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视点:大疫情当下的生活
2020年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袭扰,变得不同寻常
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门口向居民告知防疫事项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1月24日除夕零时起,天津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人们不聚会、出门戴口罩、不到人员密集场所等一系列防疫细节改变着传统过年方式,打破了以往的过年节奏,告诉我们:今年这个春节情况特殊,不同寻常。
居民主动向基层网格员汇报家庭人员的健康状况
“婆婆嘴”换来的百姓健康
“张姨,您别开门,家里人都挺好是吧?我把一张防控疫情的‘明白纸’给您插门把上了,等我走了您再开门出来拿,出门戴口罩啊!”不断叮嘱阿姨的年轻人叫李子辰,她是河东区二号桥街道陶然庭苑社区的网格员,每天在自己负责的格子里走访巡查,327户人家、近800位居民的健康状况,就是她近期最为关注的事情。同时,她把自己服务的社区业主拉进一个微信群,宣传防疫知识,排查掌握重点地区人员的入市情况,掌握与本市人员的接触情况。
既有传统的巡访,又有线上的询问,这个春节,小李真是够忙的。因为每天说话太多,有居民就说:小李,你虽说是小青年,却有一张“婆婆嘴”。
在李子辰看来,“婆婆嘴”是居民们对她的一种鼓励。正是因为这张不停唠叨的“婆婆嘴”,网格里居民的健康状况均良好,没有出现一起发热症状,居民们出门时耳边总会响起小李的那句叮嘱:戴上口罩。
在李子辰负责的网格里有两位从重点地区回家的居民,对于他们的身体状况,小李真是做到了精心再精心。“这两位都是跟我单线联系,每天上下午各自测一遍体温,然后把温度计上的数字拍成照片发给我;每天我也会给他们打个电话,询问身体状况。他们都很理解,总说给我添麻烦了。其实,他们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心里特别感谢。”李子辰跟记者说。
对于从重点地区回津的居民,李子辰的心中充满了理解。“他们都是天津人,只不过读书、工作在外地,回家过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是因为这场疫情,让他们成了被重点关注的对象。”李子辰坦言。一位从重点地区回津的大学生对记者说:“李姐每次给我打电话时都特别热情,总担心我心理上有负担,我就跟她讲:姐姐,您是为我们全家好,为我们社区好,我支持您的工作,每天把我们一家三口的体温表拍好照片主动发给您,而且向您保证在隔离期间不见亲戚、不出门。”
为了让这些社区网格员在巡访过程中少说话,这两天居民们纷纷在房门上贴上了告知书。“社区工作人员,你们辛苦了。我家4口人,春节期间无外出,全家体温正常,已购买了口罩等防护用品,近期也没有外出计划。你们很辛苦,注意身体。”这样的一封告知书,让社区工作者们格外感动。“我们近期拜访居民都是敲门问候,第一句话肯定是:您不需要开门,听我说就好。很多居民觉得不礼貌,但我们还是提醒他们,特殊时期一家人不必客套。”李子辰对记者说,“很多居民看到我们每天说话太多,特别写了这封告知书,还有的居民在微信群里通报‘零疫情’。”对于这样的通报,即使再忙,李子辰都要回复一句:收到,谢谢您支持我的工作。
基层是阻击疫情的坚固防线,正是因为有了全市近5万名网格员的坚守,才让这道防线变得更加坚固。战时的状态、战时的速度,与疫情抢时间、争速度,这就是基层普通网格员的生活状态写照。
隔离人员的14天
说过了网格员,再说说那些居家隔离观察的人。小徐目前在武汉的一所高校读书,他万万没想到这次回家的经历能如此不同。
据小徐介绍,他1月18日从武汉乘坐飞机返津,在飞机上就全程戴着口罩,始终没有摘下来。“我从当地出来的时候,就在关注这个事情,同学们也在说大家都注意点。”小徐说。
特别是看了钟南山院士接受记者采访的报道,那种紧张感笼罩在小徐的家里。“我感觉我妈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小徐和记者解释道,“没过两天,社区的干部就给我家打来电话,告诉我要居家隔离,同时又询问我到达天津后的这些天都去过哪儿、见过谁,挺详细地询问了一遍。”
“看到很多病例能够明确梳理出整条行经路线,我就在仔细地梳理这些天我遇到了谁、当天从武汉回津的路线、坐过哪趟车、换过哪种交通工具。”小徐对记者直言,“我还没来得及和同学见面,就被居家隔离了。”
自从隔离开始后,作为“密切接触者”,小徐的父母也自觉地隔离起来,每天早晚测体温,每天向社区网格员汇报情况也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规定动作。当全家人被隔离后,一家人的生活如何进行?小徐告诉记者:“我大姨承担起了‘联络员’的角色,每隔两天给我们买一些肉蛋菜,就放在家门口,然后发个微信。我妈再打开房门把食品取进屋,再给大姨回个微信,需要什么东西也都在微信里告诉大姨。特殊时期,大家都没有相互见面。”
