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寿,一个铮铮铁骨的女书法家

2018-03-06 中国书法研究 书法当代

■ 游寿(1906-1994),字介眉、戒微,福建省霞浦县人。1949年以前先生曾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中央图书馆金石部从事研究工作,并任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央大学教授………



游寿

一个铮铮铁骨的女书法家

整理编缉 |《书法当代》

文章来源 | 网络



★★★★★


游寿(1906-1994),字介眉、戒微,福建省霞浦县人。1949年以前先生曾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中央图书馆金石部从事研究工作,并任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生前曾任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黑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炎黄女子诗书画家联谊中心顾问、中国人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游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是李瑞清、胡小石这一金石书派的重要继承人。





游寿先生的书法艺术

文/王立民


游寿先生出生在一个世代读书之家。高祖游光绎为清乾隆年间进士,曾祖游大琛为道光年间进士。祖父游宝荣为霞浦名士,但中年去世,没有参加科举。父亲游学诚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

对游寿先生少年时期的思想影响最大的无外乎两个人:一位是高祖游光绎,一位是父亲游学诚。


1982年 游寿先生在工作


游寿先生与高祖游光绎在时间跨度上相差很大,从游光绎去世到游寿先生出生,相距79年之久。但史书的记载及家传的游光绎著《炳烛斋诗手稿》中闪耀出的游光绎为官、为学、为人、为艺的精神光芒,无时不影响着游寿先生。这位乾隆年间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四年(1799)升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此君虽入仕途,却只存封建清廉官吏的忠直刚烈,而不肯与浊流合污。因弹劾权贵,罢官归闽。辞官后游光绎受聘掌教福州鳌峰书院近20年(1803—1822)。


1948年,庆祝胡小石先生六十诞辰,摄于南京玄武湖

前排右三为胡小石先生,右一为宗白华先生,后排左一为游寿先生


游寿先生的父亲游学诚是一位经历坎坷的教育家。游寿祖父的早逝,使游寿先生的父亲游学诚过早地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15岁便开始了教书生涯。我想这便是游光绎“门前也自饶桃李”(游光绎《自述》)的影响吧,因为他对曾祖父的文章道德从心底里怀着一种崇敬。随即,游学诚受业于谢章铤门下,光绪十七年中举人,主持福宁近圣书院。清廷改制后,改书院为福宁府中学堂(现霞浦县一中)任监督(校长)。


霞浦县地处福建省东北沿海,历史悠久。此为一出海口岸,经常有国外华侨往来于此。与外界的交往使游学诚思想较之一般的封建文人要开明得多。这位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举人,不仅支持辛亥革命,而且提倡女权,反对妇女缠足,并在霞浦县首创女子高等小学。


1981年,游寿先生(右)在福建霞浦为新发现的文物制作拓片


游寿先生有这样一个博学而开明的父亲,从小就处在一个充满文化与文明的温暖的家庭里,这种家庭和父亲的影响,也是后来游寿先生的只身外出求学、思想倾向革命、学术成就卓然的一个基础。

1920年,15岁的游寿先生告别金山寨,告别龙首山,告别对自己寄托着深切希望的父亲,从霞浦县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


游寿 行书陆游诗


当时前清教廉邓仪中(邓拓之父)先生正在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邓仪中先生文章书法俱佳,对学生要求也很严,而且特别注重书法。如果谁的作业字写得不好,就要返工,直到他满意为止。邓仪中对游寿的文章诗词很喜欢,但却常常批评其字潦草。因此,游寿先生的作业也是经常重新抄写。


初次外出求学,没想到在写字上受到老师的责备,这使游寿先生感触很深,同时她也认识到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写字的重要性。从此,每日晨起,别的女同学都在忙于梳妆打扮,游寿先生只简单地梳洗一下就边读书边研墨,然后日课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百字楷书。在校读书的5年中,游寿先生临池不辍,毕业时,游寿先生的颜字已形神兼备,其文章与书法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


