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某某就是孙小果?媒体新闻弹窗今天又集体翻车了

文丨Hilda


今天微博有一条看起来不知所云的热搜——#检方回应孙某某不是孙小果#,不了解内容单看这条很容易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


但这背后其实是新闻界的一场大乌龙。



孙某某是谁?孙小果又是谁?


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这条新闻的时间线:

 

今天早晨9点30分左右,云南网等媒体报道了一起当地的涉恶案件进展,文章标题为《中央督导组交办案件!昆明市盘龙区检察院审查逮捕孙某某等9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文中称,近日,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将孙某某等9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涉嫌诈骗、敲诈勒索、寻衅滋事一案移送昆明市盘龙区检察院审查逮捕。

 

但是过了一个小时之后,这条新闻被诸多新闻APP推送时就变了样子:“孙小果等9人被审查逮捕”,媒体将文中的“孙某某”替换成了“孙小果”,网友叫好声一片。

 


孙小果,昆明夜场知名恶霸。21年前,《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发表《昆明在呼喊:铲除恶霸》,称当年昆明赫赫有名的“昆明恶少”孙小果,敲诈舞女,开着警车强奸少女,轮奸素不相识的姑娘。法网恢恢,1998年,孙小果因强奸罪等多项罪名被判处死刑。


但到了2019年,传说中的死刑犯却上演了一出“亡者归来”,据环球时报报道,本该伏法的孙小果改名李林宸,摇身一变,很快成为昆明五华区豪华夜店的老板,完成了阶下之囚到千万富翁的华丽转身。


这么魔幻的“剧情”引发了网友和有关部门的关注,5月24日上午,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向云南反馈督导情况,特意点到孙小果案,要求办成铁案。

 

“昆明、涉恶、孙姓”这些要素放在一起,使得“昆明市盘龙区检察院审查逮捕孙某某等9人恶势力犯罪集团”与“孙小果等9人被审查逮捕”看起来就像不同标题的同一新闻。

 

但就在今天中午,新闻再次出现反转,经过澎湃新闻等媒体多渠道核实,昆明市盘龙区检察院近日进行审查逮捕的孙某某等9人涉恶案件中,孙某某并非孙小果,二人只是恰好同姓。


这起大规模媒体翻车事故不仅商业网站中招,就连“央视新闻”、“环球时报”这样的官方媒体也跟着翻车了。蓝鲸记者查询发现,央视新闻、环球时报在今日分别推送了《昆明孙某某等涉恶被审查逮捕中央督导组:把孙小果案办成铁案》、《昆明孙小果被逮捕!》。



今天下午,央视新闻就此发表致歉声明,称自在转载相关新闻时未经仔细核实,造成信息失实。

 


这无疑是中国新闻界充满魔幻现实色彩的一天。5月20日“中美贸易战停战”旧闻被当做新闻推送发生一周之内,新闻界再现“推送乌龙”。

 

推送乌龙都怪抢新闻白热化?媒体需要慢一点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推送乌龙呢?

 

央视网微信小编在回应读者评论时表示,“小编确实心急了,也说明大众对孙小果案的关注度实在太高了,大家都希望能尽快有个结果”。

 

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接连发生的“新闻推送乌龙”,其实是当下媒体“新闻时效性”竞争的一个缩影,充分地暴露了不少媒体工作流程上的疏漏和新闻素养上的不足。


虽然平日里大家都讲求准确与迅速并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时效性”追求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即使赢一秒也是赢。


事实上,快速与准确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准确的前提往往是严格周密的新闻验证与审核。但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抢快不少媒体均将审核流程简化,传统媒体时代“三审一校”、“采编校分离”等原则被抛弃,系统智能抓取、算法推送等成为新的趋势。但新闻少一层审核,谣言便少一层阻隔。


在《中美贸易战停战》乌龙事件发生后,新京报曾发表评论文章,文章称:新闻时效性当然重要,但不应该为了时效性而牺牲真实性,失去了对后一基础的保障,对前者的追求就成了本末倒置。特别是在当前信息过载的时代,各类信息泥沙俱下,各类资讯平台更应该做好新闻真实性的“压舱石”,帮助民众看真相、辨是非,而不是竞相加入不辨真假的抢发大军中。

 

新闻晚了或许没人看,但误报和错报却伤害的是媒体长久以来的公信力,对于新闻来说,流量只是锦上添花,真实性才是第一生命。

 


END


  相关推荐   


一夜之间,我们都知道了啥是佩奇

被封的公众号没有一个“冤死鬼”

土味博主,或许是最懂互联的产品经理





▲向上滑动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lanjingcj




专为记者打造的平台

行业热点丨传媒大咖丨传媒动态






微信勾搭小助理

lanjingzhuli
商务合作

     上海:13262550281    

北京:18515503093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