社区里有从重点地区归来的居民,这件事该如何处理挺关键。“如果和居民们大张旗鼓地讲我们社区有从重点地区归来的居民,势必会让大家心生不安,而且会对我本人及我的家庭产生不良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我只和网格员一个人联系,或是打电话或是通过微信保持联系。”小徐说。
记者采访当天,是小徐和全家人第14天隔离,隔离期已满,全家人身体都无大碍。这是今年春节最值得全家人欣慰的好消息。小徐特意给社区网格员发了一条微信:第一句是感谢,感谢社区干部的关心,保护了我们全家人的健康;第二句是祝贺,祝贺自己从重点地区回来依旧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小徐的妈妈说:“今晚咱们家吃捞面,全家人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留守人员的平常与坚守
甘肃来津务工的“00后”小伙子马跃峰春节不回家、在津加班应对饭馆年夜饭的事。今年这个春节,小马过得有些特殊。特殊之一,第一年出门打工就放弃了回家过年的机会;特殊之二,打工的酒店从1月26日起就暂停营业了,休息期15天,原本忙碌的小马在这个春节里俨然过上了“退休生活”。
记者在短视频网站上看到小马最新拍摄的内容:一张吊钱10个穗;一份鱼香鸡丝胡萝卜丝比辣椒丝多,辣椒丝比鸡肉丝多;嗑一包瓜子,吃到9个苦味的,喝了7次水……
记者通过电话和小马联系,他在电话中介绍:今年的年夜饭退订了不少,本来计划要忙到零点钟声敲响后吃饺子的,结果晚上8时许就结束了工作,老板把包好的饺子打包装盒,让员工们带回宿舍吃。那一晚,老板许诺的红包发了,加班费随着2月份的工资发。正月初一,一如既往地清净,很多之前电话预约过的客户都不在饭馆聚餐了,员工都回宿舍休息;如果现在买票回老家的需要提前报备,得到同意后才可离开。
“我跟我妈说想回家,但她担心我往返的路途上会接触到病毒,本来身体挺好的,折腾一个来回,万一得病了就得不偿失了。”小马说。
同屋居住的一位老师傅就和小马说:“你回去,得隔离14天吧?等隔离期满,你就该回来了,回到天津后你还得再重新隔离。你算算这笔账,咋样合适?”
对于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关在房间里过着退休般的生活,的确挺难的。每天下楼帮着室友们取外卖,就成了小马一天之中最兴奋的时候。“点好外卖,我就下楼透透气。再不然就给家里人打个视频电话。过去不喜欢跟我妈长时间地聊天,现在可盼着能有个人跟我多说一会儿话了。”小马在电话里向记者倾诉道。
其实和马跃峰一样,多数市民都自觉地待在家里休息。不仅如此,随着专家们的讲解,人们的生活习惯开始发生了改变,17年前非典疫情时养成的习惯又重新找了回来。勤洗手、勤通风、出门戴口罩,与人说话保持1米的距离,经常饮水、合理作息……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阻止了病毒的干扰。
孩子突然长大了
在北辰区实验小学学生王胤荀的妈妈李进彩眼里,经历过这样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孩子突然懂事了、长大了,理解父母的辛苦,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还能照顾弟弟,孩子面对这场疫情有他自己的解读。
李进彩和丈夫都是街道的社区干部,天津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夫妻俩都一直在岗位上忙碌着,一天都没休息。
李进彩告诉记者:“年前,孩子的奶奶做过一次大手术,今年春节我们说好要陪在老人的身边。我丈夫是独生子,我们陪在老人身边是一份责任和孝顺。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了。”为此,李进彩向婆婆再三表达歉意,婆婆就说:“疫情当前,你们不在前面冲、谁在前面冲啊?把工作做好,别老想着家。”
奶奶这边刚做完手术,两个孩子交给姥姥带。突然间家人发现,王胤荀长大了,能陪着弟弟一起游戏,一起睡觉,能给家长减轻负担。
那天,孩子给妈妈看了自己写的一段话:我在家要做个有用的人,帮着姥姥照看弟弟,才能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去帮助更多的人。
一场疫情,打乱了人们过年的节奏;但疫情当下,每个人都在做好自己的角色,一边为居民排忧解难,同时居民也做到不添乱、不抱怨。大家一起迎战疫情,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文明天津
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们!
相关新闻