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中的奇幻漂流!中南学子精彩读书心得分享!
经典浸润我心,好书伴我同行
中南学子积极响应“书香中南”的号召
即便宅在家里也徜徉在翰墨书海
开卷受益,与书交心
顺着诗的源头而下,品味道与德的奥妙
穿过思想的门廊,与思想大家来一场交流碰撞
感悟其中,充实我心
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南人宅家阅读
都有什么精彩的心得感悟?
思无邪
----读《诗经》有感
@汉语言专业1803班 廖玉姮
《诗经》摸上去就像苍耳,是淡的、粗粝的,却带有浓郁的不可复制的一派天真。源于自然生活,也便带着日常的细碎光亮。“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样淡远的句子,在陶渊明的作品里也难再见。拙美是艺术的大味,大音必希。因淡而久远,因希而恒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有谁知晓千年前古人所思:高大的树木,应该可以依靠,为何不能休息?只因它不是我的。这个美丽的女子,连追求都不可以,因为这距离如同广袤的长江之水,永远不可泅渡。那天阔水长的爱情,其实也无须泅渡,永远的相望,如长在心里的月光。
《诗经》裹挟着原始的欲望而来,有些片段语篇放在今日仍是大胆直率,惊喜之余未免遗憾后千年的封建桎梏,也难怪梁启超说“《诗经》这本书所表示的正是我们民族情感最健全的状态”。苦乐皆由心而发,绝不矫揉做作,“为赋新词强说愁”;可同时,它又兼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色如聚沫,痛如浮泡,皆悉空寂,无有真正”。
要是在暮春时节,听满山暴雨打落花,窗畔细细品《诗经》,一定很热闹。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静水流深
----读《道德经》有感
@经济管理类1908班董雨欣
不知不觉间在人世间已经行走了十几年,当牙牙学语的婴孩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当眼中的世界从小小的家庭、学校变为宽阔而崭新的天地,该如何去面对未知的生活?当快餐消费的信息时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当物欲肆意蔓延,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该怎么在熙熙攘攘里真正活着而不是徒然狂奔忘了灵魂?
“无贪欲则入静,入静则天下自然安定。”老子隔着几千年的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这句话,于是风波乍止,被欲望蒙蔽的眼眸明亮起来。《道德经》这部著名的经典名著,纵然历经岁月洗礼,也仍旧在大浪淘沙里显露出明亮而不刺眼的微光,指引迷途之人逃脱欲望的俘虏,安抚奔腾的巨浪,让静水流深。
《道德经》从来不曾过时。几千年后的今天,它绽放出了新的光彩。它仍旧赞颂善,在欲望横流的社会里祈求宁静的生活与心灵,盼一泓静水流深;它的绝响有了回音,在熙熙攘攘的利来利往里唱“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告诫人们在绚丽的成功的烟火前不要得意忘形;它吟“以其善下者,故能为百谷王。”警戒人们要自谦自省;还有那句旷世绝响-----“道法自然”,告诉人们自然而然的智慧,顺其自然并不是一种不作为,而事事争先也并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读《民国风度》有感
@应数T1901徐启航
谈及民国,便会想起民国先生们,便会想起先生们的铁骨风度。
在民国士人的身上,君子“道一以贯之”的气节得到了充分展现:凛然如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捍卫新闻自由,为黑暗的社会增加了一点亮色;“固执”如吴组湘,即使被批斗也没有丧失说真话的勇气;“大不吝”如傅鹰,尚敢直接对毛主席提出批评……民国的士人不是魏晋那些买醉装疯、哭于穷途的“沉默的一代”,他们是荆棘鸟,在死亡前也要高歌,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们是荆棘鸟,经历最痛苦的,留给我们最美好的。
此次疫情,先生的何风犹在?
