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儿上清华,儿子上北大,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太棒了!快看看

↖  点击关注      最新、最前沿的教育资讯分享给您!

        为父母导航     伴孩子前行   


▍教育之音平台(jyzy998)综合整理自网络

▍ 声明:图文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须标明出处

▍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 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zgjyzx3388


每天在抖音号:教育之音(1746653228)分享教育小视频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在开往北京方向的火车上,我的邻座坐着一位家里两个大学生的父亲,这位父亲骄傲地告诉我,他的女儿三年前上的清华,儿子今年上了北大。


我问这位农民父亲:“您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名牌大学,请问有没有什么绝招啊?”农民父亲的回答出人意料,“我这人没什么文化,其实也没啥绝招——我只不过是让孩子教我罢了!”


这位农民父亲对我说,自己小时候家穷没念过书,自然也就没什么文化教孩子了,但他又不能由着孩子瞎混,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每天等孩子放学回家,他就让孩子把学校老师讲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孩子做作业,他自己也跟着在旁边读读孩子的课本,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去问老师。这样一来,孩子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学习的劲头就甭提多大了!哪怕是别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热火朝天,他家的孩子也不为所动,就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重点大学……


很多父母听到这里肯定想说:我哪儿有那个时间啊!每天上班赚钱养家都累得要死了。还得听孩子给我讲课,当家长的尊严何在啊?别着急,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启发一:让孩子翻身“当”老师,爱上“学习”


让孩子“当”老师的目的是什么?考高分,争名次?NO!为什么?因为……有人曾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


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地往前跑。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这样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这,是学习的初级境界,也就是为了生存和利益进行学习并与别人竞争,参照对象是社会规则和别人。


而更好的状况是,没有胡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去。这,则是最佳的学习境界。因为自身能从学习新知中感受到乐趣而学习!


所以,让孩子“当”老师的最终目的便是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如果父母亲能实现这目的,孩子便不会特别注重跟别人比,而是只该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如此一来,孩子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奔跑的兔子。并且,通过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热忱,孩子才能乐在学习而发挥潜力,取得他真正应有的学习水平。




启发二:让孩子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


孩子通过给父亲讲学,一方面巩固了知识要点,另一方面获得了信心和动力,从父亲那儿得到了种被重视的感觉。赏识是教育的真谛,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著名歌剧演唱家恩瑞哥·卡罗素10岁时,他的音乐老师说:“你五音不全,不能唱歌。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回到家后,卡罗素很伤心,并向母亲哭诉。那时,他的母亲肯定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唱歌时比昨天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的!”后来,卡罗素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说:“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他内心充满自豪和信心,这时他们特别需要有人来分担快乐,分享成功。所以,父母们不妨找准时机,创设情景,恰当地赏识孩子。




启发三:增强孩子的自理与独立能力


现下很多家长都有能力并付诸实际行动去辅导孩子作业,时间久了,可能孩子遇到稍难点的题,便直接向父母求救了。其实,有时候这么做不好。


一位妈妈在博客中写下了这样的教育心得:“教育孩子的过程,让我感触很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我就是太‘认真负责’了,久而久之,孩子把我充当了他学习中的拐杖。有一段时间,一开始学习,就喊妈妈,离开我就不行。现在我再慢慢地放开他,逐渐让孩子丢掉拐杖,增强他的自理能力。”


农民父亲的育子之道也隐含出相似的主题。由于父亲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他无法辅导孩子学习。表面上看,这是件坏事,但换个角度又何尝不是件好事?正因为父亲知识的局限性,他的儿女们才只能够不受家长影响,靠自己去独立思考,去找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或许孩子会因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无形中培养了孩子自理和独立能力。




启发四:倾听孩子的声音并真诚地作出反应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这点毋庸置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懂这个道理,然而也许你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倾听后的行为。不妨先听个故事吧。


李艳芳(妈妈)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五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妈妈帮忙。李艳芳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等会儿再做,体谅一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李艳芳后来也忘了这事。


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家长往往因为自己眼前“认为重要的事情”而忽略了倾听孩子的意见,或者在很多时候没有耐心去对孩子提出的极其简单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且,很多家长觉得这是小事,但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某一特定时期家长的态度,很可能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行为模式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应对不当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饭可以稍晚再做,但倾听吸收孩子的意见,体会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也不能掉以轻心的。


另外“身体语言”不可忽视,美国人类学家的结论是:所有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




启发五:放下架子,跟孩子“好好说话”


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和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他们说话或做事时,很容易不自觉地自带“高高在上”的腔调。于是孩子从学校“受教育”回来,还得继续听从家长的“灌输式教育”,殊不知孩子很讨厌家长的这种教育,于是便很容易“发展”成叛逆的孩子。


没有一位家长不希望,不去努力同孩子交流,可为何成效常不令人满意?

答案就是家长并没有真正地同孩子处于平等的交流状态。静下心想一想,平时是用怎样的语调来同自己的朋友交谈的,而对孩子又是怎样说话的,是否居高临下了,生气时是否对孩子叫喊了,渐渐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变成了你说话时的正常声音了?

放下架子,跟孩子“好好说话”有时候比长篇大论的道理更有效,更能让你和孩子成功交流。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微信公众号

                         专业靠谱      值得信赖

关注并标星

权威教育讯息早知道

优质育儿图文每日享

实用考试宝典不错过

海量教育资源免费领……

长按↑关注

           父母的教育智慧 ,是孩子看世界的光,能照亮未来的路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感谢阅读与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