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南大学李震:本科发表SCI,直博北大——全能学霸致胜秘籍在哪里? | 弘毅·约礼篇NO.10

点赞的 中南云麓谷 2021-10-0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


也许在大家固有的印象中,发表SCI的学术大佬可能总给人一种清冷的气质,但这次的主人公李震整个人散发着柔光,谦逊温和、彬彬有礼、严谨务实、幽默风趣……都是他身上特有的魅力之源。这次请跟随麓麓的脚步,一起来领略李震的风采吧!


 人物简介 

李震,山东济南人,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地质工程1601班学生,共产党员,本科前三学年系综合排名为1/40,目前已保送至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攻读直博研究生。大学期间荣获国家级荣誉(竞赛、奖学金)4项、校级荣誉20余项,发表了一篇SCI论文(二区四作),另有一篇SCI论文(二区二作导师一作)已接收。


 所获荣誉 

2017-2018年中南大学优秀学生

2016-2017年中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17年中南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

2017-2018年中南大学学年奖学金一等奖

2018年中矿地质特等奖学金(专业最高奖)

2017年教育部国家励志奖学金



科研道路,虽苦但“酷”


提起梦想两个字,小时候听过最多的便是那句“我想当个科学家”,那时并不清楚科学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明白这个词真正含义的过程之中,当时很多说这句话的人也与之渐行渐远了。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李震,或许他当时并没有说出这句话,但是在明白这个词的路上,他却在一步步靠近。

李震在大一时第一次申请大创项目,初次尝试的他组织其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新意。在大三时正式接触科研,尽管科研项目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苦累,但是看到自己的成果的喜悦可以冲淡一切,而在实践之中,李震也渐渐发现,科研这条路于自己来说最为契合。

然而,李震的科研之路也并非一路顺风,在进实验室之初,就有着三道坎拦在他的面前。一是阅读文献。学术前沿期刊多是国外文献,而语言的障碍却是一个硬伤。如何实现高效的文献阅读,是当时的李震需要尽力克服的。二是实验。实验对于数据的精确性要求极高,而重复性实验也比较枯燥,李震回想起自己曾在国庆七天连续呆在实验室,七天之中与冰冷的仪器为伴。而最困难的则是写文章。指导老师对于李震的要求十分严格,若是做,便是要往高精尖的方向奋进,绝不允许有注水、粗糙的成分在。在写文章的过程之中不仅要突破中英文论文区别,而且为了保证项目进度,要在短时间掌握各种专业制图软件,这对自身的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此外,改论文也十分耗费精力,对于一个初尝试的人来说,不知道自己哪里会出错,才会更容易出错。李震说到自己的论文就有十几版,直到最终文章接收。


而作为一个团队项目,团队协调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科研项目之中出现学术分歧很正常,他们内部也有过就一个学术问题讨论地十分激烈的情况。导师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观点有充足的理论支撑,就可以去尝试,科研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在保证每一个人的观点得到尊重的情况下不耽误科研进程,是李震尽力平衡之事。

   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李震已经完成论文《Effect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nts on hydro-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mpacted tailings》投稿至《Mine water and environment》杂志(JCR2区);参与论文《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heavy metal contaminant migration and the retention behavior of the engineered barrier in a tailings pond》,论文已刊登在行业顶刊《Environment pollution》杂志(JCR1区)。

在保证科研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专业第一的好成绩,李震的秘诀就是给合理规划时间与精力。在大一大二基础课较多时尽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尤其是高学分课程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大三留出科研的时间。同时因为在大一大二打下了好的基础,所以在大三时学业上就更加游刃有余。

而科研道路上必不可少也是万分关键的一点就是阅读文献,而文献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对于这一点,李震分享了自己阅读文献的技巧:首先找国内学术大拿的热点文章,在文末参考文献处去看他的引用文章,读完之后会对自己所要研究的领域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去图书馆或是专业学术网站、期刊上看国际上更加深入前沿的文章。一般三十到五十篇文章就会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深入。看文章前先看摘要,清楚这一篇文章对自己是否有用,不做无用功。在看文章时要做标注,可以建立自己的表格,将自己所看文章的类别、关键字、自己的收获等记录下来,方便查阅,也方便自己理解记忆。


在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之后,李震发现,科研人所要具备的素养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认真细致的性格、耐得住寂寞的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英语能力。李震也推荐本科生考雅思托福,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方便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

现在回首科研带给自己的收获,李震谈到:首先是学术上一篇论文,这是自己科研成果的结晶,其次是学业上直博资格,科研过程之中会让自己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了自己的了解和看法,在面试时更加自如应对老师的问题。同时,在科研中他也收获很多朋友,与更多优秀的人同行。谈到自己的成果,他想要感谢自己的班导师左文贵老师和学业导师胡焕校老师,他们在学习上的督促和生活上的关心,使自己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感受到温暖。还有自己指导老师贺勇老师,他带领自己走上科研道路,一路上不厌其烦的指导让他能够走到今天。他也希望将来学成而归,能够再回中南,建设母校。


