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兵杜志荣:不忘初心传家风

天津经济广播 文明天津 2022-05-15


家住和平区的87岁退役军人杜志荣,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一名战士;离休后,他作为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基层活动阵地的一名“五老”志愿者,多年来,先后深入各个学校、机关、社区、企业等做义务宣讲革命传统报告共计2300多场,受益者达到5万多人。


子女受到他的感召,不仅自己要求进步,还教育自己的下一代要向祖辈学习。


今年1月17号,杜志荣受到来津视察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


今天,我们就来致敬这位老兵,了解他不忘初心传家风的故事。



▲杜志荣与女儿(右一)及儿媳(左一)合影


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走进杜志荣老人的家,墙上挂着的两幅珍贵照片立即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那是今年1月17号,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时,与包括杜志荣在内的社区志愿者们的留影。其中一幅,是习主席亲切地与身穿旧军装的杜志荣握手交谈。回想起这难忘的一刻,杜志荣仍然激动不已。


杜志荣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时的珍贵照片


他清晰地记得,当时,习主席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过来亲切地跟志愿者握手,当握到杜志荣的手时,习主席看着他身上掉色发白的旧军装,说道:“看您这身衣裳,是想当年解放军的衣裳吧?”


杜志荣马上点头说:“是啊,我这衣裳是1950年,咱们有了被服厂以后统一制作的衣裳。”


习主席点点头,打趣地说:“您这衣裳可有年头了,可以进文物馆了。”略一停顿,又问道:“您在哪个部队?”


杜志荣一字一顿地回答:“我在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


由于习主席行程紧张,杜志荣只和主席进行了这样简短的对话,但是,这短短的几分钟近距离接触,就被永久地定格在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上,也永久地烙印在了杜志荣的心里。


受到习主席接见时,杜志荣穿着的褪色发白的旧军装


彭德怀老总教我骑战马


杜志荣当年参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当时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习近平主席的父亲习仲勋曾担任部队政委。


说起自己参军的经历,杜志荣的思绪又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杜志荣参军时用过的毛巾和茶缸


1933年,杜志荣出生在上海,5岁时失去了母亲,从此跟着父亲四处漂泊。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跟随父亲来到北平,平津战役的胜利,让他亲眼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新气象,决心跟着共产党走。


那年,他跟着父亲来到天津,报考了华北大学,学习四个月后,1949年8月1号,他被分配到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当了一名文化教员,跟随部队挺进大西北。


虽然是文化教员,但杜志荣有时也临时充当通讯员。有一次,他被派去给彭德怀司令送信,送完信休息的时候,彭德怀和政委习仲勋都亲切地和他聊天,问他:“在部队还好吗?怎么样啊?”


彭老总还问他是怎么来的,当听说他是骑自行车来的,而且不会骑马时,马上让警卫员牵来一匹战马,要亲自教他这个“小鬼”骑马。


杜志荣记得,彭老总当时对他说:“不会骑马可不行,当通讯员哪有不骑马的?那不容易耽误事儿吗?”


彭老总把杜志荣叫到战马前,亲自扶他上马,告诉他怎么踩马镫子、怎么牵马缰绳、怎么使劲等等,教得非常仔细。


在彭老总的指导下,杜志荣骑在马上,跑了两圈,由于掌握不好技巧,还从马上掉下来,摔了一跤。但他不气馁,又跳上马背练习起来。


一个教的耐心,一个学的认真,不过一个多小时的工夫,杜志荣真的学会了骑马!


一次敌众我寡的危急战斗


杜志荣说,正是因为跟着彭老总学会了骑马,让他这个新兵增强了战斗能力,在一次被国民党兵追击的过程中,他才得以脱险。


那是1949年下半年,部队驻扎在西安期间,杜志荣假装成一名小学徒去城郊执行任务,被一股残余的国民党兵发现了,部队马上派通讯员去接应杜志荣撤退。


杜志荣和通讯员一人一匹快马往城外跑,八九个国民党兵在后面骑着马穷追不舍。眼看敌人快追上来了,杜志荣和通讯员决定与他们正面交锋。两人将战马卧倒当做掩护,拔出枪准备战斗。然而,他们每人只有不到30发子弹,敌人显然想要活捉他们,下马后形成包围慢慢逼近,敌众我寡,形势非常不利。


很快,子弹快打完了,通讯员也不幸负伤,而对方还有四五个人。在这危急时刻,幸亏附近的民兵听到枪声及时赶到,消灭了敌人,救了杜志荣和受伤的战友。


在跟随部队解放大西北的过程中,除了要面对枪林弹雨,还要与残酷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由于缺少粮食和棉衣,很多战士在翻越雪山时,严寒加上高原反应,走着走着就栽倒在地上,再也没能站起来。年龄最小的杜志荣始终咬牙坚持,实在走不动时,他就拽着马尾巴,艰难地向前移动,一步也没有掉队!


杜志荣获得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为了祖国的下一代甘愿奉献


西北全境解放后,杜志荣留在新疆喀什公安处从事会计工作。1962年成家后,一直与留在天津的妻子两地分居。1986年,他回到天津时,两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


曾在餐饮行业工作的杜志荣的女儿杜晓说,虽然小时候父亲不常在自己身边,但她和弟弟对父亲始终是又敬又怕,因为父亲对他们姐弟的管教非常严厉,“要求我们凡事必须规规矩矩,绝不允许打一点马虎。


杜志荣不只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更热心公益,关心下一代成长。回到天津不久,他提前离休,但从没享过一天清闲,而是做了一名义务宣讲员。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说:“为了咱们祖国的传承。你把接班人培养不好,思想说不通,将来他怎么把祖国建设得好?”


杜志荣做义务宣讲员的照片


正是基于这个想法,30多年来,杜志荣作为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基层活动阵地的一名“五老”志愿者,深入各个学校、机关、社区、企业等宣讲革命传统,共计义务宣讲2300多场,受益者达到5万多人。


虽然年事已高,但为了做好宣讲工作,杜志荣几乎来者不拒,他记得,最多的时候,自己一天接了四场宣讲。他回忆说:“早上8点上万全小学,讲完以后,马上10点不到,到逸阳小学去讲去。完了11点马上跑到鞍山道小学讲到12点多。到下午2点多,又到蒙古路社区讲党课。”


杜志荣为中小学生制作的学习手册和卡片


四场宣讲连轴转,杜志荣全程蹬着一辆自行车跑来跑去。有的学校提出开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你们别接我,我自个儿骑车去,方便。”


这么多年来,只要是自己能骑车去的,杜志荣都拒绝车接,在他看来,“奉献、奉献,就是要献,提条件、图享受那还叫献吗?”


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到义务宣讲中,杜志荣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天津市离退休干部先进工作者”“第六届天津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国庆节前夕,他又获得了一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对杜志荣不计报酬的义务宣讲工作,家人开始也觉得不理解,但渐渐的,儿女们都理解了父亲为党为民的一片初心,不仅都入了党,积极参加扶贫、救灾等,还把老人做的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杜志荣的儿媳李琳说,她经常给在国外留学的儿子讲爷爷的事,告诉他:“首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好人,这是最基本的。今后,一定要把爷爷的这种家风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

杜志荣老人最令人感动与敬佩的就是,他用自己的一生,坚定地践行初心使命。从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那一刻起,他就把投身党的事业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


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73岁时,白发苍苍的他在党旗下郑重宣誓,加入了党组织。


或许,正是他对党的忠诚与执着,让他的子孙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品质,并将这份品质和不忘初心的红色家风,都融入自己的血脉里,代代相传。

(记者巩胜男)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