从此,游寿先生无论在哪个学校执教,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要求得更严。


游寿  行书令狐楚望春词轴


1925年先生由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回到霞浦县,正值父亲去世,乡亲们便推举这位刚刚学成归来的才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当上了霞浦县女子高等学校的校长,开始了先生一生的教育生涯。此时,她才20岁。

1927年游寿先生再次走出霞浦县,来到南京,1928年入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中大是当时国内古典文学大师聚集之地,如词曲大家吴梅,还有汪旭初、汪因坦、胡小石等人。在这些人的课中,游寿先生对胡小石的古文字学、先秦文学等课程比较偏爱。193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32年到1933年,曾在福建厦门集美师范学校等处任教。1934年又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生院攻读研究生。在南京中大及金陵大学前后近7年的时间,游寿先生一直随胡小石先生学习古文字、周金文献、考古、先秦文学、诗词及书法,是胡小石先生出色的学生之一。



游寿先生入中大后,眼界大开,随着学养的提高,逐渐对书法的认识有了自己的见解。游寿先生曾回忆说:当年在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老师的书法都很好,“如词曲大家吴梅俊逸的板书,二汪(旭初、因坦)流丽的板书,黄侃虽不大写板书,也偶尔写几次,有峻爽之气,而我独好胡小石板书豪迈卓逸”。


胡小石青年时曾在李瑞清创办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农博科学习,民初在上海随历史学家沈曾植学习3年,又随被称为“南曾(农髯)北李”中“北李”的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李瑞清学习金石书法。李瑞清是我国近现代金石大师,清末民初碑学书风的重要领袖人物,金石书派的创始人。《清史稿》称他“书各体皆备,尤好篆隶”,张大千、吕风子、李健皆出其门下。如果从书法上讲,胡小石是李瑞清、胡小石、游寿这一金石书派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学问文章及他在书法领域对诸书体的把握,在李瑞清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被后人称为“金陵四家”之一。


游寿 行书刘禹锡诗


胡小石先生“从学篆得涩笔、方笔之法,隶、楷、行、草皆运用”(吴白匋《胡小石书法选集》前言),此法传于游寿先生,游寿先生又经此法书甲骨金文,“求篆于金,求隶于石;神游三代,目无二李”。


胡小石先生曾说:“论布白,但自分行之整齐与否为其入手处。不整齐者,参差得天趣之美,以一行或全章为单位;整齐者尽人工之能,以每一个字为单位。”游寿先生得胡先生此番要旨,其书法无论大篆、隶书及魏楷,布白取法高古,多为有纵行而无横行,而各行中字数无定。一为取自商周金文。二为取法摩崖造像一类。所以,游寿先生之书法融金石涩笔与天真浪漫布白为一体,宛转异势,特多奇趣。


游寿 临小克鼎


游寿先生随胡先生读书时,常到胡先生书房中写字。胡小石曾嘱:汉碑以《礼器碑》最有筋骨,碑阴尤佳,学好《礼器碑》再写其他汉隶,无不如意。胡小石先生的隶书是以《张迁碑》为主的,他说这番话是根据游寿先生自身条件而言的。游寿先生的隶书是以《礼器碑》为宗,用功最勤。1982年游寿先生在临汉《礼器碑》上题道:“余学隶是以发笔,以规矩,有劲也。”观先生所书汉碑多瘦劲挺拔,但仍是高古厚重,可谓纤而能厚。从到中大读书开始,游寿先生的楷书由颜转而学习诸北碑、魏隋墓志,尤其吸收《张猛龙》碑阴题名神韵,隶情草意,而又具金石之气。


在金陵大学读研究生时,胡小石第一次在这里开设书学史课,书学史的开设,又一次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写下划时代的一笔,这是首次在研究生中开设书法史课程。书学史对游寿的影响很大,游寿先生的书法理论,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胡先生的观点,著有《历代书法选》《论北朝法书碑志》《论汉碑》《书苑镂锦》《唐代墓志书体》《晋黄涪墓表跋》《梁守谦墓志与唐代宦官》《读书随感录》《我的临池简述》等文。(文章有删节)






整理编缉_雪梨减

本文/图片 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更多《当代解读》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