躬行实践,平衡有道


如果科研让你对于李震的影响停留在严肃、只醉心于学术上的话,也便是有所偏差了。相反,在学术科研之外,他还活跃于学生工作和社团工作之中。班长、班导师助理、学习委员、校办助理、社团负责人……他有着多种不同身份,却能够让每一个身份都变成自己的闪光点。

在众多不同的身份之间转换,事务压身,如何在这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李震谈到:学习是第一位的,学生工作应该是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可以去参与,无论何时何刻,都要认清自己的本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参加一个学生工作,加入一个社团就足够使大学生活足够多姿多彩,没有必要为往自己身上压过多的担子,否则是得不偿失的。并且,在选择社团或者学生工作时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才会给自己一种不会疲倦的动力。


学习时间之外,李震也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项目。比起要求思维清晰、专业知识扎实的科研项目,实践项目更加强调沟通和团队能力。在组织“怀化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水果电商平台”项目时,作为项目负责人,李震面对着团队年级专业和校区不一致,车旅和住宿等等问题组织协调。最为困难是在于下村交流的障碍。大学生与村民群众的思维不一致。村支书和村民所述出入较大,加之的村民不配合,团队很难得到真实情况,需要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去商铺调查。但是团队成员都耐得下艰苦的条件,加之对于项目的认真负责,本次项目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每一个身份背后带给李震的不仅是成长收获,当时还有责任,在各方面的压力扑面而来之时,自己也会有烦恼苦闷的时候。面对如此境地,李震更喜欢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规划,例如在床上贴标签,理清杂乱的事项,让自己的思维清晰起来,不要被事务表面上的乱干扰了自己的步伐。

提到这一方面,李震不由自主提起了他的舍友。“他们是我大学所收获的最大财富”,李震如此说到。他们四人约定每一年在一个固定地方合照,四人同入同出,生活之中总是少不了另外三人的影子。回忆到自己当班长之时,每当要组织活动时,另外三人总是在第一时间参与进来,以支持他的工作。闲暇时宿舍四人一起打球,汗水淌下之后,便使一切烦忧都烟消云散。

此外,李震也喜欢用看书和打球来填满自己的空闲时间,有时也喜欢去旅游。独自一人背上行囊,避开人山人海的景点,走入世界上另一个地方。用心去看当地人的生活是怎样,他们饮食如何,习俗如何,这一种心境上的提升远远不是在景点拥挤的人群之中拍上几张照片所能比拟的。


总结来说,能够在众多身份之间转换自如,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出彩,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尽情绚烂,李震他最大的建议就是自律,通过自律去获得长期的受益。懒惰是一种慢性病。在大一时懒惰一年并不会有什么差距,但是到大三大四其中的差距就会凸显出来。同样,戒掉懒惰也不是立刻可以收获成果,受益也是缓慢的。


热心公益,善且坚毅



李震在大一军训时,偶然间加入了美丽中国这一个公益组织,一呆就是三年时光。他们招募毕业生参加为期两年的长期支教,目标是解决中国农村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到乡村支教的经历,李震最大的感想是:农村的孩子尽管条件比较差,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由于观念问题当地人更关心成绩,其实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更应该给他们心灵上和生活上的关心。

而美丽中国公益组织能够真正致力于带给农村孩子教育上和观念上的改变,这也是促使李震在事务缠身的情况下坚持留在这一组织的原因。在这期间,他发现真的很多人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放弃很多现实的东西,令他影响深刻的是有一个学姐为了支教而放弃直博的机会,人性的光辉在公益行动之后熠熠生辉。长期做公益三年,令李震自豪的是,在他的影响之下,他的舍友三人和隔壁寝室四人也随他加入了美丽中国。这也使他真正发现,公益是有感染力的,只要有一个人行动,总能为周围的环境带来意料之外的改变。

直博北大之后,李震还会继续从事这方面公益的内容,尽自己所能去宣传公益,让更多人知道从事公益事业有什么途径,让更多人听到偏远山区孩子朗朗的读书声。



转眼大学四年就要走到尽头,摆在自己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对于李震来说,直博北大其实是一个挑战,这意味着你可能将会面对着第一名到最后一名巨大落差。


那就从头开始吧,没什么大不了。”新的开端,相信李震在本科四年的积累,足以让他为自己开个好头。


往期回顾:

中南大学张云笛:直博复旦,用努力点缀星光的全能姑娘 | 弘毅•约礼篇NO.9
中南大学钟期雨:专业第一,保研清华的“学霸秘籍”大揭秘!| 弘毅•约礼篇NO.8
中南大学舒鑫:晨兴而发,戴月始归,学霸“程序猿”的别样精彩 | 弘毅•约礼篇No.7
中南大学铁三舍627:齐获保研资格的“学霸尖兵”寝室,风雨同舟共圆梦 | 弘毅•约礼篇NO.6
吕权杰:连续三年专业第一,将青春梦融入航空梦 | 弘毅•约礼篇No.5
来源 | 中南云麓谷新媒体中心摄影 | 甘区兆玲 肖文丰文案 | 张颖 李鑫编辑 | 林欣审稿 | 何可沁责编 | 向美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