先生的责任担当之风犹在,党员干部守望相助,迎难而上,主动请战到这场看不见硝烟战争的主力军中;先生的爱国之风犹在,中国人团结一心,齐心合力共度难关;先生的学术之风犹在,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冲在抗疫的第一线,他的团队以及中国各地的科研团队都在努力研制疫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仍心向往之。我看见那些身着青布长衫的身影渐行渐远,用巍巍如山的背影告诉我:不可追,不必追。我最终不再呼唤——先生可以安心了。毕竟,先生之高山景行,一直未曾断绝;先生之身影,也不必我们刻意挽留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一品生活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自动化与电气类1918杨清香
在原西县那片平凡的土地上,没有童话故事里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没有电视剧主角不灭的光环,没有死而复生从天而降的奇迹,有的只是实实切切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赞歌,品到最后还是意犹未尽。东拉河畔,演绎的不仅仅是折射时代现实的人物角色,更多的是一个个真切的生命为了生存而走向不同的方向,他们有的凭借原本的光鲜亮丽早早地走在了最前列;有的不甘困顿于世代贫穷而战胜各种挑战;也有的习惯于平平凡凡只亲热于那块深沉的黄土。人不尽相同,选择也各有千秋,生活从不因选择的区别而停止。
在这本书里,生活的平凡不是碌碌无为,而是一个个平凡的个体用自己的生命写下自己平凡的命运;这本书要告诉世人的也不是平凡的人也能写出不平凡的人生,而是世人皆平凡,生命皆向着相同的方向驶去——生活。故事并没有如期给出一个完整的结局,或许只是让我们知道,他们的生活还在进行,他们和我们同在,其间还有许许多多零星般不起眼的生命,他们也都在为了生活奔波,尝遍万千也还是坚持在生活的平凡中赢得生存。
黄原的沙土潇潇,空中飘荡的信天游还在讴歌生命不息,生活不止!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我一个人思念我仨
----读《我们仨》有感
@材料T1901汪佳凝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这句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穿越时光的思念和爱。
当科技充斥生活,飞机、高铁缩短距离,社交网络冲散时间,我们少了思念的羁绊,也缺少了爱和被爱的能力,而读杨绛先生这本书却让我感受到了“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的追问;“从此萧郎是路人”的哀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不舍;“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思念;“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定,让我在快捷生活中获得短暂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恬淡平静,不疾不徐,拥有或是学会拥有发现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带着文化去流浪
----读《南渡北归》有感
@临五1813 张帆
国难北临,大师南渡。这八字算是对此书最言简意赅的概括了,但字字沉重如泰山,无一不包含着自日军铁蹄踏入中华大地后十几载,山河家国破,学子大师逃的颠沛与飘摇。
在假期将近之时翻开这本书,寥寥几日便读罢,其中原因绝对与我此时的人生阶段定有极大关系,回忆书中的学子,他们在联大而我在中南,他们每日在跑警报而我在跑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他们为求学为救国而我为分数为生活,他们是历史激流中的弄潮者而我是和平浅滩上的戏浪人。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我还拥有今天的朝阳与和风,在求索的路上,手握着对那未可知的未来的丝丝憧憬。
历史的长河渐渐流走,当初那个时代的激流也早已平静,大师们皆溘然长眠于黄土之下,然而大师老去却不会远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中华儿女饱受摧残,中华文化苟延残喘,我们始终记得有这样一批人毅然迈出南下的脚步,带着文化去流浪。从此,大师南渡,北归待何时,离别怎凄凄我不得而知,只觉跟他们走这一遭我确有所得便够了。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青春远行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思想政治教育1901班 龙雯静
余华是一个特别锋利的作家,他能够特别锋利地,不见血地就把这个社会给切开了,让你看到其中的利害关系。锋利的好刀都是不见血的。他笔端的人物和故事常冒出一股冷气,逼人直面惨淡的人生,甚至正视淋漓的鲜血,于是常常令人颤栗,却又难以割舍,耐人寻味。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谁的心中没这么一个高处呢。所有的成功都让人眼红,但这需要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处处碰壁。
“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不论今天被暴风雨浇得多么难受,我还是愿意相信明天。大概这就是青春的样子吧。
余华的“远行”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外在世界尽管充斥着荒诞、背叛和暴力,但只要有我们持守“健全”“暖和”的内在世界,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还是可以重新设定。十八岁的年级出门远行,应是青春阳光,前面有期待,内心有憧憬,欢歌一路相随,那才是青春远行应有的姿态。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读《文化苦旅有感》
@自动化1804 陈铭
苦苦的味道,为这本记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估计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
走进书中的情境与思考,我们不禁严肃起来,像一群被流放的孩子,流放到一块不甚熟悉的土地,逼我们不得不因历史和那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宗于我们眼前出现的莫高窟山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旧不言,我们静静看着光影投射的石壁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化。千年前的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工手中的一串钥匙把守了千年敦煌,却任其流落在外人手中,而中华子孙却也将之弃之而不顾,那一马车,一马车的文物运往国外,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而又充满意义的洞窟,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它并非外表绚丽,而它只是一种仪式,一种人生的,及它深层的蕴藏。我们在这儿看到美,也有宗教的天地,以及它是中华的标本,一种美的标本,一样美的标本,纵使它曾残缺被人无情的转换。
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去深思着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华夏的文化。《文化苦旅》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关于和解的智慧
----读《德米安》有感
@数字出版1802班 梁悦
成长的路一定是孤独的吗?
辛克莱曾经也因不堪忍受孤独和不被理解,而在堕落中越陷越深。他沉迷酒馆,自我麻醉。可是,不了解正是去探索的理由,不明白正是启程去弄懂的动机。逃避问题没有用,解决问题才能结束麻烦。与自己同行面对孤独,才有更光明的未来。你看,牛羊才成群结队,猛兽总是独行。
如何对待社会阴暗面?
