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1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是谁,365日全年无休?

YT 新青年 今天



今天是第19个记者节

打开手机

无数的祝福与欢呼

像纷飞的卡片一样让人应接不暇


一张张震撼人心的“冲锋照”

诉说着这个行业的责任与担当

每年的这个时候

记者们都会为疲惫的自己打一针“鸡血



“哦,今天记者节啊!

在路上呢,不过节!”


或许,这只是圈内人

自己的狂欢与沸腾

互相道贺的时刻

也充满了职业的悲壮感


在这个人人用手机随拍随传

就能引爆流量热点的时代

镜头与话筒好像慢慢被人们遗忘

记者似乎早已退场

记者荣光正在远去?


2000年,世纪之交

国务院将中国记协成立日

——11月8日定为记者日


就像教师节、医师节和护士节一样

为记者设立行业性节日

可能是因为这份职业蕴含的精神

也可能是因为这份职业难以诉说的艰辛


不高的收入、巨大的压力

互联网的冲击……

有人感喟道

“记者的荣光正在远去”




每每看到

记者调查真相却遭毒打

这样的新闻都让人痛心不已


每每听到

哪家又倒闭,谁谁又跳槽

这样的消息也让人感慨唏嘘


而最让人寒心的是

记者的“地位”好像正在下降

而一些贩卖情绪的自媒体

似乎更受大众追捧

属于记者的荣耀时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主笔《生活》周刊的邹韬奋写下

“本周要闻是

全国一致伤心悲痛的国难

记者忍痛执笔记述

盖不自知是血是泪”


其后,他将《生活》周刊

全面转向抗日宣传

用舆论动员的形式参与抗战

流亡与办报,抗日与动员

成为其光辉一生的写照


1935年,邹韬奋又创立《大众生活》周刊,在第一卷第六期上的封面上写下“大众起来!——北平学生救亡运动中的大声疾呼”。


1978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空而出

发表在《光明日报》头版

6200字的长文划破了寂静的长夜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行进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14年

新华社资深记者汤计与真相死磕

一共发了6篇参考报道和3篇其他报告

让含冤18年的呼格吉勒图昭雪


这一次

是充满着正义与担当的舆论力量

促进了司法的进程

新闻“老炮儿”汤计也为自己职业生涯

留下了无憾的作品


图为记者汤计与呼格吉勒图的父母

          

而今

一波波的媒体新势力

也在茁壮成长


2012年,23岁的新华社记者郁玮

去到耶路撒冷从事战地记者工作

轰隆的火箭弹如家常便饭一般

她在生死之间完成了一次次报道


图中右为郁玮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回眸历史,瞩视当下

记者的影子从未缺席

在历史交错的时刻

是这样一波掮起正义的人

以笔尖之力撼动了时代的齿轮


他们将尘世间的故事

或码成文字,或录成影像

所有的冷暖悲欢,聚散离合

在时光的淘洗下依然熠熠生辉


在三人成虎的年代里

他们仍旧扛起新闻专业主义

将事实真相刨根问底

固守内心的良知与道义


在人们唱衰媒体行业时

纵有一万个逃离的理由

他们依然与压力和超负荷殊死搏斗

选择相信理想与坚守



《新京报》原图片部主编陈杰

在2014年选择重返一线:

“一个记者是一杯水

但是融合其他领域

一杯水会变成一桶水

甚至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流

由此所体验到的丰富性

和魅力会更令我兴奋”


《经济观察报》评论版主编陶舜

从事媒体行业已近十二年:

“新闻工作本质上和其他工作

都是一样的,为了社会变得更好”


还有

越来越多的年轻的生命

选择将记者作为一生所爱

成为“新青年”


最后

在这初冬微凉的深夜里

祝我们亲爱的同路者

节日快乐!


愿我们

擎起火把,珍重前行!


编辑:丁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