在一起,可是你会发现他跟你年龄相仿、资历相仿,其实很难真的在你有困难时帮到你。但那些弱关系,比如年龄大些,资源丰富些的,就可能帮到你。

今天的年轻人真的需要学习向他人求助。在陌生人社会,恰恰求助的能力变得很重要,不然你就很难去很好地获得支持体系。

 :说回到建立链接,这种链接的范围可以再扩大吗?不止是人际交往、帮助人或是受人帮助,是不是也可以是去养一个宠物,去爱动物、爱环境、爱我们生活的整个地球?

沈奕斐:实际上,真正的利他主义常常很多是跟物打交道的。比如一个地方受灾,你去做公益,你首先想的可能是怎么把路重新建起来,怎么恢复交通,怎么让塌方不再继续,你首先处理的更多是自然界的问题。汶川地震时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我们这几年的救助也是这样。同样,像救助动物,救助环境,最终其实是有利于人的。

这更像直接和间接的区别。一般来说,你帮助人,他会主动地感谢,你能获得直接的反馈。当我们帮助动物,动物就很少有表现,可能有时也会有一些。但你去保护环境,很明确的正反馈就更少了。当实际上,这都是一样地在产生作用。

愉悦的东西都不能那么功利,比如你帮助了,别人一定要来感谢你才能感到快乐。现在的年轻人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就像我做社会学爱情思维课,发现很多人忘了爱本质上是给予的快乐。我给你喝杯水,你喝了我就很高兴,我看到你很快乐我就很快乐,而不是说我给你喝杯水,你下次一定要给我倒杯水,否则我这杯水就白倒了,那就不叫爱。在追星里,我们看到很多人是真的很爱,都是在给予,只要哥哥发展得好就可以,这其实就是爱的本能。但我们现在在爱情里面太过功利了,导致我们无法去真正享受爱情本身。

我想强调的是,其实年轻的时候,我们能发挥的作用和适合的领域,是需要去寻找的。我们要接受自己并不能在人生的早期就做那么多事,一下子有那么多成就感。但没关系,那就是成长的过程。我经常对年轻人讲,不要急,你给自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产生愉悦感的方法。

©沈奕斐

 :您呢,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您快乐的阈值发生过变化吗?您的愉悦感来自什么事情?

沈奕斐:我自己是一直蛮有愉悦感的。快乐不是说要做什么事,更多是及时调整期望值,经常总结自己获得了什么,而不是频繁去提高期望,去看自己达不到的东西。再有就是保持和人的链接。2020年以前,我做大量的线下公益活动、家庭教育讲座,这些面对面的交流让我很愉悦。2020年后,我到了公共领域里来,也影响了更多的人。我每天在后台都能收到各种各样的私信,说上了我的课,他解决了什么困惑,进入了一个良性的亲密关系里,或是觉得夫妻关系有所调整。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有成就感的愉悦。

 :品牌“德芙”近年来在西非、北美、东南亚等地区开展了多项支持当地女性及其家庭提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行动。在今年3月,以“尽愉悦之力”为愿景的“她学院”落地中国贵州黔东南地区,携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因地制宜的为女性提供免费培训和规划,帮助女性不用离开家乡就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您怎么看?

©德芙她学院

沈奕斐: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就在于当它有能力时,它愿意去帮助更大的群体。德芙的这个项目支持女性发展,把关心撒向更广阔的群体,这是我自己个人特别鼓励和支持的。

很多机构其实都是有这样的善意,这也恰恰是一个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当我们不断地追求企业发展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在增加社会的财富。社会的财富既是有形的,比如GDP更高,也有无形的,比如解决就业问题。所以我觉得像德芙的“她学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也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恰恰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能发现企业本身的意义所在。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发展,是因为我们能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这本身就是一种愉悦感的存在。我跟很多企业都有长期的公益合作,借助企业专业的力量来帮到更多的人,还是蛮好的一件事。 (来源:腾讯新闻)

👇阅读原文查看《2023“内啡肽”青年洞察》完整版以及更多精彩内容。

*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不错过每一个故事,大家记得将谷雨实验室设为星标🌟哦,期待每次第一时间与你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