有光明的地方就会有阴影。无法接受阴影的人,要么自欺欺人,要么愤世嫉俗。辛克莱那一段不堪回首的中学岁月,正是为了让他亲身去经历、去体验深渊,才能在未来拥抱深渊而不掉落。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神奇所在,不管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世界都是属于我们的。
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黑塞的回答是,“找到自己的命运,不是一个随便的命运,而是在那之中尽情生活,全心全意,不受动摇地生活”。如同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独自一人探索自然,发现一草一木带来的喜悦。独立思考才有希望认清自己,辛克莱花费了整个少年时光才在德米安的引导下寻找到自己。。
我为坚持而感到痛苦时,想想德米安的话:“辛克莱,庸人的道路很轻松,我们的道路却很艰难——但我们愿意走。”与世界和解,接受世界有光明就一定有阴影;与自己和解,相信自己意志的力量。这就是《德米安》的智慧。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瓦尔登湖》读书体会
@2019级材料学 杨柳忠
在远离喧嚣繁华的瓦尔登湖畔,在那片荒无人烟的森林湖泊,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梭罗和他的小木屋与那里的山水、花草树木完美融合。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那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美妙的,他对一切生命都充满怜爱,就如湖里的鱼虽然很多,都极少捕来吃。他看似过着寂寞枯燥的生活,但他的内心却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更加充实,在他的眼里周遭的一切都是充满色彩的、鲜活的。
在已经不愁吃穿的今天,我们依然过得很累,根源就在于人类那永无止境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梭罗在当时那个很多人连温饱都无法保证的年代,就已经提出欲望是一切压力所在的观念。他说人类如果只想解决温饱问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生活只能负重前行。
当然我不会完全认同他的观点,如果人没有想要过更好生活的渴望,那这个世界只能慢慢倒退回原始社会了。只是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应该偶尔放慢脚步,去享受当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带着“恬静、感恩”的心去认真且快乐的活着.
尽管我们现在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长期体味山林独居的生活,尽管那美丽的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藏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让我们浮躁的身心时刻得到洗涤。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
@湘雅二医院2019级学硕5班 王鹭
十六岁牧羊少年因为一个梦,一个重复做了两次的寻宝梦,而开启只身前往埃及金字塔。少年到达沙漠绿洲时遇到了他的真爱,他想要停止前往金字塔,想要留下来和她生活在一起。
炼金术士说:“如果你止步于此,第三年,你会整夜整夜地在绿洲踱来踱去……你的余生都将在沙漠和椰枣树之间游荡,你明白自己没有完成天命,那时再想去做,已经为时晚矣。”
人生的追梦之路好比登山,总有些许事物让我们在半山腰就停滞不前,放弃了初心,也许是沿途的美好,也许是遭遇挫折困难后的胆怯和退缩。“害怕遭受痛苦比遭受痛苦本身还要糟糕”,在去往目的地的路上,不要惧怕开始,不要失去耐心,也不要恐惧起步时间晚。如果说现在才开始做十年前就可以开始做的事情,也应该庆幸,毕竟没等上二十年才做这件事。
人的一生除了梦想,还有爱情。“爱情从来不会阻止一个男人去追寻天命。如果会阻止,一定因为那不是真正的爱情,不是用宇宙语言表达的爱情。”真爱不会阻止追梦人追梦,相反,因为有爱,让追梦人在追梦道路上被赋予无穷的勇气、信心和毅力,更加坚定信念。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读《忽然七日》有感
@统计1802闫江越
我们平凡却可贵的人生,错了不会再重来。
萨姆的经历实实在在让每一个还年轻,还充满活力与朝气的我们感同身受,自然而然地重新审视起人生中的许许多多个平凡却重要的时刻。在时光里,我们做了很多错事,尽管此时我们本身并未察觉。或许是学业上的压力导致性格暴躁而易焦虑,冲动之下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或许是忽视亲情,有意无意疏远了家人;或许是追求特立独行,却丝毫没有察觉它的滑稽与自己深藏的虚荣心;或许是一时意气,自尊心强烈,无意间便刻薄地中伤他人……但当岁月逝去,这一切会在时间齿轮上刻下难以磨灭的伤痕,日久天长地累积,终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当未来的某天我们幡然醒悟,悔不当初,却未必能像萨姆一样还有弥补的时间与可能。
当一切还有时间去挽回,请放下此刻的不可一世,去发现,去弥补伤过的心,去寻回错过的爱与真情。珍惜我们平凡却可贵的人生,珍惜身边的可爱的人,趁一切还不算晚,毕竟再坏,总不会坏过只剩七日。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读书是一段享受精彩和奇妙的旅程
当心到眼到口到
方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好好读书的时候并不易得
不妨趁此遨游书海
感受纯粹 返璞归真
道路艰难却愿意往前
到达心中的瓦尔登湖畔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
重要的是思想在这 幸福在这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让心灵透个气 亲吻文学的碧波
今天的你 读好书了吗?
丨相关阅读丨
原创贺图 | 细“鼠”鼠年背后的那些文化事儿 | 晚安书帖No.40
投稿 | 中南学子
文案 | 王嘉 何业雄
编辑 | 张雅芸 卫梓瑶 张兆
审稿 | 徐智欣
责编 | 向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